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肖邦诞辰208周年!
到目前为止,肖邦的唱片仍然受到很多爱乐者的热烈追捧。世世代代钢琴艺术大师都在用自己的理念和风格诠释他的音乐。
回顾肖邦所有作品那赫赫有名的录音史,我们可以精选以下10位肖邦钢琴的权威演奏者,来聆听这位波兰民族之魂的独特声音以及他在钢琴上写出的不朽诗篇。肖邦去世后的几年里,人们对他的看法当然已经有所改变,就像所有伟大作曲家所遭遇的情况一样。但这里有一个奇异的事实:他的声望从未有过减退。当大伙聚集在一起聆听钢琴家演奏的时候,肖邦的成熟作品总是出现在公众面前。自从电子唱片问世九十年以来,光盘上已经刻满了他的每一首作品。
人们的观念确实改变了。李斯特优秀的学生卡尔·陶西格,也许是演奏肖邦所有独奏作品的第一位钢琴家,也仅仅可以将《威尼斯船歌》想象为坐在贡多拉船上两个情人之间的一首二重唱,在75小节时深情相吻。俄裔钢琴家班诺·莫伊塞维奇弹奏的肖邦令人钦佩,但却因为自己的不喜欢,而习惯于省略掉《B小调钢琴奏鸣曲》末乐章中的前八个小节。霍洛维茨在演奏《B小调谐谑曲》的结尾部分时,则会变得异常激动,这一点,人们可以在他的唱片中听得出来。
1美籍波兰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Arthur Rubinstein 1887-1982)
阿图尔·鲁宾斯坦被公认为是演奏肖邦作品的元老,拥有无与伦比的权威。他的演奏揭示了音乐结构逻辑的极端重要性,结果令人激动;尤为重要的是,他将尊严还给了肖邦作品。重温最喜欢的鲁宾斯坦唱片,发现它们的品质依然如昨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
▼ 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
在职业生涯的那个阶段里,鲁宾斯坦正在为RCA重新录制大量的肖邦作品,但《B小调钢琴奏鸣曲》是他制作的唯一版本。从1959年开始一直到两年以后才完成,因此人们推测一定有一种特殊的方式聘请了他。毫无疑问,这是他最优秀的工作室成果之一。所有乐章中都饱含充满活力的力量、强度和表现力,在第一和最后一个乐章中都有相当大的风险。然而,这是他的光辉构想,每个乐章都进行了展开——每个细节都从容不迫地落到实处——这是给人最深的印象。边缘感、兴奋以及大量的鲁宾斯坦气质充斥其中但却没有多余的煽动;开头庄严的快板乐章中,听起来常有犹豫不决之感。这是一种必然的、特殊的荣耀。1962年,当LP出现时,这是一个非常诱惑人的事件,人们可以重新接纳肖邦,视他为一名奏鸣曲作曲家,称赞他使得作品中戏剧性的力量获得了重生。听完这张唱片你们将发现:这将是本世纪一张伟大的唱片!
在任何情况下,鲁宾斯坦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演绎着肖邦,因为艺术家必须如此;但却没有过分的独特风格,这也许是他在同代人中显得与众不同的原因。当鲁宾斯坦弹奏肖邦时,他的严谨和全身心的投入是不容置疑的,而他对作品的把控似乎永远都是那么恰到好处。鲁宾斯坦是一位有着贵族气息的钢琴家,他那优美的琴音给人的印象仿佛是旋律听凭自身的力量在上下起伏波动。虽然选择并非易事,在鲁宾斯坦所有肖邦作品中,玛祖卡当属首屈一指。实际上,他一共录制了两次玛祖卡。有人断言前者,即战前版本有着更多即兴的魅力、狂热的锐气、更深刻的忧郁以及更多元化的表达方式。但这只是一个很好的神学观点。后者,即1967年发行的三张LPs,才是我们所逐步了解的。没有人可以否认所有的五十一首作品,都处于错综复杂的各种情绪中,它们是生命的充分再现。肖邦对生机勃勃农民音乐的反应很强烈——这些音乐是民族的但也有区域性的变体——这些都集中体现在他所创作的玛祖卡中,它们就像日志一样贯穿他的整个职业生涯。如果鲁宾斯坦严谨的演绎使得音乐比通常情况下更具分量感,这也是他的精诚所至。鲁宾斯坦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差别,每部作品皆各有不同卓尔不群。聆听后者是肖邦这套唱片所能带来的最强烈快乐之事。
2意大利钢琴家毛里奇奥·波利尼(Maurizio Pollini 1942-)&俄裔钢琴家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Vladimir Ashkenazy 1937-)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鲁宾斯坦在年近80时,再次录制了全套玛祖卡。他的“印第安之夏”,虽然权威性有那么一点点减弱,但依然激励着年轻一代的钢琴家。五十多年前,毛里奇奥·波利尼和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都在肖邦王国里建立了各自的职业生涯。1955年,阿什肯纳齐在华沙肖邦国际大赛中获得二等奖;1960年,波利尼(当时年仅18岁)在该项国际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也是在1960年,波利尼和波兰指挥家保罗·克莱茨基(Paul Kletzki1900-1973)指挥的爱乐乐团录制了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并成为经典。对管弦乐队的演奏和指挥水准的卓越性进行评论似乎有些奇怪——人们并不认为肖邦的钢琴协奏曲是一部可以敷衍了事之作——但整场演出并不仅仅是一系列优异的钢琴演奏,它也是力量的象征。严肃的素材、广泛的欢乐空间、炽热而令人愉快的氛围,再加上非常好听的声音,都使得这张唱片无论是在清晰的结构、还是细节的处理等方面都成为佳作。
还是在1960年,阿什肯纳齐完成了他第一张《练习曲》唱片的录制。正如DJF评论的那样,这张唱片很难在30年以后,不与年轻的叶夫根尼·基辛等而视之。他们两人都是千载难逢的大师,越来越成熟的音乐技能,总是让他们的手指在说些什么。阿什肯纳齐又继续录制了整套肖邦作品,但其水准再也没有超越他早期的那些《练习曲》。
肖邦钢琴诗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他对乐器资源的探索以及运用新键盘技术开发作品音色的潜力。《练习曲》(以及《前奏曲》)是体现这些方面的代表作。阿什肯纳齐为此深感欣喜,因为他的高超技艺完全可以诠释肖邦的灵感,这也使他在理解了技术方面的问题以后得以创作性地腾飞。
3前苏联钢琴家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Sviatoslav Richter 1915-1997)
到1977夏季时,里赫特在工作室录音还是件罕见的事。《四首谐谑曲》唱片专辑由Melodiya和RCA Victor Japan联合制作。唱片显示里赫特正处于职业生涯的鼎盛时期,也许你从未听他演奏过比这张唱片更好的肖邦。里赫特正处于最佳状态,冒着其他艺术家很少敢于在工作室里涉足的风险,我们只能将混乱与秩序的辩证法描述为巨大喜悦的来源。没有谐谑曲中常见的狂燥,只有在线条、色彩、个性及延续性等方面呈现出来的艺术性,宛如一场炼火。整场演出激情闪耀,无不显示这些作品中那非凡的力量,肖邦那热情与善变、阳刚与阴柔、基础与装饰等各方面的平衡,都得到了透彻领悟和传神再现。
特别要强调的是:里赫特并不是仅仅带领人们去领略谐谑曲中的知性美,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这些作品需要最精湛的技艺,为它们带来钢琴演奏事业的活力。他确实有办法让其他大多数演奏者的作品听起来不是陈腐就是笨拙。这张唱片展现了里赫特钢琴技艺中那至高无上的音感、相当不错的音色范围以及人们在音乐厅里听到的美妙声音。这张唱片里的《第四谐谑曲》,在广泛性和心绪的宁静方面和其它几首都有所不同,令人心满意足。
4阿根廷钢琴家玛尔塔·阿格里齐(Martha Argerich 1941-),(与前苏联大提琴家罗斯特洛波维奇的合作)
在肖邦生命临近终点时的音乐中,我们似乎可以感觉到一种将少数几部伟大作品带到一个新平台的亮度。地平线发生了变化,我们登上更高的地方,天空迥然不同。以他在最后几年时间里向世界发布的少量作品来判断,肖邦已经发现作曲越来越难,然而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震惊于这些作品中更为强烈的特殊性和雄心勃勃。相信阿格里齐位于所推荐的十位钢琴家之列并不有悖常情。当然,这里并不完全是依靠她自身的力量,而是作为为前苏联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的钢琴伴奏,演绎肖邦的《大提琴奏鸣曲》。这是怎样的一个气质组合!心灵上的冲动,带来音乐在情感反应方面的慷慨大方,他们的合作精确无误且绝对专注于各自的演奏。无论作品规模的大小,作为遵守规则的艺术大师,他们诠释的肖邦无可争议,成为肖邦所有新理念在新形式上的创新者。
5法国钢琴家阿尔弗雷德·柯尔托(Alfred Cortot 1877-1962)
《留声机》音乐杂志著名评论家史蒂芬·普莱斯托曾经有过这样的回忆:作为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谁没有给过肖邦以特别的温暖。我曾利用了一个周日的下午,来到朴茨茅斯的市政音乐厅聆听柯尔托的音乐会。那是在1952年,柯尔托演奏了24首《前奏曲》和所有的《练习曲》,让我大开眼界。我从未听过钢琴发出这样的声音,以及如此生动的音乐个性,也没有其他任何人可以弹得这么快。
他的灼热演绎、他的激情确实令人震惊,他弹奏的所有肖邦作品都有超越乐器本身的曲调。柯尔托常常说“钢琴家置于琴键上的手就像小提琴家那琴弦上的弓”。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但他最不可抗拒的魅力则是来自于事物的本真,这使得他的琴声听起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今天那些继续在柯尔托的演绎中发掘灵感的演奏家将会告诉你:通常情况下并不是他的琴声卓越非凡,而是他诠释每一部作品时的精准无误。柯尔托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录制于伦敦的两本《练习曲》,是很多乐迷唱片清单上的必需品;还有同一时期录制的《前奏曲》,内含《摇篮曲》、《威尼斯船歌》以及《即兴曲》,录制在一张CD上,很方便于聆听。
6罗马尼亚钢琴家迪努·利帕蒂(Dinu Lipatti 1917-1950)
柯尔托说到他以前的这位学生时,认为他是“完美的”。两者的特征都是温柔的抒情中永远不会失去刚健的力量,不管他们的演奏是多么的宁静。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利帕蒂的肖邦唱片已经成为经典。他在工作室录制的《威尼斯船歌》、《B小调钢琴奏鸣曲》以及十四首《华尔兹》(以他自己编排的非时序顺序演奏)尤为特别。肖邦的《华尔兹》在显示演绎者性格局限性方面是无情的,这还不仅仅是体现在节奏方面。并不是像少数几位优秀的演奏者,先是吸引你的注意力,然后一切如预期的那样;或者是忘记了演奏技巧要服务于舞曲的丰盈。面对这张唱片,很少有钢琴演奏家不被利帕蒂的演绎所激励。“没有反复无常,一个完美的弹性速度!”托斯卡尼尼这样评价他。利帕蒂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钢琴家,具有非凡的洞察力和敏感性,也是一位坚韧的完美主义者。
7智利钢琴家克劳迪奥·阿劳(Claudio Arrau 1903-1991)
阿劳是一位一直受到世人的尊敬的钢琴家,也是一位不知疲倦的探索者。他是最不虚荣的演奏者,因其正直和美妙的琴音独步天下。阿劳是一位高尚的音乐建筑师,一个个恢宏庄重的构思为他永远敬仰和热爱的音乐服务。虽然他最脍炙人口的录音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但肖邦和舒曼的作品是仅次于贝多芬的录音对象。阿劳在每个时期均留下了肖邦作品的录音,包括两次的《前奏曲全集》、《叙事曲全集》、《谐谑曲全集》、《即兴曲全集》录音和晚年所录制并受到一致好评的《夜曲全集》录音。他的肖邦即兴曲,在活泼与魅力方面与其他大家相比毫不逊色。DECCA出版过他的肖邦的全部夜曲和即兴曲的双CD,确实已经尽善尽美了。
8美国钢琴家默里·佩拉希亚(Murray Perahia 1947-)&葡萄牙钢琴家玛丽亚·胡奥·皮蕾斯(Maria João Pires1944-)
今天,当聆听佩拉希亚弹奏《叙事曲》或皮蕾斯演绎《夜曲》和《前奏曲》时,我们发现自己不太可能同意这样的观点——这些富有特质的演奏家,在诠释肖邦作品时其个性化程度要逊于他们的前辈(虽然这可能更普遍也更真实);或者牺牲钢琴家的自发性是为了满足现代工业对高技术含量产品的执着(有时候这也是真实的情况)。佩拉希亚在展开《叙事曲》时,那极为特殊的即兴修饰是非常成功的,每一个乐段都是诗意色彩的流动,音乐的生动逼真和他上下翻飞的灵动手腕同样令人吃惊。
不知道肖邦是否喜欢制作CD!不过可以确信他会认可皮蕾斯的《夜曲》。这里,谨以其中最了不起的一首为例:《C小调夜曲 op.48 No.1》,也许是整个夜曲系列中最为壮观最具戏剧性的一首夜曲。它需要对声音和时机的完美控制,一系列的表达围绕着开始时的挽歌展开——不断地、后浪推前浪地向前发展成一个巨大的抒情段落,就像巴赫或莫扎特作品中的一个慢板乐章——接下来是一个不断增强的陈述部分(C大调的中间部分)。更有甚者,当挽歌再度出现时,皮蕾斯的演绎已因两者之间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在肖邦那些极富特色众多结尾的一个当中,我们感觉到了一种典范的存在。
这部阴郁杰作的灵感是什么?对于一名钢琴家来说,在总体上把握住作品时,尚能使其中的一切既有其归属感也能得以充分的表达,其难度又在哪里?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逆境中的力量感。
驱除感伤与悲情,正如皮蕾斯所做的那样,是肖邦身上呈现出来的一种质朴的尊严。这里不妨回顾一下苏格兰哲学家、讽刺作家、散文家托马斯·卡莱尔1848年在伦敦遇见肖邦时的情形。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用卡莱尔的话说:“一个高尚的和饱受痛苦的人”。也许从这个词最绝对的意义上来看,肖邦要比他那个时代的任何音乐家都更像“艺术家”。他献身于探索这个他最了解的世界,就像德彪西所说:“肖邦是他们当中最伟大的一位,在独自与钢琴为伴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切。”
肖邦依然是公认的试金石,不管肖邦作品的诠释者是一位诗人或仅仅是一位钢琴家。
本文歌单
肖邦
波兰作曲家、浪漫主义时期钢琴艺术大师弗雷德里克·肖邦(Fryderyk Chopin),1810年3月1日出生在华沙以西46公里的热拉佐瓦沃拉,该地当时还是华沙公国,为拿破仑建立的波兰国家。肖邦的音乐作品主要为钢琴独奏而创作,作为那个时代的主要音乐家,肖邦赢得并保持了世界性声誉。肖邦的“诗歌天才是建立在他那一代人不平等的职业技巧之上。”作为一名神童,在距1830年11月起义不到一个月的时候,20岁的肖邦离开了波兰,在这之前他已经完成了自身的音乐教育并在华沙创作了早期音乐作品
1831年9月的晚些时候,肖邦来到巴黎并定居,他再也没有回过波兰,成为波兰大移民中无数侨民的一员。自那以后,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八年时间里,肖邦仅举办了三十场公开演出,他喜欢沙龙里更为亲密的氛围。在法国,肖邦使用的是法语版本的教名;1835年获得法国国籍以后,肖邦开始用法国护照环游世界。然而,肖邦和流放的波兰人一直保持着朋友和知己般的紧密联系,说法语时也从未感到过完全的舒适。他的传记作家亚当·查莫斯基写道:尽管他的父亲出身于法国,但肖邦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名法国人,他一直视自己是一名波兰人。
肖邦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里,身体健康状况都不好。从1842年起,肖邦就显露出患上严重疾病的迹象。1842年2月21日在巴黎举办过一场独奏音乐会以后,肖邦在给其巴黎亲密伙伴Grzymała的信中写道:“我只能整天躺在床上,嘴巴和扁桃体疼得厉害。” 1848年11月16日,肖邦在伦敦市政厅音乐会舞台上,以一名爱国者的姿态,为波兰难民的利益作了最后一次公开演出。这时候的肖邦已经病得非常厉害,体重不足45公斤,医生们知道他的病情已经进入晚期。也许是因为肺结核,1849年10月17日,肖邦在巴黎病逝,年仅39岁。肖邦请求在他死后将尸体打开,他的心脏被运回华沙,安置于圣十字架教堂。乔治·桑女儿索朗热的丈夫、一位年轻的雕塑家Auguste Clésinger,制作了肖邦的死亡面具以及左手的石膏模型。
差不多两周以后的10月30日,肖邦的葬礼在巴黎马德琳教堂举行,由于众多民众希望参加,入场者仅限于持票人。逾3,000名未收到邀请的悼念者,自伦敦、柏林和维也纳远道而来但被拒之门外。葬礼上,著名歌唱家演唱了莫扎特的《安魂曲》;乐队演奏了肖邦《E小调第四前奏曲》和《B小调第六前奏曲》;担任管风琴演奏的是法国管风琴家、作曲家Louis James Alfred Lefébure-Wély。
肖邦的病情和死因一直是讨论已久的话题。他的死亡证明将其归结为肺结核,其它的可能性还包括属遗传性胰腺病的囊性纤维化、肝硬化以及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2017年,通过对保存的肖邦心脏进行尸检,证实了一种由慢性肺结核并发症引起的罕见心包炎,可能是肖邦死亡的原因。
肖邦所创作的音乐、作为音乐界最早超级明星之一的地位和身份、与政治起义的关系(如果仅是间接的话)、对生命的热爱以及英年早逝,都使得肖邦在公众意识中成为浪漫主义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他的音乐作品始终很受欢迎,肖邦也一直是不同历史电影和传记的主题。
肖邦的所有音乐作品中都包括钢琴部分。虽然也写过两部钢琴协奏曲、一些室内乐和波兰歌词的歌曲,但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钢琴独奏。肖邦的键盘风格非常独特,常常需要很高的演奏技巧;而他自己的演出则以其细微和敏感性而著称。肖邦发明了器乐叙事曲的概念,他的主要钢琴作品包括玛祖卡、华尔兹、夜曲、波兰舞曲、练习曲、即兴曲、谐谑曲、前奏曲和奏鸣曲,有些作品仅在他去世以后才得以发表。肖邦的作曲风格受波兰民间音乐、巴赫的古典传统、莫扎特及舒伯特音乐风格的影响,以及作为一名常见客人那来自巴黎沙龙艺术氛围的熏陶。肖邦在作品风格、音乐形式、和声对位以及融合民族特性等方面所做的创新,在整个浪漫主义时期都自始至终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收藏肖邦不朽唱片
古典音乐
本文来自公众号
“古典音乐”
扫描二维码关注
* 点击公众号后台菜单【唱片商城】收藏天碟
* 投稿方式:请点击公众号后台菜单【点我】-【乐迷投稿】
高逼格的音乐享受
你值得拥有~
点击阅读原文
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