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瓿专题之北方黄酒漫谈:古代青铜容器瓿(bù)

最近流行歌曲《生僻字》很火。随着这些壁纸的重新认识,促进了我国汉字的普及,读者产生了引人注目的优越自豪感,这也说明了我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说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我们汉字的魅力、我们的传统文化和相关产品的魅力。

黄酒或北方黄酒,这一伴随我国历史文明数千年的酒类,在历史上一样也因它诞生了不少今天少见的生僻字:鬯、斝、觚、觯、兕觥、卣、盉、罍、瓿等等,这些字有的是酒,有些是酒具或者食具,因为它离我们甚为久远了,所以他曾辉煌的历史也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陌生的感觉就像北方黄酒一样也有很多人认为是新品类的创新酒,实则北方黄酒更是现代饮用的绝大多数创新酒的前身酒,是最古老的酒。

本系列(18期)漫谈,我们从与北方黄酒、与黄酒、与酒相关的生僻字的酒和酒具食具的名称谈谈关于历史上的黄酒或者说北方黄酒的故事,让我们从历史中再去探寻北方黄酒的辉煌过去,以更科学客观的角度去探寻北方黄酒的发展轨迹和有趣的历史故事,使我们今天的人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北方黄酒。


古代容器名,圆口、深腹、圈足,瓿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比较常见的小瓮,“ 瓮中捉鳖”这个成语的典故就来源于瓿,瓿的常见材质一般为青铜,或者陶土,其作用是古人用来盛酒或者水,亦或老百姓用来存储酱料,盛行于商代。

处在饮酒还是权贵们特权象征的时代,不同阶级使用不同的酒器成为地位身份的标志,瓿的应用一样在这个定义中被制作。从瓿的体型来看,参照今天白酒的酒精度,这样的容量是不会被用来放置白酒的,所以哪一款白酒说是数千年的历史的,是不是侧面说明了这款白酒的历史真伪性。那么那时候的酒被如此豪饮,那一定是低度的饮品,黄酒就是这个时期的主流酒品,也可以说这个时期的黄酒是北方黄酒的大踏步发展时期,毕竟在周时期,酒曲的酿造驾驭是在这个阶段被掌握的。也因为酒曲的应用使得北方黄酒的产量更大量的提供给了权贵阶级。只不过此时的青铜酒器的使用不是太有利于身体健康。

西周几何印纹四系硬陶瓿

西周几何印纹四系硬陶瓿高21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14.5厘米、腹径20.5厘米。印纹硬陶。小口、直领、圆溜肩、扁圆腹、假圈足。肩与腹间周围有四个对称的竖耳。通体满饰席纹,胎质坚硬,呈灰褐色。造型秀丽,装饰美观。

商四羊首瓿

肩部置羊首四具,间隔一鸟。腹部饰乳钉纹.圈足饰兽面纹,并有三方孔。整器体积宏伟,颇为壮观。被上海博物馆藏,大口,方唇,直颈,折肩,宽腹,高圈足上有三个大方孔。肩有四个高突的羊首,其貌威猛,间隔以鸟形棱脊,在羊首与鸟形棱脊之间饰龙纹。腹上部饰火纹与四瓣目纹相间隔的带状纹饰,下饰乳钉雷纹,并以联珠纹为下栏。圈足饰双角突出的兽面纹。此器体态宏伟,造型特点与装饰风格具有长江流域青铜器特征。瓿,盛酒器和盛水器,亦用于盛酱。流行于商代至战国。器型似尊,但较尊矮小。圆体,敛口,广肩,大腹,圈足,带盖,有带耳与不带耳两种,亦有方形瓿。器身常装饰饕餮、乳钉、云雷等纹饰,两耳多做成兽头状。高38.8厘米,口径31.6厘米,底径29.1厘米,重1.4千克。

在这件器物肩上铸有四只羊头,所以命名为四羊首瓿。瓿是一种盛酒器。装饰上最引人注目的是肩上四个高浮雕羊头,羊角弯曲,双目进行了艺术夸张,突出而醒目。羊首是用两次铸造法铸造的,先铸成瓿的主体,在肩上相应地留出孔道,然后在孔道上再搭陶范铸成羊首,因此肩上某些纹饰被羊首掩盖着。羊首两边各饰一独角单足张口尾上卷的龙纹,是龙的侧面形象。中间以起棱的凤鸟为间隔。

商青铜云雷地乳钉纹瓿

商代晚期金属器,敛口,圈足,腹部饰斜方格云雷地乳钉纹,纹饰细腻规整。现收藏于山西博物院。

汉硬陶瓿

汉代文物,高14.4cm,口径13.5cm,底径16.3cm。敛口,短口沿外翻,小平唇,斜肩,折腹,下腹斜收,平底。肩腹间粘有对称的扁形双系。灰胎,夹砂。施褐色薄釉不及底。削釉处及内底呈灰色。腹部未施釉处呈黑色。外底呈土黄色。器型规整大方,内外壁轮制痕明显。现收藏于丽水市博物馆。

商饕餮纹青铜瓿

商代的金属器,通体以云雷纹衬地,肩部饰兽面纹,腹部饰龙角形兽面纹。现收藏于武汉博物馆。

中国名人蜡像馆馆长章默雷先生为北方黄酒题字留念。

五山池黄酒董事长尹始平先生为北方黄酒运营中心题字留念。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