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是山东半岛西南部的一个小山村,南、西、北有山,东地势平坦,向东伸展,是村子里为数不多的粮食种植土地。
故乡的风景不是很多,仅仅是南面的一座山,叫寒洞山,海拔并不高,大约有二三百米的样子,山顶上有东西两个防空洞,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加强国防建设而开凿的,深有二三百米,现在已经开始荒废,洞口有零零散散的石头落了下来,遮住了大半个洞口。听说这个山洞至今还是国家重点的看护项目,每年都有武装部的人进行查询。记得小时候,夏天在山上干活,当天太热时,大人们便领我们到洞中休息纳凉,一走进山洞,顿觉凉爽舒适,山洞上方的渗水滴答滴答的落了下来,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坑,里面盛满了清澈的甘甜的渗水,用手捧起喝一口,清爽而甘甜。于是大人孩子们围坐在水塘边,边喝水边聊天,那种惬意舒适的感觉,到现在还深深的印在脑海中。
到了秋天,山上的果子开始成熟,树叶也开始变黄,整个山沟五彩斑斓,甚是好看。沿山沟走下去,有成片成片的栗子树,树下落满了成熟的张着口的栗子。每每这时,小伙伴们便欣喜若狂的跑上去,用树枝抽打着地上的栗子,然后用捡来的枯树枝,堆成堆,点上火,烧烤栗子吃。来不及烤熟烤透,冒着热气,甘甜而有绵软的栗子早已吃进肚里去。吃饱后,对剩下的栗子又小心翼翼的放入篮筐中,拿回家给大人们吃。此时此刻,夕阳西下,一群孩子跨了筐,蹦蹦跳跳,有说有笑,踏着夕阳欢快的向家中奔去。
虽然村子三面都有山,但在南山跟西山中间有一个水库,过去没有修建水库时,从山上下来的洪水,直接冲刷我们村的西面,形成了一个弯弯的河道,如同一个月亮,大人们叫它西河,我却叫他月亮河。月亮河的河道两侧是又高又大的垂柳,弯弯的垂柳伸向河道中心 ,这便成为我们练习跳水的踏板,每每夏天到来,这条弯弯的月亮河,成为我们这群孩子的欢乐的天堂,中午放学后去游泳,晚上吃完饭后也去游泳,星期六星期天更不用说了。那时的大人对我们警告也不是很多,我们可以成群结队的去游泳嬉戏,没有大人的刻意传教,我们从小便学会了游泳,而且个个身手不凡,踩水、狗刨、仰泳样样精通,而且每一个孩子都善于憋气,一个猛子扎出很远很远,这在河里游泳捉迷藏时可以发挥出它的最大优势,因为一猛子下去,你不知道的他游向何方,这个时候叫你琢磨不透,撵不上抓不住。
玩累了时,弄一些蒲苇,捆绑在一起,然后自己爬上去,一大捆的蒲苇足以托起一个孩子,这时自己就可以悠闲地浮在水面上,一动也不动,尽情的享受水中的乐趣。时间一长,胆大的小鱼小虾会咬你的脚或者腿 ,洋洋的酥酥的,很是享受。远处芦苇比里的水鸟在嘎嘎嘎的叫着,叫声吸引了小伙伴们的注意,于是孩子们便向水鸟的方向慢慢游去,进入芦苇地后,水亦很浅,每一个人都展开搜索,寻找水鸟的窝,看看里面是否有鸟蛋或着小鸟,如果有,孩子们也会毫不客气的把它们拿回家。
秋去冬来,随着天气的逐渐变冷,河面上逐渐开始结冰,到12月中旬以后,河面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这也正是展现我们真功夫的时候。首先我们去找两块钢筋,然后敲敲打打把它弯成一个鞋状,这是放在脚下用的。然后去河里寻找两根一样粗的小树,砍一下做成滑杆,滑杆的底部是两个长长的用铁丝紧紧绑住的大钉子,虽然简陋,但滑起来时会非常的快,而且还非常不容易坏。有这样一套装备在当时来说是非常先进的,会引来许许多多小伙伴们羡慕的目光。
故乡的风景虽然不多,虽然离开家乡这么多年,但至今还没有走出故乡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