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工艺使传统白酒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重要的变化是传统白酒的酒质概念完全模糊。
传统白酒在蒸馏出酒时,有一个工艺叫看花摘酒、按质分级,根据当时出酒的质量,分成不同的原酒级别,再分坛储存。所有的国家白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准都规定了酒的等级,目前主要分成两级:优级和一级,以前的标准分为三级:优级、一级和二级。实际中,酒厂内部定级会执行更严格、更细的标准,甚至能制定九个级别。前面介绍过,白酒勾兑选择的标准,第一是大宗酒,第二是带酒,第三是搭酒,第四是调味酒(这里调味品暂时不计入)。其中大宗酒使用的是原酒哪个级别?带酒和搭酒,各自使用哪个级别的原酒?普通消费者无法了解其中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勾兑选酒和原酒的分级没有关联,彻底分离。
勾兑选酒的标准、使用的术语和原酒定级分类的术语不一样,中间的衔接靠什么对应起来,现在公开的教科书或者酒厂公开的宣传资料没有明确表明。
白酒不同级别的好坏不是指酒的卫生标准,是指酒的品质风味。
现在所有的教科书上都提到过勾兑的奇特现象,这种现象是基于风味化学基础上得出的认识,主要有三个表现,第一个是好酒和差酒进行勾兑,有时会变得更好;第二个是差酒和差酒进行勾兑,有时也会使酒变好;第三个是好酒与好酒进行勾兑,有时反而会变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前面讲过酒质就是风味,不同风味是由于酸、酯、醛、醇这些微量成分的比例不同造成的。好酒就是这些微量成分的比例比较平衡,主体成分突出。生产出的原酒之所以有差别,就是因为酸、酯、醛、醇这些微量成分的含量不同,酸含量高的做优级酒,低一些的为一级酒或二级酒。一级酒和二级酒之间微量成分含量不同,比如酸含量,混合之后可能会达到优级酒的效果,所以差酒与差酒勾兑可能能形成好酒。好酒和差酒勾兑,好酒酸含量高,差酒可能酯的含量高,混合后能形成一个平衡,也能勾兑出好酒。各种香型的酒根据经验形成的量比关系,都有各自的比例数据。
勾兑的目的是什么?所有的教科书都讲过,勾兑的目的就是提高优级酒的出品率。
白酒勾兑技术 六讲: 第四讲 白酒工艺对白酒酒质的模糊化
添加邀请加入李寻品酒交流群
酒厂生产的原酒中,优级酒大概占20%~30%,一级酒大概占50%~60%,二级酒大概占20%~30%。要想提高优级酒的出品率,把生产20%的优级原酒,变成70%~80%优级成品酒,就要通过勾兑技术。这也是我们在市场上看到,如汾酒中,玻盖汾酒、20年青花汾酒和30年青花汾酒,价位从几十块钱到上千块钱不等,酒标的等级上都是优级酒,价格相差甚远。
简单地说勾兑就是以次充好,把原来发酵蒸馏的品质不好的酒,勾调出优级酒的风味口感,然后进行销售。
业界专业的品酒师都知道基酒不行,勾兑的酒不能完全达到优级酒的标准,勾兑后也不能长久稳定地保存。但是勾兑工艺取得了很大的市场效果,市场上的成品酒基本上都是优级酒,很少能看见一级酒,近二十年,我只看到一、两种酒标上标识为二级酒。这些优级酒都是通过勾兑实现的,和原酒的优级酒是两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