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妮(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刘明云,字保安,别号阳明,浙江余裕人。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什么人能被称为圣人?
圣人是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圣人的思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大善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这个词语最初出于对“至善”“至美”的人格追求,所以圣人的原意,是专门指向完美的。教化大众,德行遍施。
比如孔子就被尊称为圣人!
日本人为什么那么崇拜王阳明?
王阳明在日本和在国内的看法还是存在着一些区别的,在日本你会发现很多人都会看一本书《传习录》,他就是王阳明的代表作。
日本为什么能够那么快就能够和欧美列强平起平坐?这一切都要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说起,那么日本明治维新为什么能够成功呢?这大部分是日本人效仿了王阳明,,日本明治维新的很多人都有学习并研究过王阳明的阳明学,他们十分的重视王阳明心学,也就是王阳明的心学,给他们指明了道路,推翻封建幕府统治,实现,明治维新,走向资本主义!
日本的一个被称为“军神”的东乡平八郎,他打败过北洋舰队,俄国军队,他的偶像就是王阳明。
天赋异禀的人就能称为圣人么?答案是否定的。
从古至今,天赋异禀的人很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称为圣人,有些人甚至后来一事无成的都有,比如王安石写的《伤仲永》就是,五岁没见过笔墨纸砚,就能够写诗,而且还有值得欣赏的地方,这够神了吧,后来一直为了赚钱,不学习,七年后写诗就一般了,又七年后,泯然众人矣,就一普通人了!所以说天赋异禀不一定能成为,圣人,有时候甚至就是一个普通人!
还有就是跟王阳明同时期的还有唐伯虎,电视剧上播的有点出入,唐伯虎面前成名,个人认为天赋方面要比王阳明要好,后面落得穷困潦倒,卖画为生,郁郁而终,虽然写的诗是难得的开朗。其实本人的心情并没那么好!
王阳明为什么能够成为圣人?他究竟经历过什么?悟出了很多人都在学习并称赞的“阳明心学”?
1、生而不凡
王阳明的老爸王华本身就是一个状元,官至吏部尚书,王阳明妈妈怀了14个月(所谓怀胎十月他要了14个月)才艰难的生下了王阳明,据说他的祖母还梦见了天神,抱着个孩子,降下来的!
王阳明五岁都不会说话,但是他都在急着所看的书,有个高僧看到他甚是惊讶“这娃是个好娃啊,可以被说破了”应该是他的祖母把他天神送子这件事说出来了吧,导致到现在都说不出话。因此他的祖父为他改名叫“王守仁”,改名后他终于开口说话了。
2、年少成名,与众不同,立大志!
老爸是状元,因此从小就有着很多人得不到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因为之前一直不说话,所以很多人都会笑他,因此心气高傲的他决定要做一番大事,他的老师上课有说到什么事情是这天下最要紧之事?很多同学都说考取功名,最好是能够成为状元,像王阳明老爸一样,能够成为别人的榜样,这样看来却也还可以,但是王阳明可不一样,他就跟老师说,他认为最要紧之事就是成为圣人,像孔孟一样的圣人,教化大众。哄堂大笑,老师也微微一笑,心想“成为圣人,何其困难啊,从古至今也就那么几个人,就你还想成为圣人?”不过当他看到王阳明那意志坚定,满怀斗志的样子,也不好打击,毕竟他老爸可是状元啊!
王阳明回到家,他老爸问他,今天学了什么啊,他说学了些XXX,然后老师有问道天下最要紧之事是什么,很多人都认为是考取功名,最好是成为状元,像老爸你一样的人。他老爸微微一笑说,这还真是紧要之事啊。王阳明那心高气傲,肯定就不服啊说道:“我就不这样认为,我认为是要成为一个圣人”,老爸一惊,这孩子心气太高了,得打击一下:“你老爸我都不能成为圣人,做圣人哪有那么容易的,千百年了就那么几个,再说了能成为像你老爸这样的人,天下人有很多都是望尘莫及了,你还是认认真真读书,考个好功名,不要求像你老爸一样优秀,但至少也不能让你老爸丢脸吧哈”,王阳明可不乐意了,暗暗发誓一定要成为圣人,他老爸看他那一副坚定的样子,也不好再打击,毕竟有理想有愿望,总是好的!
当时国家朝政腐败,宦官当道,到处义军反叛,英宗还被抓去做俘虏,这可是对国家奇耻大辱啊,王阳明一心想做圣人,圣人所要做的事就是常人很难做过做不到的事,这时他就发誓一定要学好兵法。为国效忠,为民平安乐居!
3、婚姻
古代的婚姻基本都是家里面的长辈决定的,从小就开始,有些更是“指腹为婚”,王阳明当然也不能逃离被指定婚姻,十七岁成婚,据说成婚的那一天啊,他跑去闲逛,毕竟包办的婚姻没什么爱情可言,看到一个道士打坐,王阳明也是比较信奉佛家还有道家的,他就像道士请教一些问题,什么养生术之类的,然后毕竟向往嘛,聊的比较入迷,连结果这种事都给忘了,要是现在肯定要被岳父岳母骂死,有可能这婚都结不成,当然喽他老爸是谁啊,状元啊,官拜吏部尚书,岳父可惹不起啊,人丢了,这可是大麻烦事,发动全家人去找,直到第二天才找到他,虽然不好说什么,不过岳父和他老婆心里很不爽,这种事得多丢人啊,虽不及状元世家。可毕竟也是个大户人家,出这种事。
第二年跟老婆回余姚,路过广信上饶,拜谒娄谅,娄谅就向他讲授了“格物致知”之学(格物致知:意思是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智慧,或者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它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听了甚是高兴,这学问可以啊,然后就把朱熹的著作都读遍了,然后实践,发现有些事情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就一直研究,都病倒了,病好之后,就产生了怀疑。以至于后面创作赫赫有名的阳明心学!
4、考取功名,入仕途!
王阳明乡试中举,后来学业大成,前面有说学习兵法,所以很喜欢与人讨论军事,并且别看他是一文人,也会射箭,身体还可以,后面考进士不中,被内阁首辅李东阳笑说,这次不中下次中状元,来首状元赋呗。王守仁何许人也,那心高气傲,拿笔就写✍,一气呵成,那些官员都惊叹他的天赋才能,羡慕嫉妒恨的议论,这人太狂了,中状元肯定目中无人!后来再次参考又不中,这时候他老爸就安慰他了,毕竟老爸这么厉害,儿子心里肯定有落差,说道,这次不中下次努力点就中了!没想到王阳明微微一笑:“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为之懊恼为耻”。可见他这时的心境也已经很看得开了!
5、来正菜了,可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王阳明被贬悟道!
明朝,看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是一个宦官搅乱朝局的朝代,那时候宦官“刘瑾”(六岁被太监刘顺抚养,净身,侍奉太子朱厚照,后来朱厚照即位,他就水涨船高)擅政,逮捕了好多人,当时很多人敢怒不敢言啊,这时候王守仁就出来了,毕竟他想成为一代圣人嘛,面对是非,站出来上疏论救,这时候刘瑾就不乐意咯,竟敢跟我较劲,然后被贬到贵州龙场(当个龙场驿栈驿丞),这个地方当时那环境很差,而且都是少数民族,语言不通,基本有去无回的,他老爸也不好过,被赶出京,调任南京吏部尚书。
在明朝那太监可疯狂了,贬你到偏僻的地方就算了,半途还要派人追杀,王阳明可不一般,早就撩到了,伪造跳水自杀逃过一劫,骗过很多人,很多文人学士对他的行为感到震惊,崇拜他敢做,对宦官愤恨,都去他跳水的祭奠他!
逃过一劫后王阳明,偷偷的去探望他老爸,他老爸说:“既然受命,就认认真真的去上任吧”,这一走去一个虫毒(那时候贵州很荒凉蛇鼠毒等横行,很多人被贬这里都顶不住死在路上)很多的地方,有可能就是永别了,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离别了。
王阳明踏上旅途,历经万难,来到了贵州龙场,那时候这里都很荒凉,少数民族又多语言不通,不过王阳明可厉害了,遇到事情,解决事情,他根据这里的风俗习惯开化教导当地人,很受当地人的爱戴敬仰!经历万难,还能有所作为,这个时期的他对人生有了新的领悟,他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就有了史称“龙场悟道”之说。
正德四年(1509年)9月,他任期满了,复官庐陵县(江西吉安)知县,第二年八月,刘瑾被杨一清设计鼓动另一个宦官张永给除掉了,既然刘瑾被除掉了,王阳明大展宏图的时候来了,很多人就上书说了,王阳明是被刘瑾害的,而且在贵州这个地方还能得到民众的敬仰,说明他的能力人品都是不得了啊,马上就被升为南京刑部主事。还没到任,又被升升升到了南京鸿胪卿,开挂了啊!
6、南方盗贼横行,受命清理!
很多人去剿盗贼,因为很多都是与官员有来往或者官府中有内鬼耳目,最终都是无功而返。王阳明去到一眼望穿,责问仆役,最终利用反间计搞定了叛军,后又出其不意的连破四十多寨,斩杀,俘获七千多人,再利用招降叛军对叛军,心理战等等不战而胜,荡平了别人几十年搞不定的盗贼,人们都称他为战神。
王阳明很喜欢教学,所到之处,都开堂教学,场场爆满,连和大臣,内阁比他官大的都回去听他的课!
平宁王之乱
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朝中大神震惊,担慌。王琼淡定又自信的说:“各位放宽心啦,有王守仁在那里,掀不起什么风浪”,其实对于宁王叛乱,王阳明早就看透了,当时的唐伯虎被宁王招募时装疯卖傻,就是发现了宁王想叛乱的心思,跑到王阳明那里告知,殊不知王阳明早就知道了,募集义兵,发檄文,出兵征讨,利用心学,没多久就平定了宁王之乱,因朝局动荡,平时复杂,王守仁急流勇退,把宁王交给太监张永后,称病避事!
讲学
随着老爸王华的去世,王阳明回乡守孝,在稷山书院讲学,传播他的“阳明心学”,原配去世,又娶了一个老婆,生了个儿子,1527年又受命去广西平叛,利用心学,又是以胜利告终!
平乱卢苏,王受,断藤峡叛军,不战而屈人之兵
又到卢苏,王受造反,总督搞不定,就找到王阳明,这两个人一听王阳明要过来,王阳明的大名早就听说过,剿盗匪,平宁王之乱,战无不胜,十分害怕,就投降了而且帮着去打断藤峡叛军,最终胜利而归!
平乱后肺病加重,因为一直颠覆流离,又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贵州呆过一段时间,身体顶不住积久成病,向皇帝乞求告老还乡,朝廷还没批就回去了。
仙逝
1529年1月9日8时,病逝于江西大余县境内。临终之时,他的弟子问他有什么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军民哭送他!
知行合一,致良知!
平乱安民,百战百胜,教化大众!一生经历多事,响应了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知行合一,致良知!”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经典名言!
那么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