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咕噜咕噜的声音和那种激越的豪情。记得那时候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火热的建设,那些工程都要先打好基础。(莎士比亚)。
当时机械作业很少,大多是人工操作。沉沉的打夯声,和着此起彼伏的夯歌,场面非常壮观。看那有节奏的夯起夯落,听那趣味多多的夯歌,似乎看到了一出原生态的百姓劳作之剧,聆听着一曲久远而又令人难以忘怀的天籁之音。那年我家盖新房,地基挖好后,父亲便找来几个人扎制夯架。人们先推来碾场用的石磙,用麻绳和四根粗壮的木棒牢牢地捆住,下大上小,三下五除二就把一个大夯做成了。打夯时,仍是村里最擅长夯歌的六叔领夯歌。只见他猛喝一口水,接着伸长了脖子,于是嘹亮的夯歌便飞出了喉咙:“同志们往这儿看哪!”其他人齐声应和着“嗨哟”,“咱们夯起来哟!”——重重的石磙便被高高抬起,随着另一个“嗨哟”,砰的一声闷响,整个大地都在颤动。夯歌响起,一会便围来许多看热闹的人。
六叔的夯歌极富节奏,每句一般三五个字,有的独立表意,有的则环环相扣,好几句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大都是现编现唱,看见什么唱什么。那天早上,小伙伴们过来找我上学,六叔瞟了我们一眼,唱道:“大伙加把劲儿啊!小学生过来了哟,读书识字好啊,长大坐小车哟!”小伙伴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凑在一起嘀咕:“长大就能坐小车了!”之后,都捂着嘴嘿嘿发笑。夯歌又响了起来,“少壮不努力呀,老大徒伤悲哟!”“只要功夫深呀,铁杵磨成针哟!”雄浑、嘹亮的夯歌从我们幼小的心头滑过,一直传到很远的地方。
领歌的看到有人想偷懒了,就唱:“小子你莫偷懒呀,偷懒你小心着呀!打夯要齐心啊,偷懒砸住脚啊!”那人脸一红,马上力量倍增。有的夯歌是老曲新词,婉转悠扬。那时著名的夯歌《癞蛤蟆上树》是这样唱的:“叫一声乡亲们,你高高地抬。一夯接一夯,打起来。蛤蟆上树,遭了水灾……”听起来非常有味道。后来我听六叔说,打夯时唱夯歌,为的是调动众人的干劲儿,使大家齐心协力,并没有一定之规。
夕阳伴着炊烟,模糊在淡淡的暮色中。晚饭过后,几盏铁罐头盒罩住的白炽灯围照在工地上,松软的青沙土散着幽幽的馨香。喝过酒敞着怀的精壮汉子们粗门大嗓地说笑着走过去,灯光下人影幢幢。几夯过后,那些酒气挥发出来,变成一道道的清流淌下来。打夯的人一律光了上身,热汗润湿的古铜色的脊背,在白炽灯光下泛起亮亮的金色,远远望去,褐的土、灰的夯、黝黑的头发与金色的脊背,构成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深沉大气。夯歌激越豪壮地传遍全村,男女老少沉浸在这夯歌的曲调里,进入一种至真至美的境界。
很长时间里,我的身心都被夯歌那激昂向上、令人振奋的力量激荡着。如今,机械作业代替了人工打夯,但那夯歌,却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那古朴酣畅的夯歌,不时在我心底响起,给我力量和勇气。
(文/焦建民 刊于燕赵都市报2018年6月25日第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