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
刘赫好
知道的事从不知道开始,知道的事来自内心,知道的事要用语言和行动来表达。
现在我懂了,奶奶真是老了,虽然我曾经不懂①。吃饭了,全家围坐。妈妈端来红烧牛肉,闻着好香!我刚给奶奶夹了两块,她就伸出筷子挡住了,“够了,够了。”她说。奶奶把肉放进嘴里,先在左边嚼了嚼,又换到右边,好半天也没见腮边的“鼓包”消失②。我疑惑地塞了块肉进嘴,“嗯?肉是用高压锅炖的,挺好嚼呀!”等我心满意足地搁下碗筷,爸妈也在“自扫门前雪”,只有奶奶还端着小半碗饭,嘴巴一张一合,不厌其烦地嚼着一根油菜。我们边聊边等,奶奶终于吃完了。她把头倒向我这边,伸出食指点了点我的鼻头儿,羡慕地说:“看你吃饭的香劲儿,真有感染力。”说完,她一只手摁住椅子靠背,另一只手搭住桌子边,支撑着身体缓慢地站起来。“今天的菜怎么有点儿淡呢?”她咕哝了一句③。
“奶奶您看,多好的天呀,我陪您去公园儿逛逛吧!”合上作业本,我就迫不及待地朝奶奶那屋喊,那边毫无反应。我“溜”进奶奶房间,她正在看电视。椅子被她挪得离电视很近,可是她仍然前倾身体,眼睛眯缝着,头略略向右偏,把左侧的耳朵朝向电视机。我走到奶奶身旁,探头到她的耳边,又说了一遍。奶奶收回身子转向我,伸出右手搭住我的胳膊,“奶奶就想看会儿电视,快跟你妈去吧。”她温和地说。任我怎么劝,奶奶就是不答应!
“奶奶这是怎么啦?真让人弄不懂!”我郁闷地向妈妈抱怨起来。对于我的话,妈妈似乎早有预料,她娓娓而谈:“孩子,再过半年你就十三岁了,是奶奶把你从小带大的,你想想,奶奶她……”
懂了,这下真懂了!奶奶属狗,今年七十九周岁。我小时候由奶奶照看,那时她耳聪目明、识文断字,教我说儿歌、背古诗,还时常飞针走线地给我缝缝补补;那时她精神矍铄、步履矫健,带着我嬉戏玩耍,游园登山。而今,我长大了,她却已步入老年。我懂,现在是该由我照顾她了!
从此,我再也不高声大嗓地喊着跟奶奶说话,而是三步两步地走到她身旁,凑到她耳边慢声细气地重复几遍。我还帮着爸妈说服奶奶,配了助听器和眼镜,这下她可以舒舒服服地靠在扶手椅里看电视了。一有空儿,我就拉着奶奶去散步、晒太阳,我们边走边聊,只是不再像小时候,她用大手拽着我,而是我挽着她的胳膊,让她倚靠着我。“奶奶,妈妈说再过两天,新配的假牙就可以试戴了,到时我陪您一块儿去。”我说。奶奶侧过脸,轻轻地捏了捏我的脸蛋。她什么也没说,但是她嘴角上翘、满面带笑,足足露出了八颗牙齿④!
我懂了,听力、视力减退,咀嚼能力和味觉退化,腿脚懒得动,说明奶奶真的老了。她只是万千老人中的一个,还有很多老人需要我们去关爱。司机们,不要鸣笛催促走路缓慢的老人;售货员们,对老年人说话时,要清晰、更要耐心;儿女们,好好赡养年迈的父母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懂⑤!
【点评】
①开头、结尾都要用最简洁、精练的语言。“奶奶真是老了,虽然我曾经不懂。”这句话就能引起下文和吸引读者了,前面的概括解析可以放到结尾。
②这段细节描写得很好,要是再加入面部表情的变化就更好了。
③动作和语言描写很好!
④这段神态描写吐露出奶奶的欣慰,是爱的表达,很好!
⑤这段呼吁特别好!可以在总结的过程中适当抒情,以增加感染力!
【总评】
文章总能引人思考,主题明确、行文自然流畅,结尾的总结引申得特别好!
需要加强的如下。
1.缺少人物的心理描写。全文透露出你的懂事,但温情不够,原因在于缺少人物的心理描写。看到奶奶吃饭和行动的困难,心里是否生起什么感觉?是否也能体会奶奶克服困难的艰辛?加入你的情感变化和心理感觉会让文章打动人心。
2.奶奶的外貌描写过少。人物刚出场时加入一些外貌、神态描写,更能让读者产生画面感。
3.修辞要下功夫。一个“纸人”因为有了情感,有了修辞才能有血有肉,走出纸面。要善于将各种修辞组合起来用,尤其是在白描不足以表达你的意思时,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能帮你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