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梦见鸡下蛋梦见鸡下蛋用手接住了?

美丽的马鞍村

初冬的雾气像白色的丝绸一样缠绕在山里,像银县一样,像仙境一样。(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季节名言)遥远的森林,红色或黄色或绿色,色彩缤纷;成为一片黄道基地,冬天出现了另一幅景象。银灰色的硬化公路蜿蜒而上,小车卡车穿梭在其间,更靠近小山村和外面的街道。(这是我的第一部小说,《现代中文译本》,第一部《现代中文译本》,第二部《现代中文译本》,第三部《现代中文译本》)。

这就是开州区长沙镇马鞍村,曾经的重点贫困村,如今在扶贫春风的吹拂下,悄然“变脸”,实现了华丽“转身”,在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带领下,正昂首挺胸行进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

田间课堂 果丰村旺好收成

“剪枝要讲科学,乱剪不得,只有剪得好,来年黄桃才收成好……”11月26日,马鞍村黄桃基地,一位身穿红色羽绒服的中年女子,一手持话筒,一手拿剪刀,正在地里教授剪枝施肥等果树冬管的“现场操作课”,30多名村民从四面八方赶来“现场学艺”,田间课堂一片热闹。

专家到黄桃基地指导村民剪枝

“真不愧是专家,你看她几剪子下来,咱们的黄桃树就变样了。”村民刘绍军频频点头。

“不光是为好看,关键要懂得如何取舍,哪些要留下,哪些要果断去掉。”中年女子手把手示范。

她就是开州区农村农业委果树专家胡万芬,多次受马鞍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邀请前来,几乎成了村民“家门口”的义务技术指导员。

马鞍村位于长沙镇南端,距城区45公里,最高海拔900米,是一个很偏远的小山村。

乡村公路整洁清爽

“过去,村里人外出务工多,山上杂草丛生,撂荒地多得很。”马鞍村村支书熊启华说,多亏扶贫好政策,彻底改变了小山村。现在不但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得到大改观,还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如今马鞍村有黄桃基地800余亩,清脆李700余亩,柑橘1200亩。

“多亏有乡村振兴工作队,他们是咱们村的福音。”熊启华说,为了让村里水果主导产业发挥最大的经济价值,开州区政协选派精兵强将组成乡村振兴工作队,吃住干都在村里,煞费苦心,帮了大忙。

今年初,马鞍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区政协委员学习联络委副主任赵云莲率队实地走访,发现村民在果树的管护方面很差经验。于是,驻村工作队多方联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给村民的种植技术全方位“补钙”。

“蛮干确实效果不好,多亏这些专家,不然我们家哪有这样好的收成哟!”村民廖祥银今年仅黄桃收入就有10万元进账,说起驻村工作队的功劳,他满怀感激赞不绝口。

事实上,马鞍村还有不少的廖祥银们,纷纷尝到了黄桃带来的“甜头”。如患有眼疾的脱贫户刘天兵,妻子常年患病,今年种植黄桃收入有6000多元,加上黄桃基地务工工资,全年也有近3万元的收入。

满山黄桃成“金果果”

产业旺才能乡村兴。马鞍村针对黄桃重点产业大做文章,该村黄桃基地依山而建,加之处在高海拔的山林地带,采摘期相应延长,每年7月中旬至9月初,都有黄桃次第成熟。村里成立了黄桃专业合作社,推行“产业+旅游”、“公司+农户”产业发展模式,解决散户的营销难问题,探索“合作社+科研院校”技术支撑模式,将鲜果采摘售卖与农村度假旅游巧妙结合,走出一条果品品质优、管理科学、营销快速的强村富民之路,为马鞍村的乡村振兴注入了一股源源不断的“清泉”。

李花盛开,风景迤逦

“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利用马鞍村自然环境优势,充分利用黄桃、李子等果树产业,打造好乡村游,从赏花到摘果,季季风景不断,让更多的游客进山来,让更多的山货飞出去。”说起马鞍村的未来,赵云莲信心满怀。

“流动超市” 山村城里“一个样”

“买苹果、卤菜、豆腐咯!”一大早,寂静的山村被一阵清脆的喇叭声打破了宁静。

“卤鸭子给我称一只,我孙女最喜欢吃了。”系着围裙的老婆婆李德菊和商贩熟络地打着招呼。

“看嘛,现在好方便,想吃什么用什么,有人送到家门口来,这和城里有啥区别嘛!”李德菊拎着刚刚买来的卤菜和生活用品,乐滋滋地说。

李子成熟,小山村好热闹

古有担担货郎进山村,现有“流动超市”上山来!一辆又一辆的货车宛如“流动超市”载着山外琳琅满目的货品送货上门,让山里的村民同样享受外界的丰富物资。

正聊着,李德菊的手机响了。“小花,快点来,你妈妈要跟你视频。”原来是老人家在外的幺儿媳妇打来的,隔三岔五要和孩子视频。

近年来,马鞍村统一安装了通讯光纤、4G网络等,如今,虽身处大山,上网、购物、联通世界,一样也不少。

为了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今年7月,乡村振兴工作队多方联系和争取,在马鞍村便民服务中心开辟出小广场,新安装了成套的户外健身器材,平整出篮球场,让村民有了健身好去处。闲暇之余,村民邀约来到小广场,摇动臂力机,旋转腰力器,迈上漫步机,笑声朗朗,其乐融融。

村民有了健身好去处

近年来,马鞍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大大改善,全村硬化村级公路7.8公里、耕作便道4.55公里,村组主干道全面贯通;新建成青杠林供水工程1处、蓄水池3口、山坪塘30口,安装管道6500米,解决人畜饮水问题;140户群众进行了卫生厕所改造;村便民服务中心新增了图书室、活动室,让村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虽然住在农村,也慢慢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呢!”村民杨茂珍荡着漫步机,一脸的满足和幸福。

文明乡风 动力激发节节高

12月15日,难得的冬日暖阳,走进马鞍村村民刘太宽家,院坝干净整洁,连猪圈和鸡舍都干干净净,屋檐一角的柴火捆绑有序摆放齐整,自成一道农家风景。

这是马鞍村全面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成效。

“过去,好多村民喜欢乱摆乱放,到处乱糟糟的。”驻村工作队队员、区政协教科文卫委副主任桑卫华看在眼里,想在心上:培育文明乡村要从改变村民陋习开始。

从公路保洁、整理庭前院落到规范村民的饮食起居环境,马鞍村掀起了环境综合整治大行动。

“这些枯草、柴火棒,不要门前乱放”“垃圾莫乱甩”,村干部每到一家,都会督促村民养成好的习惯。马鞍村副书记刘延丰说,为了改进村民的卫生文明习惯,工作队下了“狠”功夫。从宣传发动,情景式说教到上户帮忙收捡,效果非常不错。

干部甩开膀子干,群众就会挽起袖子跟着来。马鞍村将农村环境卫生要求纳入村规民约,进一步深化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同时不定期开展清理公路边沟、美化环境的集体行动,时时演绎出男女老少“齐上阵”的热火朝天画面。

“环境整治、文明建设决不能‘吹阵风’,必须保持持久性。”赵云莲说,马鞍村还将结合卫生光荣户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大力发挥新乡贤、农村工匠、家庭主妇等作用,力争形成“人人爱马鞍,家家讲文明”的氛围。

乡村治,百姓安。乡村治理与村级发展的互促共进,激发了马鞍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如今,马鞍村村民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宛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以往做梦都想逃离这个鸟不生蛋的穷地方,现在老家大变样,交通方便,挣钱有门道,风景还这么美,不走啰!”村民彭必录边说边笑,爽朗的笑声在山谷悠悠回荡。(向萍 文/图)

【来源:重庆市政协_区县政协】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