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梦见红色棺材〉梦见红色棺材和死去的亲人…

1976年7月28日,毛主席大部分时间已经处于昏迷和半昏迷状态。但是他醒来的时候,仍然非常关心唐山灾害。

即便当下他的状态并不乐观,仍然坚持亲自过目送来的各种文件。

当秘书报告地震造成的严重损失后,主席哭了,嚎啕大哭——这是秘书第一次亲见主席大哭。

能看得出来,他已经将千千万万基层百姓的根本利益和眼前的安危冷暖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才会因为人民生命财产蒙受重大损失而痛哭。

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在毛主席生命的最后四年,愈发的感时伤怀,哭的次数也多了些。这对于奋斗一生的他来说,是极其少见的。

毛主席与人民在一起

毛泽东在延安,曾对贺子珍说了一番动情的话:“我这人平时不爱落泪,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眼泪,一是我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我忍不住要落泪;二是跟过我的通讯员,我舍不得他们离开;三是在贵州,听说你负了伤,要不行了,我掉了泪。”

那一年,红军四渡赤水,来到滇黔交界的盘县境内。再往前走一走,进入云南省内,跨过金沙江,就能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

谁想到,意外发生了!

彼时红军总卫生部驻扎在盘县一小山村中,没成想这些伤兵成为了敌人的目标。当盘旋在空中的飞机嗡嗡作响,红军立马做出反应,警卫员急忙让贺子珍隐蔽。

贺子珍

可作为井冈山第一位女党员,贺子珍坚持组织伤员隐蔽。在多数人都隐蔽好后,她才隐蔽起来。可就在这时候,她发现钟赤兵并没有隐蔽好,十分危险。

已经隐蔽好的她,再次跑了出去,迅速为钟赤兵包扎好伤口,将其拖向隐蔽处。

奈何贺子珍力气太小,还没躲进隐蔽处,敌机再度向他们发起了进攻。敌机子弹倾泻而下,一颗炮弹就落在了她身边。

来不及思考,贺子珍便紧紧地压在钟赤兵身上。待到硝烟散去,众人发现钟赤兵毫发未损,而贺子珍却倒在血泊中不省人事——贺子珍用身体挡住了飞来的弹片。这些弹片嵌入她的头部、背部,鲜血染红了整片土地。

毛主席与贺子珍

在场的人都呆住了,警卫员连忙上前将贺子珍背向担架,接着骑马前往总卫生部找医生。打了一针止血剂,进行清理之后,众人才知道贺子珍全身上下共有17处嵌入了弹片。

取还是不取?在缺少麻醉药的情况下,医生将贺子珍死死按住,用夹子将表皮上的弹片一片片拔了出来,而深入体内的弹片,也就成了永久纪念。经此手术,贺子珍疼得满头是汗,却没有喊过一声。

数天抢救,医生将贺子珍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她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询问钟赤兵的情况。当得知他没事,贺子珍开口说:“这件事就不要给泽东说了。”

此时正值红军关键时期,贺子珍并不想因为自己,影响到毛泽东,她接着说:“主席在前线很忙,就不要分他的心了。就把我寄放在附近老百姓家,等到革命胜利了再见面。”

毛主席与贺子珍

可这么大一件事,怎么可能不告诉毛主席?当毛主席知道这件事后,当赶到卫生部,瞧着病床上昏迷不醒的妻子,毛主席心疼不已。

他想着这些年历经的磨难,再听到别人说她差点就牺牲了,这位引领风骚、壮志满怀的统帅,一下子便落下了泪。

从1927年相识,这些年两人经历了革命最艰难的时期,贺子珍自始至终都陪着他,这让两人感情很深。

到延安时,两人因性格问题,感情出现了裂痕,贺子珍执意要走,毛泽东挽留她时,就说了前面那段话。

这位被称之为“世纪伟人”的领袖,豁达豪爽,是个不轻易流泪的硬汉子。即便是得知爱子岸英在朝鲜牺牲,在公开场合仍旧未曾流过泪。但这样一位硬汉,却见不得百姓苦、战士苦,是个极易动感情的人。

所以他对贺子珍才会说:“我这人常这样,用过的钢笔旧了,舍不得丢;骑过的马老了,死了,也会难过。”

毛主席

而这样的性格,在主席晚年显得更明显。

1975年夏天,河南爆发了罕见的暴雨。连夜暴雨,河堤溃决,河南多数地区受灾都比较严重。当工作人员一次次汇报相关情况时,毛主席的脸色渐渐变得凝重。

当听到工作人员读到解放军赶到现场救援,已经有几十名群众丧生时,毛主席再也没忍住,当即抽泣了起来。

这位80多岁的老人,新中国的领导者,曾经在无数尸山血海,惊涛骇浪之中云淡风轻,谈笑风生。但他一听到人民受苦,便忍不住泪流满面了。

工作人员见状,连忙拿来毛巾为主席搽拭眼泪。在此前不久,毛主席眼睛才做完手术。

工作人员为他擦泪的时候,毛主席便在一旁自言自语说:“我这人感情是越来越脆弱咯,一听到天灾人祸,就忍不住伤心。”

毛主席与人民在一起

主席虽然这样说,但旁人都知道他一直都挺“脆弱的”。因为每一次一听到这种事,他总会忍不住流泪。

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安徽、河南交界地区连续半个月下暴雨,接连的暴雨引发了山洪,结果导致淮北地区严重受灾。

正在进行土改的淮北地区,土地被淹没、大批房屋被冲毁,再加上洪水来得实在太快,许多群众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被淹没在洪水中。

洪水退却,淮北成了泽国。百姓流离失所,无耕地之田、安身之所,许多人被活活饿死。这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对淮北、乃至于整个中国都是沉重的打击。

此时身处北京的毛主席,正紧张地分析着朝鲜局势,并对新中国的发展作出各种规划。当收到淮北地区发来的灾情报告,他越看表情越发的凝重。

被洪水淹没的地区

那一串串数字,背后就有无数群众受苦受难。毛主席是知道淮北灾情的,只是不知道形势恶劣到了这步。当看到“有些灾民因躲避不及,爬到树上被毒蛇咬死、咬伤”时,他竟然当场哭出了声来。

但凡看到、听到百姓受苦,毛主席总会表现得十分柔情。而这份柔情,也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看电影”。有人做过统计,在主席晚年,曾因三部电影痛哭不止。

说起这第一部电影,即便没看过,多数人也听过,电影名叫《雷锋》。说及雷锋,恐怕没几个人不知道。

那些年雷锋做的事,至今都被传颂着。即便在那个年代,雷锋的思想和事迹依旧产生了巨大影响,乃至于全国各族人民都掀起了学雷锋、做好事的风气,涌现了大批“雷锋式英雄”。

毛主席曾经亲自为其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

在他一生的大小讲话中,曾经六次提到雷锋的名字。每每想到雷锋同志英年早逝,他就不免感伤。所以当电影《雷锋》上映之后,他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看了这部电影。

电影主题也简单,讲述了雷锋从一个稚嫩小伙蜕变为一名平凡而伟大的解放军战士的故事。电影穿插的故事不多,每一件似乎都不重大,但毛主席看的特别认真。当时陪看的人说:“主席看的那么聚精会神,简直入了迷。”

这是毛主席做事一贯的态度,不管是做事、看电影,都十分投入。向来爱听曲的他,入迷时,甚至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这种自我陶醉、自我娱乐,让周围人也备受感染。

情深处,方见真我。所以当听到那句:“我是人民的儿子,您一定要收下儿子这点心意”之时,毛主席便已然泪流满面了。

雷锋和孩子们

《雷锋》这部电影是以“雷锋”为原型的,电影中说的这段话并非瞎编的,而是有出处的。

雷锋小时候过得并不好,尤其是父亲被枪打死、母亲被逼死之后,生活过得更加艰难。七岁时,他就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还是在六叔公、六叔奶奶的拉扯下,艰难地活了下来。

可那时候的贫农,始终处于被压迫的环境,直到解放军解放湖南,雷锋才过上了人过的日子。

雷锋感念党和人民的恩情,于是便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们。所以这才有了“我是人民的儿子”这段话。

在人民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雷锋能够始终坚持做好事、当好人,这就让他变得格外的与众不同。所以当《雷锋》电影上映之后,毛主席曾两次公开观看这部电影,甚至接见了《雷锋》的主演,这还是比较少见的事。

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对于一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来说,雷锋的这段话足以打动他们的心,更何况老年的毛主席格外感性,当看到这段话时,内心才有了更大的波澜。

与第一部《雷锋》相比,第二部电影《创业》背后的故事则跌宕。毛主席也未曾公开看过,而是在自家客厅里看的这部电影。

和看《雷锋》一样,毛主席始终保持着绝对的专注,只是看这部电影时,还带有特定的审视目的。因为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毛主席听说这部片子极具争议,少数人给《创业》打上了不好的标签,所以他也想看一看这部片子“坏在哪里”?

《创业》是一部以“铁人”王进喜为原型,改编之后,再现新中国石油创业期间艰难处境的影片。

如果说《雷锋》是一个人一生的缩影,那《创业》就是一群人一生的缩影。

王进喜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在西方列强的重重封锁下,几乎样样都缺,“油”也是紧缺物。为了找到石油,中国钻井工人辗转全国,只为钻出来第一口“石油”。

在诸多钻井工人中,王进喜是代表之一。为了钻出来石油,他不问吃、不问住,只管钻机、钻井,恨不得一拳砸出来一口油井来。他之所以如此焦急,只因为当初亲眼目睹公交汽车上背着“煤气包”。

作为一名钻井工人,尤其是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王进喜内心感受到了莫大的耻辱。这让被称为“铁人”的他,默默流下了眼泪。这个“煤气包”,自此成为了他动力的源泉。而《创业》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改编而来。

所以毛主席看到情深时,也被电影中所体现的那种铁人精神所感染,眼睛里噙满了泪水。为此他特地写下批语:“此片无大错,建议通过发行,不要求全责备。”

毛主席晚年

前面说毛主席晚年曾因三部电影落泪,这前面已经提到了两部,第三部电影名叫《难忘的战斗》,是毛主席1976年春节看的电影,之所以特地提到1976年,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数件大事。

就在这年1月8日,周总理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早在十几个小时前,周恩来的病情报告不断送到主席这里来。

一份份报告、一次次抢救,毛泽东静静地听了秘书的汇报。任谁都知道,毛主席这时内心的不平静。然而在医生全力抢救后,周总理还是永远地离开了。当照顾毛主席的护士小孟得到消息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告知主席。

待到毛主席中午休息后,小孟按照惯例给他读报、读文件。读了些其他内容之后,小孟将那份讣告拿了出来,强行按耐住内心的悲伤,读了下去。

毛主席与周总理

毛主席就静静地听着,慢慢地闭上了眼睛、紧锁着眉头,不一会,只见两行清泪出现在主席脸颊上,一旁念着讣告的小孟早已泣不成声。身在重病中的毛泽东没有说一句话,就这样静静地躺着。

这几十年风雨同舟、几十年风风雨雨,这一刻,周恩来先他一步而去。对于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再加上老来多伤感,自然也就多了些别样情绪。

1月14日,工作人员送来了周总理追悼大会的悼词稿。这一次毛泽东再也没能控制住自己,听到悼词后,失声痛哭起来。这次失声痛哭,无疑是对周总理最深切的怀念。

身边的战友相继逝世,这让毛泽东更加感伤。待到这年春节,毛泽东身体大不如前,大部分时间都只能在沙发上坐着、床上躺着。

毛主席与周总理

但毕竟是春节,向来闲不下来的他,还是决定做点什么。想了想,毛泽东对生活秘书张玉凤说:“放个电影吧!”

那放什么电影好呢?在经过挑选之后,选定了《难忘的战斗》。

《难忘的战斗》改编自孙景瑞的同名小说,描述了解放战争后期,粮食线上特殊复杂的斗争,主要体现了人民解放军为巩固新生政权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牺牲。

电影放映后,毛主席照常全神贯注地看着。当看到电影中人民解放军入城受到群众热烈欢迎之后,毛泽东侧头对护士吴旭军说:“那次欢迎的学生里,有你吗?”

毛主席

毛泽东是知道吴旭军在上海念过书的,所以当看到这里,才会特地问上一句。一旁观看的吴旭军已然沉浸在电影中,回想当初看着解放军入城,依旧历历在目。所以当问到她时,她早就说不上话,只能流着泪默默点头。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此时毛主席望着电影里的解放军,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这一哭,整个客厅不少人也都哭了起来。所以并未看完这部电影,毛主席就被抬走了。

要知道解放军入城这一幕仅仅只是开头片段,毛主席以往看电影也哭过,但都是在电影高潮、结尾时落泪,鲜少出现过当下这种情况,甚至都无法控制自己,这足以看出毛主席此时的确感伤了许多。

上海市民欢迎解放军入城

其实并不难理解毛主席此时的心情,开国之初,毛泽东曾谈到人民解放军于中国的意义。其中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即人民解放军之中国。新中国能成立,主要依赖的就是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胜利。而人民解放军之所以能势如破竹,主要依赖人民的衷心拥护!”

所以瞧着银幕上人民解放军入城受到欢迎,自然触景生情。这番大哭,大有为人民解放军赢得民心,欣慰之哭!亦有为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欣慰之哭!

其中或许还掺杂着对党和军队是否能一如既往地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人民解放军能否保持本色的忧思之哭。

正是这份责任心,饶是病重的他,依旧无时无刻不关心着老百姓。但随着时间推移,毛主席的病情也越来越严重。即便如此,他依旧不愿意吃药、不愿意打针,坚持依靠自身抵抗力,战胜病魔。

毛主席

8月26日,毛主席的心脏病再次发作。即便情况如此危急,毛主席依旧向工作人员索要《容斋随笔》。毛主席爱看书,即便是这个时候也依旧不忘。

在毛主席女儿李敏所著《我的爸爸毛主席》一书中,记载了毛主席病逝前的一天的细节,其中提到:“8日,医务人员将他从死神手中抢救过来,精神稍好,他依旧坚持批阅文件、读书,前后阅读了11次,阅读时间合计两小时50分钟。”

看书,几乎成了他的本能。而爱民,亦是如此。要知道这年毛主席身体每况愈下,多数时间都只能躺着、坐着,可他依旧坚持接见了外宾、关心着国内局势。

尤其是唐山大地震发生后,这位老人再现了当年的精气神。但凡是中央对地震的报告、指示、通报等文件,均是由毛主席亲自圈阅后付诸实施。

毛主席与女儿李敏

根据毛主席医疗组成员王新德回忆说:“这场地震死亡人数达24万人,其他的损失难以估计。当秘书报告地震造成的极其严重的损失后,我第一次见主席嚎啕大哭。

可此时毛主席不单单是一国主席,更是一位病重老人。就是在自身身体愈发不好的情况下,他依旧坚持着做出批示。

乃至于《关于唐山丰南一带抗震救灾的通报》成为了他生前圈阅的最后一份中共中央文件。

毛主席一生和百姓都保持着绝对的联系,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在任何时期的讲话都强调和群众走在一起,和群众有着天然的感情。所以他见不得百姓受苦、受难,何况还是举世震惊的大地震!

这场地震下,是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是无数民众颠沛流离。群众疾苦,即新中国之疾苦。当而这场地震,撼动了地壳,也撬动了他的心。

唐山大地震

1976年8月18日,毛主席圈阅完《关于唐山丰南一带抗震救灾的通报》之后,便时常陷入了昏迷之中。

有一次,毛主席从昏迷之中醒来,他拉着张玉凤的手,一边忍住疼痛,一边轻声说道:“我想回湖南。”

张玉凤望着躺在病床上的毛主席,在病痛的折磨下,他早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变成了一位思念家乡的普通老人。这一刻,她不由得泪流满面,悲伤不已。

毛主席想回家乡的愿望最终被否决了。此去湖南山高路远,毛主席重病缠身,谁也不敢轻易挪动他,毕竟没有人担得起这样的风险。

毛主席

1976年9月8日,毛主席从昏迷中醒来,这一天,医疗组将毛主席的一举一动全部都记录了下来:

“八日这一天,毛主席看文件、看书十一次,共二小时五十分钟。他是在抢救的情况下看文件看书的。上下肢插着静脉输液导管,胸部安有心电监护导线,鼻子里插着鼻饲管,文件和书是由别人用手托着。”

当天下午七点,毛主席的血压突然开始下降。7:10分的时候,毛主席面色痛苦,颤抖的对孟锦云说道:“我很难受,叫医生进来。”说完之后,便又昏迷了过去。当时没人知道,这竟然成了毛主席人生中的最后一句话。

1976年9月9日零点十分,毛主席的心脏永远地停止了跳动。

1954年,毛主席在北戴河

那天,收到消息的人们无不嚎啕大哭,这个领导四万万中国人站了起来的领袖,人民的导师,在这一天永远的离开了他最心爱的祖国,和最关切的人民们。

9月18日下午,毛主席的追悼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万群众自发地涌向天安门,去送他们的大救星最后一程。

那天,天安门前的人们一边痛哭着,一边高声齐唱《国际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而在更远处,在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里,无数人隔山相望,朝着北京的方向嚎啕大哭,一直长跪不起。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