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娱乐休闲

【家的味道】专题家的味道(散文)

不知道是不是人老多情的原因,最近几年很想念小时候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喝吵闹的家的味道。(莎士比亚)。

生活在农村时间长了,苦日子过久了,似乎老老少少都有了逃离的冲动,父辈乃至父辈的父辈们经历了几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都想让自己的儿孙辈逃离这个“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破地方”。

而我虽然复学了两年,总算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成功“逃离”了父辈眼中的“破地方”,但父母为此付出的心血可不是一丁点。家里穷,就连住的房子都是父辈们用河里捡的河卵石垒起来的,父母为了我外出求学、复学付出的除了给人陪的笑脸低三下四的好言还有自己种的苹果和各种应时蔬菜,那时候的菜都是真正儿的有机绿色蔬菜,当时烟酒算高档货是买不起的。

有人说,家的味道就是母亲准备的饭菜的味道,我赞同。

每年的过年母亲主厨做的年夜饭都是我记忆中最浓的家的味道。父母一年在地里劳作,再加上三大爷帮衬,勉强可以交完队里的各种农业税和公粮,家里粮食基本上年年所剩无几。我在邻村跑家上学的几年,基本上都是带的窝窝头和玉米面饼,八十年代过年的年夜饭已经可以吃上饺子了,虽然饺子还是两掺面(玉米面和白面)的,而且总是玉米面占绝大多数,但我们已经知足了。母亲还小心翼翼拿出来一些干豆角和干萝卜片做一两个凉拌菜、炒豆角之类的,在我们的鞭炮声中一家子人其乐融融在一起吃上几个饺子就是过年了。如果运气好,父亲和三大爷还可以喝上几杯村里匠人做得烧酒,酒香加干豆角炒酸菜,那才叫一个爽,当然,酒,是坚决不让我们小孩碰的。因为那时候我们都小,大人也都没有在外地,所以也就没有等谁回来的必要。

再后来我到县城上高中、外出上大学,弟弟妹妹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家里只留下了父母和三大爷,过年归家的日期可就不一样了。不过,那时候已经是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村里土地下放,家里的光景也好了许多,但因为我和妹妹上学,家里还是捉襟见肘的时候多一些。没办法,父亲和三大爷又承包了队里的几亩果园,收入也渐渐多了起来。过年早归的自然是上学的我和妹妹,弟弟和大妹上班要到快过年的前一天才放假,所以母亲一般要计算清楚一直等到过年前两天或者三天才泡黄米蒸糕发面做豆腐蒸馒头,这时候的馒头已经变成纯白面的了。三十的年夜饭除了有糕和饺子,四个凉菜和五六个热菜自然是少不了的,村里大多数人家吃不上的火腿以及熟肉已经搬上我家年夜饭的饭桌,这些吃食都是弟弟妹妹从上班的城市买回来的,酒和饮料也上了档次,父母和大爷的脸上都有了少见的笑容,酒量见长,只是皱纹却一天天多了起来,虽然人忙了,但家的味道却没有丝毫减弱。

再后来,弟弟和大妹相继结婚成家,我也从学校毕业,上了班有了工资,只有小妹在上学。家里的光景自然也好了很多,可是却突然感觉年夜饭的味道没有了以前的浓烈,弟弟有时候上班不能回来吃年夜饭,大妹妹已经嫁人,多有年夜饭人不能等齐的时候,虽然菜的花样愈发丰盛起来,酒水饮料也年年翻新,可总感觉缺了些什么。

小妹结婚后,侄儿和女儿已经大了,家里虽然看上去没少什么人,但聚少离多却愈发常见,不是弟弟上班,就是妹妹有事回不来,再就是单位不放假要值班,反正一大家子聚起来的机会越来越少。三大爷去世后,父亲没几年也离开我们走了,一大家子人除了每年清明节和十月初一上坟再聚,就连母亲的生日都很难再聚一块儿了。年夜饭就我和弟弟两家人也有时候凑不到一块,不是弟弟不放假就是弟妹上班,年夜饭基本上失去了家的原有味道。

什么才是家的味道,我觉得,除了母亲亲手做的家常饭的味道,就是人齐了欢声笑语多了才有的说不清的那种家的味道。

真的,我非常怀念家的味道,怀念小时候,怀念那简简单单的年夜饭。更怀念父亲和三大爷。

当然了,也怀念我一年回不了几次的家乡。家乡才有我记忆深处最浓的家的味道。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便是这世界上最好的光景。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