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乡间小路歌词】专题台湾音乐四十年,为你讲述齐豫的游吟人生:尘世人海,偏为你种下一棵橄榄树

在海湾海峡,丁玲正在洗刷沉重的音乐岁月。

一声一声,唱的都是我们心尖上的青春回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来自宝岛台湾的歌。2019年伊始,在《歌手》与齐豫的故事正发生的当下,我们试图将这方深刻影响了流行乐坛的大旋律再度和大家分享。

台湾流行乐,它本如列车在岁月里独自穿行,现在我们邀您一同前往,遇见这个故事,请拉开这趟列车窗帘驻足欣赏。

1973年,一首《不要告别》悄然诞生。一位阿美族原住民,十五岁便拿下全省小提琴大赛冠军,当过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小提琴首席的李泰祥,正一面为广告公司做配乐,偶尔写写流行歌曲赚外快,一面投入到「前卫音乐」与「实验音乐」,两脚各自踏在最世俗和最孤高的领域。

不要告别

齐秦 - 美丽境界

而这首《不要告别》的作词人呢,叫Echo(回声),本名陈平,也就是后来影响了无数青年的著名作家三毛。

刚刚结束完一场「流浪」般的欧美旅程,当时痛失挚爱的她一边再度背起自己的行囊,一边写下:

我醉了,我的爱人 / 我的眼睛有两个你 / 三个你 / 十个你 / 万个你不要抱歉,不要告别 / 在这灯火辉煌的夜里 / 没有人会流泪,泪流

......

曲作者李泰祥应邀赴美了,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现代音乐中心里满心都是他前卫的音乐事业。作词人Echo(三毛)也孤身一人,毫无留恋的去往了西班牙。

「歌林唱片」用两千块新台币买下了这首由两个好朋友创作的《不要告别》,当时被许多歌手如李金玲、洪小乔、黄莺莺、凤飞飞、刘文正、江玲传唱,一时间火遍台湾。

这时的齐豫,还是一名爱唱歌的高中生,像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一样:受妈妈影响学会了了很多老上海的歌,《天上人间》、《苏州河畔》……还有那些⻄洋电影里的音乐。“看电视上面的《歌林之星》唱《不要告别》,就觉得这个特别好听。”

对于台湾这场七十年代的民歌运动史而言,真正使得民歌在社会大众中蔚然成风的,恐怕还要归功于1977年——1980年所举办的四届金韵奖民歌大赛。

可以说正是因为金韵奖最大程度丰富了民歌的表现形式,使得更多的年轻人得以参与到流行乐的改造中,加上唱片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民谣合辑,才会迅速扩大了民歌对社会大众的影响。

1978年,⻬豫以一曲《Diamonds & Rust》荣获第二届⾦韵奖冠军、第一届民谣⻛的双料冠军,这个爱唱歌的二十出头的女孩,本来还在台大历史系读大四,凭借着这场注定会载入史册的赛事,以极高的起点正式步入了歌坛。

乡间小路

齐豫 - 金韵民歌, Vol. 1

齐豫的首支单曲《乡间小路》就收录于《民谣风(第一辑)》里,我们很多人,尤其是70、80年代的文青对流行音乐最初的认识好像都起始于台湾民谣,这首《乡间的小路》更是其中的代表,现在三十岁以上的人都应该有深刻印象。因为在八九十年代的卡拉OK里,这可是必点的曲目。

当时候大陆的青年们可能买不到这些卡带,听到电台播就掐准时间把一个空白带去把它录下来:一个录音机旁边一个收音机,收音机播什么就录什么,重要的是大家都不能说话,因为一说话就会被录进去。或许这样一个小时甚至更久不能说话录下来的磁带,今天看来十分简陋,但我想却是那个年代文艺青年里爱不释手的宝贝。

而这首《乡间小路》的原唱,正是齐豫。

简单的吉他、打击乐,伴随着清新的吟唱,总让我们想起辽阔的田野和没有被污染过的天空,总让我们怀念那洒在归家小路上的,缕缕斜阳。

同年,还在念书的李宗盛和同学们组成了一个叫“木吉他”的合唱团,哼唱着:“我是一个瓦斯行老板之子。”

后来,这位大师级的人物曾这样夸赞齐豫:她的歌声非常的嘹亮又空灵,唱歌的时候简约而不炫技,她的特色更是其她人无法效仿和达到的,是很难通过练习而达成的。能得到李宗盛的夸赞并不多,齐豫是其中一个。

童年

罗大佑 - 昨日至今

在台北医院当着实习医生的罗大佑也以台南的生活背景创造出了《童年》,悠扬的旋律和朗朗上口的歌词生动地唱出了那一代孩子们的共同记忆。

伴随着齐豫等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的诞生,不管是内地还是港台地区,年轻人们都对这样全新的一类文化样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时正是台湾音乐百花齐放的时节,一大批极富创作性的音乐人们以音为马,高歌正年华。对于歌迷而言,无疑是幸运而又幸福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华语流行音乐市场代表性歌手周杰伦出生了。

在流行音乐还被视作靡靡之音时,以齐豫、罗大佑、邓丽君为代表的港台流行音乐已开始悄悄传入大陆,一段一段旋律,伴随着海峡两岸的人共同成长。

随着金韵奖的深入人心,齐豫也被看成了是现代民歌的代表人物,在七十年代民歌逐渐深入到人们生活每个角落的时刻,她十分自然地成为了一名家喻户晓的歌手。

渐渐地,这股愈演愈烈的民歌创作风,席卷台湾各地,在当时的校园中更是尤为突出:“草地上三三两两的年轻人抱着吉他轻声弹唱”成为七十年代末台湾校园中的一个缩影。“再别康桥”、“雨中即景”、“南萍晚钟”等歌曲,都曾在校园中风靡一时。此时的民歌作品融入了更多的学院气息,成为了新一代的校园民谣。

还是在1978年,那首《不要告别》的作曲家变成了齐豫这场金韵奖的评委,比赛结束后,李泰祥要到了齐豫的电话,并记在了报纸上。

而那位作词人,那位叫Echo的女人,早已在西班牙开始了一段轰轰烈烈的恋情,更是用笔名“三毛”写下了一段一段动情而又轰传了一代的,来自撒哈拉沙漠的故事。此时的她,已经从战乱中的沙漠里逃离了出来,因为健康原因回到了台湾……

他们的故事,仿佛如同撒哈拉沙漠的风尘一般,和着这来自宝岛的乐音,自由飘荡却注定拥有同一归途。

在比赛结束后,李泰祥找到齐豫,让她听一下他创作的几首歌曲。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橄榄树

齐豫 - The Unheard Of Chyi

这是离开了那片花开成海的沙漠后,三毛因为参加由诗人余光中发起的:让现代诗与音乐结婚的民歌运动所创作的词。余光中交出了自己著名的《乡愁四韵》,而三毛应邀余先生与李泰祥给出了这首《橄榄树》。

歌词本是以英文写成,描写的是西班牙草原上的小毛驴。“为了天空的小鸟、为了了小⽑驴、为了西班⽛的姑娘、为了西班牙的大眼睛”,这是她旅居⻄班牙的记忆,也是对她丈夫荷西故乡的一份致意。李泰祥拿到歌词以后觉得有点不够工整,再加上觉得自己经常被传统束缚,生活上有许多框架,为了表达出他一心希望能⾃由自在的创作的理想寄托,加进了 “为了天空飞翔的⼩⻦、为了山间清流的⼩溪、为了宽阔的草原”至此成为了听众熟悉的版本。

很多人都曾经追问过歌中的橄榄树到底象征着什么。其实很简单,橄榄树盛产于西班牙南部,而那里正是三毛的爱人——荷西的故乡。

此时的三毛经历了沙漠的欢声笑语和战争的洗礼,正沉浸在与那位爱潜水爱她的荷西美好的爱情之中。带着充满蔚蓝海水的撒哈拉记忆,带着繁花似锦的异乡回忆一同充盈进了这棵《橄榄树》里。

李泰祥曾说,所有创作都是他的孩⼦,其中最好的当属 《橄榄树》。

这首被齐豫试唱了千次的《橄榄树》, 也终于在齐豫出道后的第二年问世。在找这位刚出道的女大学生录制时,李泰祥要求齐豫唱得“很宽阔”,不能有虚音,结果她的声线除了因为偏高音色所带来的飘逸感,还散发出一种很纯朴的泥土气息,表现出了和当时流行音乐截然不同的艺术气质,也在之后的岁月里成为了民歌时代唯美风格作品的典型。

三毛用着朴实又浪漫至极的词汇,像一张铺满阳光的巨网,数亿的听众被这“远方”吸引着包裹着,望着“流浪”喃喃:我的橄榄树又在哪儿,又在哪儿。在过去,在心间,还是在未来。扎进泥土地里的呼喊遇见天籁一般游离的声音,所谓天作之合大抵如此。

那时的三毛沉浸在追逐自我的快乐里,那时的齐豫也正一遍,一遍在老师李泰祥前吟唱着这首歌。齐豫和《橄榄树》,说不清是谁融进了谁,只知道齐豫的心中已经种下了这棵树,而《橄榄树》终于也等来了能够诠释它的人。

于齐豫来说,李泰祥是恩师伯乐;于三毛来说,李泰祥是相识多年的知音老友。不管是三毛还是齐豫,或许都不曾想到未来两人还将延续这份“橄榄树下之缘”。

也是从这个节点开始,李泰祥展开了自己创作力最旺盛的六年。我们借由流行音乐所认识的李泰祥,就是在这六年里全面绽放的。享誉国际的台湾编舞家林怀民说“在那个哪里都不能去的年代,李泰祥的《橄榄树》呈现一个遥远的梦想!”

而这位音乐泰斗面对着自己的爱生齐豫,欣赏之情溢于言表:“我觉得齐豫真的是这个时代难得的游吟歌者,齐豫是活在这世界上的星星,那个光亮,一直存在,永远都在的。”

就这样,这一声“我的故乡在远⽅”镶嵌进了台湾音乐的星空里,而与这颗星星一同闪亮的人,依旧托举着自我灵魂在前行。

忽闪忽闪的,还没停下……

(此文为记录「台湾音乐四十年,为你讲述齐豫的游吟人生」上篇)

让音乐与时代同频共振,

让实力与勇敢砥砺前行!

每周五晚22:00

《歌手》2019等你来!

(记得星标小歌哟!)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