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工农兵看这里!工农兵大学生

铁道兵鉴定-928

时间:2019-02-27来源:郑建平推荐作者:大胡子老铁道兵战友网

从1966年停止进入大学到1977年恢复高考的十年间,全国高校以近百万人的“推荐”方式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统称为“工农兵大学生”。

“工农兵”和“大学生”这两个本来没有必然关联的名词却莫名其妙的被结合在一起,“工农兵大学生”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成为了那个年代最时尚的词汇。

作为时代的产物,工农兵大学生是一个曾经被羡慕、后来遭到争议、至今则被忽略的特殊群体,我曾经就是这个“特殊群体”中的一员。



离开《长沙铁道学院》整整40周年了,如今,长沙铁道学院已经改名为《中南大学铁道学院》。 回忆当年的入学经历,似乎是一个无解的梦一般,至今想起来还是那么虚无。

记得那是1974年的夏季,京通铁路北京怀柔联络线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我们连队负责施工的北台上大桥几个桥墩已经封顶,桥头桥台部位的土石方工程也全面铺开。

京通铁路于1972年10月开工兴建,1977年12月4日全线铺轨通车,历经8年时间,于1980年5月1日正式建成交付运营。

《长沙铁道学院》校园内,“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铜像

也就是74年的这个夏天,我接到通知:被部队推荐到《长沙铁道学院》就学,就此我成为了一名工农兵大学生。听说此次推荐,全铁道兵30多万人只有5名幸运者,至于为什么我会成为幸运者之一,现在已无从考证。

我们就学的是运输系《铁道运输》专业,下设2个班,当时我们部队学员只有21人,与地方学员混合编班,后来为了便于管理,又将我们21名部队学员单独编到一个班里。

《长沙铁道学院》校内的铁路机车广场,广场上展放着各个历史时期的铁路机车。

当年的毕业证书

77年毕业至今已经整整40年了,从公章上就能看出那个年代的印记!



这是在湖南株洲铁路编组场实习时,与带班的师傅们一起的合影。



铁路勘察设计作业:

前排:黄德焕、吴中荣、杨富强、陈正国

后排:杨莲花(女生)和我

这张照片中的四人(黄德焕、杨富强、陈正国和我),毕业后被一同分配到南疆线新管处。



同学们在学校西门合影,从左至右:

黄德焕、梁丽卿(女)、赵晋新、郑建华(女)、石伟建(女)、黄德焕、李淑琼(女)、刘祖新、孔德岭、唐春、吴希彦、杨其芳、吴开荣、钟开华、罗振龙、陈建胜、郑连泉、黄谷多、李友良、齐进前、李铁军




这张照片,是我们21名部队学员在三年大学期间唯一的一张合影,真是难能可贵!

这21位部队学员毕业后,都成为军队军交系统、铁道运输的业务骨干、中坚力量。军队实行军衔制后,许多人被授予少将、大校、中校军衔,担任教授、高工等职。



39年后师生重逢,与同学们相见的老师有:

詹鳞,陶老师,欧阳一,赵吉山,陈善道,刘性谦,李德生,马老师,侯振挺,李致中,王仕民。



部队学员与老师合影

只有一半的部队学员相聚,21位部队学员什么时候能到齐呢?看来只有期待下一次集结号吹响的时候了!



这是2013年10月《长沙铁道学院50周年校庆》时,部分学员与老师合影。



我们这代“工农兵大学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象征着一个时代的开启。在两个时代的交替过程中,我们的身上被烙印着两个时代鲜明的特征。

历史评说:

工农兵大学生是我国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后来虽因其推荐入学的方式、入学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学制和教学大纲不正规等原因受到了一些非议,但错不在他们,因为当时取消了高考,别无选择。其中大多数人学习比较刻苦,毕业后在各自的工作单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许多人后来还跻身社会中坚:或成为专家、学者、业务骨干,或选择(在国内或赴海外)继续深造,或被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担任要职,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大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历史,永远是一笔财富,不管是令人心酸的还是带来荣耀的,而要得到这笔财富,其前提之一就是正视它。劫难需要记住,生活则需要感恩。对于一个时代来说是这样,对于我们同样如此。

记录那段历史是社会的责任,回忆那段历史是填补我们成长的经历。社会忘记了我们,我们却不能忘记了自己。

(责任编辑:听心)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