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眼睛里有一道光
为了轻武器特别明亮
心中有一团火
为小型武器特别燃烧
脚下有一对风化轮
为小型武器奔走
活着的时候,他用恒心感动和感染了所有人。离开后,他成了明星,照亮了人们创新的道路,指引了探索的方向。
这就是共产党员、轻武器专家申文杰。
不想当“将军”,一心做“勇士”
1982年1月
从华东工学院(今南京理工大学)毕业的申文杰来到208所参加工作,投身科研,一刻不停为轻武器事业拼搏奋斗,直到生命定格在66岁。
▶在这里,他绽放精彩,从青葱年华到花甲之年,把人生最宝贵的岁月奉献给轻武器研究。
▶在这里,他淬炼升华,从普通基层技术研发人员成长为中国轻武器由仿研仿制向自主创新转变的关键性人物、由跟跑向并跑跃升的出色代表。
▶在这里,他收获满满,研发的先进产品一个接一个列装部队、名扬世界,获得国务院、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兵器工业总公司、兵器装备集团等上级部门的表彰和肯定。
1996年
41岁的申文杰主动向单位提出,卸下行政职务,不再担任一室副主任一职,弃“官”为“民”,专心专业技术研究。
▶因为他看到,208所科研承担的型号任务越来越重、技术加快迭代带来的挑战越来越大,更需要自己到科研一线冲锋陷阵、攻坚克难。
▶而通过工作实践,他深刻感受到,专业工作、技术攻关更能调动自己的满腔激情、迸发创造活力,所以义无反顾向组织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提出内心的请求。
游弋科技攻关、痴迷创新突破,让申文杰如鱼得水、硕果累累。
▶申文杰作为总师先后参与研发了“224型9mm手枪”“84式7.62mm微型手枪和弹”“99式航空机枪”“10式狙击步枪系统”等多个型号与项目,引领中国轻武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先后获得国家国防科工局、兵器装备集团等上级部门的多次表彰奖励,获得多项国防发明专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本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评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兵器装备集团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
▶申文杰和他率领团队攻克的关键技术,广泛应用于新一代轻武器开发。
▶研发的先进产品,有的填补国内空白,有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甚至形成领先优势,列装部队广受好评,扬名海外倍受欢迎。
正是由于以申文杰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兵器人的高度专注与持续突破,208所已经由单一的轻武器研究所发展壮大为集论证、设计、制造、试验、检测为一体的轻武器综合研究所和中国反恐维稳装备研发基地,成为带动行业技术进步与转型升级的骨干力量,成为重要的原创技术策源地和产业集群产业链链长单位。
不在试验现场
就在赶往试验场的路上
如果说,“功夫在诗外”是一代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心得的高度凝练的话,那么,“功夫在现场”就是申文杰科研理念的高度浓缩。
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
无论是戈壁荒野、还是茂密丛林
无论是雪域高原、还是海岸湖滩
都能看到申文杰与试验团队风雨兼程、并肩战斗的身影
同事打趣说:
“申总,不是在试验现场,就是在赶往试验场的路上。”
枪械研究室科研人员贺庆国告诉记者,“申总盯试制车间、到试验现场,不是当动嘴不动手的‘谦谦君子’,而是全身心投入、全方位参与、全过程出力的‘全能干将’,搬运部件、组装产品等粗活干得有滋有味,打毛刺上精度等细活干得有始有终,操作设备、加工工件等高难动作干得有模有样。”
这种全过程、全身心参与试制试验的作风,让贺庆国深受感染,不由自主跟着学、照着做。申文杰退休时,特意将精心收藏的一套金刚锉刀送给贺庆国作为纪念。
对枪械研究室科研人员吴永军来说,参与解决99式航空机枪正样机阶段出现的断壳问题,让他对申文杰“发现问题在现场,解决问题在现场,有问题就要刨根问底、彻底解决”的攻坚作风铭记在心、受益匪浅。
断壳问题暴露时,申文杰刚从国外考察回来,他连时差都来不及倒,就马不停蹄赶到试制单位华庆公司,现场召开“诸葛亮会”查找问题、形成共识,开展集智攻关。
208所、华庆公司高度重视,在试制力量支撑、试验条件保障等方面建通道、开绿灯。
经过2个多月的日夜奋战、持续攻坚,终于查明了断壳原因,找出了解决的办法,彻底根治了问题,为如期设计定型争取了主动、奠定了基础。
“在持续攻坚的那段时间,申总就和我们一起,吃住在企业,坚守在试制车间,奔波在试验现场,忙得像急速旋转的陀螺。工作紧张、条件艰苦众所周知,作为总师,申总担子重、操心多不言而喻,其实,他还有一个很多人体会不到的难题,就是吃不得辣的东西。就餐的时候,只得先倒一杯白开水,将菜涮一下再吃。我们研发人员,因为试制试验任务的需要,一年到川渝地区企业出差几个月甚至半年多都是常态,几十年了,申总就这么默默地克服着、咬牙坚持着。”
吴永军深有感慨地说。
躺平不干,撸起袖子加油干
作为专业权威、技术大咖,申文杰在2015年1月退休后被208所返聘,重点负责方案评审、重大技术难题攻关、技术归零等工作。
信息中心科研人员毛庆龙说:
“凭借申总的行业影响、专业造诣和人脉资源,返聘后的他,完全可以做做样子、摆摆架子,躺平过舒坦日子。偏偏改不了事事认真、处处细致的性格,返聘后甚至比退休前忙得更欢、操心更多!”
208所科研管理部副主任付强说:
“我们的许多方案,都要请申总把把关,他说可以了,大家就心中有底了;他说还不行,基本就判‘死刑’了。请申总看方案,无论是正式评审,还是平时工作中请教,申总一样认真负责。
▶检视问题像‘扫描仪’,任何一点点疏忽都逃不过他的法眼。
▶查找原因像‘显微镜’,一语中的、入木三分。
▶把脉打分像‘铁面包公’,恰如其分,让人口服心服。
▶综合点评像‘庖丁解牛’,原理推导清清楚楚,指出不足不论亲疏,剖析问题实事求是,提出建议中肯具体。”
208所高级顾问曲永杰曾长期与申文杰在科研开发一线摸爬滚打,对申文杰扎实的理论功底、高昂的钻研精神和敏锐的专业悟性印象深刻。他说:
“申总他们这一代人,肩负研发模式由实物测绘、逆向开发向原理推导、数据建模、试验验证正向开发转型的重大使命。
他除了利用出国进修、考察学习等机会直接消化行业前沿技术、先进方法外,还通过钻研翻译外文资料及时将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分享给大家、运用到研发实践中,他是我所最早运用理论推导、数字建模方式进行技术研究、项目研发的人之一。
他们蹚出来的这条研发之路,实现了研发由经验摸索向由科学理论指导创新的根本性变革,大大提高了研发的成功率,为208所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智能班组系统研究院奠定了坚实基础。”
年轻人争交的老友
学生心心念念的恩师
“申总不仅是我的导师,更像是父亲一样指引着我,帮助着我,温暖着我,影响着我!永远怀念我最敬爱的导师!”
这是枪械研究室科研人员、申文杰指导的第一个研究生王海捷在《永远怀念我的导师》一文的深情告白。
申文杰关心年轻一代,不只有热情,而且办法多,无人装备研究室科研人员柳峰就是这样的受益者。
在99式航空机枪研发中,柳峰大胆构想,设计了一个模拟装置,有效解决了99式航空机枪首发装填难题。在申文杰的积极启发和有力指导下,柳峰对这一创新成果总结升华,形成了研究生毕业论文《航空机枪火药弹装填技术研究》,获得了非常好的评价,收获了项目完成、论文写成、专业进步等多重喜悦,成就了一段特殊佳话。
王海捷认为,申文杰传授给年轻一代的不仅仅是先进专业知识、具体科研方法,更寄托着年轻一代发奋图强、奋力争先的热切期望。他反复强调:
“轻武器不轻啊!这是唯一装备到所有武装力量的武器,数量大、品种多、影响面广,设计上哪怕只有一点点疏漏,就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形成难以估量的影响,甚至是灭顶之灾。
特别是在现代体系作战中,任何一处短板都有可能无限放大,成为失败黑洞。
轻武器要在现代装备体系中有地位、在体系对抗中发挥作用,必须走在行业前列,努力成为体系中的长板。”
申文杰这份对专业的情感、对事业的热爱,早已融入王海捷灵魂、植入血脉,成为人生不变的追求,希望自己能像导师一样,在专业领域孜孜以求、有所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