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利益关系:动漫产业从业者
制作动画电影的费用(不包括宣传)大致由几部分组成。
1.人力
2.软件
3.工作计算机服务器
4.渲染农场
5.房租和水电
6.公司的一般运营费用
这些加起来乘以制作时间。
因为动画制作不牵涉摄影,布景,演员这些x因素,成本比起普通电影容易计算得多。另外有一个简单的公式计算国产动画成本:
全片成本 = 平均工资 * 人 * 时间 * (好坏公司系数)
比如某公司 100人团队,平均月工资8k, 1年做完,总成本就是 8k*12*100*(1.5-2) = 1500-2000万之间。1500万的话属于公司基本没啥福利甚至社保公积金都不交的公司,2000万是福利比较好,气氛比较轻松的公司。大部分公司介乎于两者之间。
如果是国外动画电影,这个系数一般也就1.5,倒不是说他们福利不好,而是本身工资水平高,人力成本所占的比重大。
美国发行的动画电影的制作成本好查,在boxofficemojo上可直接找到:
皮克斯的作品,《玩具总动员3》、《汽车总动员2》、《勇敢传说》的成本在 1.85-2亿美元左右。
梦工场的作品,《功夫熊猫2》、《疯狂原始人》等片的成本大概为1.35-1.5亿美元。
迪斯尼作品,《冰雪奇缘》1.5亿,《超能陆战队》1.6亿。
环球的作品,《卑鄙的我》系列,都是0.75亿美元左右成本,这个低是因为实际制作的 illumination Entertainment实际是在法国。
国内动画成本只能从各种网络报道上看到,往往同一部片子的报道都很混乱,得对比分析:
《喜羊羊》系列每部成本1000万RMB出头;
《魁拔》系列首部成本达到3500万左右,之后两部2000多万。续集成本低,非常正常;
《大鱼海棠》在网上能看到的报道是预算3000万,结合这部片子的质量和官方公布的一些时间信息和2D行业里一般的薪资状况来看,这个数字应该是很合理的。
3D动画方面的报道比较混乱:
《熊出没》,大约2000-2500万: “《熊出没》大电影花了一年时间制作,共有500多名技术人员参与了制作,制作成本为2000多万” (制作方谈电影版《熊出没》:光头强以公司员工为原型) 500多人参与一年,不代表500人从头到尾做满一年,而且画面质量不是很高,可以找一些行业中相对初级的制作人员来做。
不过最重要的是,基于电视动画的电影,最主要的设计工作可以省了,大量的技术测试和团队磨合也可以省了。这是制作中大量消耗时间,也就是成本的地方。再考虑到熊出没本身已经有很多电视动画中积累的数字资产,就像做续集一样可以节省成本。所以2000-2500万的成本应该还是可信的。
《昆塔盒子总动员》,找不到具体的数字,但是从蛛丝马迹拼凑出来的信息可以知道成本控制非常出色。据说从一开始的全CG变成部分镜头由微缩布景+CG角色合成而成,也是节省了制作成本的方法。另外博彩本身就在杭州,租用了阿里云的作为渲染农场来节省成本。
《秦时明月》,能找到些数字但没看到官方数据,从2000万,4000万到1亿都有。1亿显然不靠谱。《秦时明月》有些像《熊出没》,可以利用电视制作中的大量资源,基于画面程度,估计制作成本在3000-4000万之间。
《龙之谷》,去年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中, CG质量最好的一部。制作费用看到过六千万(《龙之谷》电影版明年6月上映 制作费高达6千万_52pk新闻中心)和一亿两种说法。
据参与人员说制作时间大约1年半,内部两百人,外包公司也差不多是这个数。由此判断6千万应该更可信一些。《龙之谷》虽然和游戏相关,但是基本上角色和股市还是重新设计重新制作的,制作上借不到游戏的力。应该说在这个时间和成本下,制作精度还是相当高的。渲染上使用2D转3D的技术,控制住了渲染成本。米粒动画的下一部电影《乒乓兔》已经发布了预告片。预告片中的画面质量又大大的提升了不少,据说成本在一亿人民币左右。非常值得期待。
《大圣归来》,看到比较权威的数字是6000万。(另外听说过1亿和2,3千万两个数字,1亿应该是把宣发成本算进去的。3000万,推算过,不可能)
十月数码据说本公司人数不多,只有30人左右。绝大部分制作都外包给了国内的其他公司,十月数码只做质量控制。对于一个资金时有时无的项目,这样做可以避免在资金不足的时候供养过大的团队,而把所有可以获得的资金都用在制作上。外包出去以后福利,房租,水电这些压力也会少操心很多,都由外包公司自己解决好了。考虑到四年时间和最后制作的精度,6000万也是很低的成本了。
《小门神》, 7000万的制作成本。本人参与的项目,所以可以说得细一些。
2013年底有了追光动画团队的雏形(不到30人,大部分部门1-2人)开始CG制作,14年春节后快速扩大团队,在6月达到150人规模火力全开。15年7月初制作人员达到160人,CG制作结束。在CG制作这一块儿追光追求的是质量和效率,理念上比较认同新技术带来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
动画制作,撇开前期的故事和艺术设计不算,CG这一块儿追求的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压缩时间。能用100人在一个月完成的工作,尽量不要用50人在两个月完成,尽管从金钱成本上来看,似乎是一样的。
但时间本身就是在消耗机会成本,这是一个你很难用金钱量化,但又真实存在的东西。凡是做过工程项目的人肯定都会有体会。
因为注重新技术,和几个主要的软件供应商达成了良好的关系,可以和研发团队互动,获得很多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持。考虑到国内人力成本越来越贵的现状,软件方面的支出还是非常合算的。工作站和渲染农场,包括租用阿里的云渲染都是很大很大的一笔支出。但是能用机器分担的工作量决不让人做,这是团队一开始就达成的共识。
其他支出,追光在行业内算有着不错福利的。全片制作的进度和成本都在预期范围之内。随着团队磨合程度提高,制作技术革新,在下一部片子中艺术,技术和效率都会上一个新台阶。
以上。
知乎 | 刘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