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梦到蛇是什么意思 女人梦到蛇是什么意思

编辑

著名作家马伯庸、CCTV主持人、作家张腾岳最近在营区参加了“礼貌地文会友”读书分享会活动。

此次活动由营口新闻传媒中心、营口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辽河》杂志、营口市图书馆承办,营口图书大厦“書书好24小时”城市书房协办。

马伯庸,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得主,作品涵盖历史、悬疑、文化等领域。于多家主流媒体开设历史文化专栏,有“文字鬼才”之誉。张腾岳,北广毕业的“理科男”,主持《中国成语大会》令人刮目,如今俨然已是央视科教频道“掌门人”。本报今日专版介绍马伯庸、张腾岳作品,让读者在书里感受他们的魅力。

马伯庸主要作品>>>

《风起陇西》

马伯庸首部长篇作品,有关诸葛亮最精彩的一部小说,揭示大时代下小人物改变历史的种种细节。

内容简介: 这是三国时代秘密情报战线上的生死角逐。

魏蜀两国之间战火绵延,然而战争不仅有刀光剑影和血肉搏杀。围绕着蜀汉新型弩机的诞生,一场无声的战争爆发于不为人知的角落。间谍们战斗在敌人腹心,活跃于危机四伏的暗面,或者蛰伏在己方内部,从事清道夫的工作。

史书不会记录这些事件,也不会留下他们的名字,甚至同时代的人都不会觉察到这些人的存在,但他们确实在悄然推动着历史,并且不可或缺。

《三国机密》

一粒三国历史裂隙中的微尘,一段写在史书背面的隐秘文字。控制三国走向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孙权,不是刘备……

内容简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迎汉献帝至许都,此后,“奉天子以令不臣”,逐渐集军权、政权于一身,开始了自己政治生涯的新篇章。

以伏皇后、杨彪、唐姬为首的一批效忠汉室的志士谨遵献帝临终前嘱托,从温县司马防家秘密迎立献帝的同胞弟弟刘平入宫。

从此,展开了与满宠、郭嘉、荀彧为首的曹营一轮轮惊险紧张的搏杀。刘平终究能不能力挽狂澜?官渡之战,胜家真的是曹操吗?究竟谁在幕后操纵三国的历史走向?

《古董局中局》系列

马伯庸创作《古董局中局》系列作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金牌栏目“长篇连播”全国首家连载。

内容简介:古董造假、字画仿冒,古已有之。在古董斑驳的纹理中,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时代的风貌,它的价值,本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然而巨大的利益,令无数人铤而走险,更有一些家族,父传子,子传孙,世世代代在这个晦暗不明、凶险万状的江湖上营生……

一个突然到来的访客,把平凡的古董店店主许愿带进了一个做梦都想不到的阴谋中,一件坊间传说的稀世珍宝,竟然和自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几十年前做的局,竟然已经编排进自己的命运。许愿将使出浑身解数,置身生死之间,和蛰伏了几十年的各方神圣斗智斗勇,和古董江湖里造假做局的各种奇技淫巧一一遭遇……

翻开本书,了解古董行当里的文化传承与江湖险恶。

《长安十二时辰》

内容简介:唐天宝三年,元月十四日,长安。

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节辉煌灯火亮起之时,等待他们的,将是场吞噬一切的劫难。

突厥、狼卫、绑架、暗杀、烈焰、焚城,毁灭长安城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

而拯救长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个即将被斩首的独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个时辰……

《龙与地下铁》

“文字鬼才”马伯庸奇想制作,致:每一颗飞越天际的少年之心。

内容简介:长安城的地下生活着几千条龙,居民们喜欢攀在龙背上,在四通八达的地道里呼啸而过。

每年大唐天子都会派官员去黄河壶口,招来刚刚跃过龙门的锦鲤,许诺他们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一条老龙疲惫地抱怨道:我花了十几年跃过龙门,带着梦想来到首都,可现在呢?每天还是要作地铁。

《草原动物园》

马伯庸历史奇幻新作!罗振宇、和菜头、刘宇昆、蒋方舟、李娟击掌推荐!

怎样把小说挂在历史的钉子上?《草原动物园》微妙跳脱且不落俗套,堪称中国版《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内容简介:这是一位传教士带着“半个动物园”勇闯蒙古草原的奇幻故事。光绪末年,在京城的美国传教士柯罗威,突发奇想要去赤峰修建一座草原动物园。他带着雄狮、大象、鹦鹉、蟒蛇以及一对虎纹马、五只狒狒一起奔赴草原。草原上,盗梦少女预知未来、通晓动物语言的少年涅槃重生、神秘的狼变月夜现身。这 是一部关于信仰的动物寓言,一场巨大的变革在勇士之地上演,一段史诗般的全新冒险自此展开……

马伯庸美文欣赏>>>

(一)恻隐得善报

元朝至正年间,扬州有个泰兴县,泰兴县有个村叫马驼沙,村里有个农夫,姓司,叫司大,是富户陈家的一个佃农。

司大家很穷,交不起租子,遂打算把所佃之田质还陈家,换点钱回来。陈家旁边有一户人家,叫李庆四,也是个佃户。这家伙心思比较敏捷,找到主人家暗中游说,最终竟以极低的价格把田地夺走。司大虽然心中郁闷,却也无可奈何。

李庆四得了大便宜,心情愉悦得很,杀鸡烫酒,宴请所有相关人等。司大也跟着去了,结果,却在席间遭到了李庆四的无情羞辱。司大无比恼怒,回家后痛骂这个李庆四欺人太甚。司大老婆劝他道:“咱们天生就是穷命,就别去恨别人了。”

司大哪里听得进去,他被怒火冲晕了头脑,铤而走险,拿着火把连夜潜入李庆四家里,准备把他家烧个干净。正当他走到屋檐下,准备点火时,忽然听到屋子里有声音传来,侧耳一听,原来是李庆四的儿媳妇在生产。

司大一下子动了恻隐之心:“我痛恨的是李庆四,何必要杀这一对母子呢。”于是,把火炬扔到沟里,回家去了。

仇不报了,生活还得继续。佃田为人所夺,司大没有别的收入来源,只能转行去酿酒。天无绝人之路,没想到,他在这个领域居然颇有天分,酿的酒大受好评。于是,家境慢慢地富裕起来。与此同时,李庆四家里因为各种原因,却日益衰落下来,越过越穷。

过了十年,李庆四过不下去,被迫要把佃田质还给主家。司大一听,报仇的机会来了,他也用了李庆四在十年前的手段,以极低廉的价格把田地夺回来。他也办了个宴会,把李庆四请来,着实羞辱一顿,总算是把这个仇给报了。

李庆四不反思自己的过错,反而怒火中烧,恨司大恨得咬牙切齿。他把一个火盆点着,端出去,打算去把司大家给烧了。李庆四到了司大家,正要把火盆往屋子上倒,忽然听到屋里有动静。他探头一看,巧了,居然赶上司家媳妇也在生产。

看着刚出生的小娃娃,李庆四端着火盆,心里一下子犹豫起来。忽然看到有人从屋里要推门出来,他吓得把火盆一扔,转身跑了。

到了第二天,司大在院子里,忽然看到地上扣着一个火盆。他觉得奇怪,再一看盆底,上面写了一个李字。司大登时明白了,这是在重演我十年前经历过的事情。当年我要去烧他家,因为赶上他媳妇生孩子,没下手。如今他要来烧我家,赶上我媳妇生孩子,也没下手。这简直是天意。

司大取了五千钱,登门拜访李家,诚恳道歉,说:“我昨天席上侮辱了您,心里过意不去,给您送点钱来赔罪。”李庆四哪料到会有这么一出,心中怀疑:“不会是又来耍我吧?”于是,假装称病不起。

司大哪肯答应,把他硬拽到村里酒馆,点了壶酒。两人喝到一半,司大对李庆四说:“当年啊,你孙子是子时出生的,那时候我在,拿着火把准备烧你家。幸亏有那孩子,我没动手。昨天我儿子出生,你带着火盆来,也没动手。咱们两个都有仁慈之心,所以,未酿成大祸。你想想看,如果当时你我只顾泄愤,不讲怜悯,岂有如今的大好生活?这种一时气急便要对方家破人亡的事,以后一定得慎重才是。”

李庆四听了,也是汗如雨下,连连称是。于是,两个人洒酒起誓,恩怨一笔勾销,甚至还约为姻亲,成了亲家。李家有了司家帮衬,境况也逐渐好转,两家从此都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二)你不知道的唐诗真面目

古人和现代人不一样。现代人有复印机、照相机,复制一段信息基本不走样,而古人就难多了,想看什么书,得自己挽起袖子抄,就算有钱用得起雕版印刷,也得请刻工来一字一字雕。这种情况下复制的质量很难保证。因为抄的也是普通人,会写错别字,会犯懒,会眼神不济,会走神抄漏个把字,会急着吃饭擅自把笔画减掉几笔……

大部头改动一两个字或许无伤大雅,但如果是诗歌,被改了哪怕一个字,作品可能伤筋动骨乃至面目全非。要知道,诗的特点是以最少的字表达最微妙的含义,一字之差,很可能就会改变整首诗的格调。万一错误的版本流传后世,让我们对诗人本意有了误解,这误会就闹得更大了。

就拿最负盛名的唐诗来说吧。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作品和它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实际上只是个美丽的误会。

比如崔颢那首《黄鹤楼》,开头四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被传诵千古,就连诗仙李白都为之搁笔叹息。而根据施蛰存先生和台湾学者黄永武先生的考证,第一句就抄错了。原诗是“昔人已乘白云去”,唐宋两代的诗集,包括敦煌卷子,都这么写。一直到了元代,第一次有人抄成了“昔人已乘黄鹤去”,然后到了清代,先是金圣叹误把“黄鹤”当真本,然后纪晓岚据此做了修订,沈德潜做《唐诗别裁》信了两位大才子的说法,后来又被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照抄。《唐诗三百首》太受欢迎了,结果“昔人”下了“白云”,改乘“黄鹤”,成为一个最著名的误会。

李白也不能幸免。《将进酒》里的“天生我材必有用”,被无数励志作文和成功学教材引用过:清代有人查过古本,发现这句居然还有好几个版本:“天生我身必有财”“天生吾徒有俊材”和“天生我材必有开”。可见版本之间的差异有多离谱。直到近代学者在敦煌唐人手抄诗卷里发现这首诗,才知道其名叫作《惜·空》,而那句诗写成“天生吾徒有俊才”。

白居易也未逃过一劫。《长恨歌》中有“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两句,描摹唐明皇逃难于蜀地,思念杨玉环的孤寂心伤。宋人特意在蜀地立了块“唐明皇幸蜀闻铃处”的石碑,此后元明清一路就这么闻铃过来。好在日本人在唐代就特别喜欢白居易,抄录了大量白诗带回日本,流传下来几个版本。学者们比对了日本收藏的唐代抄本,才发现不是“闻铃”而是“闻猿”。大家伙儿发挥了几朝几代,全会错意了。

此类掌故黄永武先生著有《中国诗学》考据篇,讲了不少,可以一阅。我把这些故事讲给朋友们听,他们个个义愤填膺:“你让我们以后怎么教孩子背诗?背对的吧,与主流不符;背错的吧,自己心里又难受。归根到底,你干吗告诉我啊?”

来源 营口日报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