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
这是一部很早的电影。当时我还小。只是听了别人的话。英雄不知道在说什么。很差劲。云云,所以我也没有想看它的欲望。(莎士比亚)。
前几天无意翻到关于英雄的影片推荐,发现其中的蒙太奇的艺术效果加上色彩的运用相当高超,勾起了我的食欲,于是就看了看。电影讲的就是刺客要刺杀秦王,由此延展开来的故事。影片采用多重视角的多元化叙事结构,让我想起了西班牙悬疑电影《看不见的客人》。
本片偏重意境,张艺谋把中国高深的古典的文化表现得很有味道。另外受黑泽明大师的《罗生门》叙事结构影响,采用色彩隐喻。下面来看一下色彩在本片中的运用。
这是开始的一组镜头,倾斜、动感、紧张、辽远、战争,这是它给我的感受。
无名参见秦王的画面。有一种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意境,与影片结尾相呼应。
影片大致分为蓝黑、青灰、红、红黄、蓝、绿、白、几种主色,借以来表现影片。
1蓝黑
以蓝黑色为基调,原因是开篇、结尾以及片中多次的闪回到宫殿,撑起全片的沉重感、庄严感,和悲壮的氛围。另外秦人尚黑,黑色象征帝王,肃穆,死寂,毫无生机。
2青灰
二人对战是真实的事情,青灰表示没有感情色彩,冷漠、庄重。
无名和长空的意念对决采用黑白色彩,黑白与现实的彩色相对,表示虚假。
这里张艺谋把武功和琴韵放在一起“武功琴韵虽不相同,但原理相通,都讲求大音希声之境界。”
“大音希声”百度了一下。
出处老子-《道德经》:“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意思是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声之音,即达到极致的东西是不可捉摸的。
对决中讲琴、棋、屋檐、积水坛、现实与意念中的对决进行蒙太奇的穿插,把中国武侠中的意境表现了出来。这是无名的第一个故事。
3红
红色是残剑与飞雪的片段中的主色调,也是无名讲的第二个故事。这里一切都是红色。我的理解是,红色代表流血、冲突、怒气、复仇、肉欲,书馆中箭雨,残剑和飞雪的关系,也代表着无名的谎言。
其中还出现了书法,中国的另一标志,老先生在乱箭中从容行笔,展现一种高深的境界。无名求“剑”字,这里借助于这个“剑”字的书法,为揭示出“ 天下”的意蕴做铺垫。
这里闪回到宫殿,这里有一处细节是无名的表情,关于剑字的写法,讲剑法与书法相交融,当无名听到秦王要统一文字时,脸部的惊讶和若有所思,定格在无名的脸,留下悬念。
这一段相当震撼,毛笔舔血红的朱砂,屋内的行笔,屋外二人挡箭,秦军万千铁骑,配上震撼的音乐,又进行了蒙太奇的表现形式,将其升华到一种境界。
这是一段很美的打斗戏,两个红衣女子在一片飘落的黄叶中。 凄美、伤逝、 嫉妒、仇恨、死亡。
结尾所有枫叶化为红色。
4蓝
此为秦王识破无名的谎言后,所猜想的故事,此时的二人衣冠也不像之前那样零散,二人宁静致远,世外高人的形象。
后半段,残剑和无名湖上的打斗戏,秦王理解为纪念飞雪,整幅画面空旷神往,仙境一般,表达秦王对二人的敬意。
5绿
为残剑所想,绿色表示生机、平和 、 美好的过往, 残剑回忆和飞雪初识和当初刺杀秦王的情景。
在黑色的宫殿里挂着许多的绿布,这是对残剑不杀秦王的一种表现,有生命的意思。
6白
为无名所讲第三个故事,真实的故事,白色代表纯洁、毫无装饰、毫无感情色彩,在这里浮出了真相。
下面这段对话将整部电影思想点明。
交代完真实的故事,闪回到宫殿内。这时无名说出了残剑的想法:
“一个人的痛苦,与天下人比便不再是痛苦,赵国与秦国的仇恨,放到天下,也不再是仇恨。”
秦王忽然悟到了残剑的那幅字:
“剑法,其第一层境界,讲求人剑合一,剑就是人,人就是剑,手无寸草,也是利器;其第二层境界,讲求手中无剑,剑在心中,虽赤手空拳,却能以剑气,杀敌于百步之外;而剑法的最高境界,则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是以大胸怀包容一切,那便是不杀,便是和平。”
这时无名刺向秦王,在这里无名用剑柄刺向秦王与之前残剑割伤秦王相同。
无名言:
“这一剑,臣必须刺。刺了这一剑,很多人会死,而大王会活着,死去的人请大
王记住,那最高的境界。”
秦王为了所言的“天下”下令杀了无名,并厚葬之。四位刺客也都死了。
无名走出宫殿的几个镜头和走入宫殿相对应,都是无名面对众人面不改色。
红色在黑色的衬托下格外鲜明,将无名的英雄气概描绘得相当悲壮。
其中秦王说的境界出自《孟子·说剑》,相对应“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之说。无名所言是孟子关于天下的思想。很多人对这部电影讲的价值观不认同,说什么“奴性”“扼杀个人主义”“秦皇等于暴君”等等。
我的理解是张艺谋这部电影本身就是虚构,他将这种“天下”的观念灌注到四个刺客与秦王的故事中,秦王代表的是所有当权者,而无名代表的是那些胸怀天下的人,其中不是简单的武侠精神,更是一种哲学、政治道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感谢大家,要是喜欢,就点击头像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