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毛安青家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放着一张他和哥哥毛安英的照片。
这张照片,毛岸青总是会时不时拿起来看一看......图|毛岸英和毛岸青
毛岸英、毛岸青辛酸童年
1923年11月13日,毛岸青出生在长沙东乡板仓的外婆家中,就在毛岸青刚刚满月的时候,毛主席又奉命离开长沙去了上海,准备赴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临行前,毛主席作词《贺新郎·别友》,表达了离妻别子的忧伤与惆怅。
此后的日子,毛主席与杨开慧分分合合,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的日子少得可怜,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并不能像寻常人家的孩子那样得到更多的父爱。
聚少离多,父亲毛主席在只有4岁的毛岸青的记忆力的印象并不算深刻,他记得——
在他很小的时候曾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瓷杯,但父亲并没有责怪她,而是十分耐心地同他讲一个杯子的生产过程,它是如何从泥土变成精美实用的瓷器的,要经过多少道工序,要工人付出多少汗水。
父亲毛主席通过这一米一物都来之不易的生活道理教育孩子要爱惜物品,珍惜劳动成果。
还有一次,毛岸青跟随母亲杨开慧、哥哥毛岸英到武汉与父亲毛主席团聚时,一天,毛岸青蹲在地上手里拿着一块玻璃玩,保姆发现后马上把毛岸青手上的玻璃哄着要了回来。
毛主席发现后,便制止说:“随他玩去吧,没关系的。”
“那划破手可怎么办?”
“流血了,他就记住了,下次就再也不敢玩了。”
可见,毛主席在教育自己的子女上不是溺爱,他更鼓励孩子勇敢地去面对生活。
图|毛主席
可毛岸青和父亲毛主席在一起相处的幸福时光并不多,在毛岸青4岁那年的秋天,奉命发动秋收起义的毛主席匆匆告别了妻儿,挥手而去,可没想到的是,此次分别杨开慧再也没能见到丈夫,而毛岸青时隔22年后,才与父亲重逢。
离开父亲毛主席后,毛岸青便在母亲杨开慧和哥哥毛岸英的守护下,健康快乐的生活着。
可世事无常,1930年湖南军阀何键因打不过红军,便把对红军和毛主席的愤恨发泄在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的身上,很快,杨开慧就被敌人逮捕了。
杨开慧被捕后,敌人对她施以酷刑,想让她公开表示自己与毛主席脱离夫妻关系,可杨开慧却始终只有一句:“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胜利!”
杨开慧的执念,让何键痛下杀手,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被敌人押解到浏阳门外识字岭刑场执行枪决,这一年,杨开慧仅有29岁。
母亲杨开慧的牺牲,让三个孩子彻底失去了生活的支柱,这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极大的重创。
图|杨开慧和毛岸英、毛岸青
在杨开慧牺牲后,国民党又试图将毛主席的三个孩子抓起来,以此要挟毛主席,为了能够保证毛主席孩子的安全,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兄弟在他们舅舅的护送下被送到了上海毛主席弟弟毛泽民那里。
来到上海后,因叔叔毛泽民也要为革命尽自己的一份力,便将毛岸青三兄弟送往了中共中央上海地下党创办的上海大同幼稚园读书,在三个孩子来到幼稚园没多久后,小弟毛岸龙却因病去世了。
但生活的艰辛并没有就此结束,很快,上海地下党组织就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大同幼稚园不得已被解散,转移了全部烈士的后代,让有亲友的孩子,归亲友抚养,无亲可投的,由组织另行安排。
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二人,在上海无亲无故,仅剩他们二人相伴,党组织便指派董健吾负责照顾。
董健吾为了照顾好两个孩子,便将他们二人带回了自己的家中,当时董健吾的新家在上海地下党开设的古玩店“松柏斋”的楼上。
但由于董健吾夫妇长期要外出工作,便同党组织商议将毛岸英兄弟二人转移到了前妻黄慧光的家中。
图|董健吾
在白色恐怖的威胁下,黄慧光和董健吾日夜保持着最高的警惕,在毛岸英、毛岸青兄弟寄居的5年时间里,董健吾帮助前妻数次搬家。
这也导致,董健吾和黄慧光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开始两年,兄弟二人凭着董健吾在圣彼得教堂牧师的职务的收入,和上海党组织向兄弟二人提供每月10块大洋的生活费,日子还算过得去。
但后来,董健吾奉命辞去了牧师的职务,生活全靠党组织的津贴,随着斗争形势日益恶化,中统特务大量策反叛徒,地下党组织不断遭受破坏,党的经费也越来越困难。
1933年以后,中共上海中央局数次被国民党特务破坏,董健吾与上级失去了联系,全家的生活来源随之中断。
无奈之下,董家除了典当财物外,他们千方百计自谋生计,黄慧光也开始出去做工,折叠纸花来补贴家用。
而从1935年秋到1936年3月,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二人曾经如同三毛一般流落在上海的街头大半年之久。
图|毛岸英和毛岸青
1935年7月22日,上海中央局又遭到国民党特务的大破坏,被搜查的机关达30余处,上海临时中央局负责人浦化人等39人被捕。
在这样恶劣的形势下,上海地下党组织基本上被破坏殆尽。董健吾入党介绍人被捕导致他不得不隐藏起来。
在前夫隐藏,无人顾及的情况下,黄慧光作为一个不是党员的家庭妇女,独自带着自己的4个孩子和毛岸英、毛岸青,其心情和近况可想而知,整日里提心吊胆,生活十分艰难,气急了打骂孩子的事情在所难免。
挨饿又挨打,这让脾气本就倔强的毛岸英、毛岸青,在1935年秋,离家出走了,自此,兄弟二人开始了漂泊、流浪的生活。
无处可去的两兄弟的生活没有着落,找到一间破庙,又找来了旧报纸和稻草铺了一张床,来暂时当他们两个的家。
那时,毛岸英和毛岸青也常常会来到一座大桥前,等待从桥面上过的黄包车从这里经过,他们便会主动上去推一把,最后轿夫会从自己口袋中掏出两个铜板来给他们。
但仅靠着那几个铜板,哪里能填饱兄弟二人的肚子,为了能够生活下去,毛岸英好不容易请人担保,找来了一份卖报的差事,每天清晨,毛岸英便会去找报贩子筹派报,毛岸青也成为了他的小助手。
图|毛岸英
为了生活,兄弟二人光着脚板,到大街、广场上声嘶力竭地叫卖。刚开始时,毛岸英就吃了苦头,挨了流氓地打,因为在上海卖报纸也有“报头”,划了区域,英租界的不能到法租界去卖,“大世界”的不能到外滩去卖。
毛岸英起初并不懂这些规矩,哪里人多,报纸销路好,他就去哪里,一时到法租界,一时到公共租界,他想要多卖报纸,卖快一些。
一次,他到南京大戏院门口卖报,就被两个小流氓拳打脚踢,报纸也被扯得稀巴烂,但即便如此,毛岸英也只好忍气吞声,慌忙离开戏院门口。
而毛岸青却因为报纸被人打成了重伤,一天,毛岸青从报纸上看到了一条消息,这则消息上写着:
“毛匪泽东胞弟毛泽覃已毙。.......伪中央区所谓伪师长毛泽覃......遂被我击毙,在尸身搜获匪首朱毛之妻照片,兼中南银行钞票洋数十元.......”
图|毛泽覃
毛岸青看着这则消息,眼眶不自觉红了起来,脑海里很快就想起了小叔叔那亲切的笑脸,顿时心如刀绞,他果断从自己口袋中拿出了半截粉笔,在电线杆上写下了六个大字:“打倒帝国主义!”
突然,几个巡捕冲了上来,对毛岸青就是一阵拳打脚踢,对此,毛岸青的嘴里依旧叫喊着:“就是要打倒帝国主义,就是要打!”
正在危急关头,毛岸英从远处冲来,腋下还夹着一些没买完的报纸,看到弟弟毛岸青躺在地上,已经昏死过去,鼻孔、嘴角流血,他紧紧地抱着弟弟。
一名黄包车工人见状,把他们兄弟二人拉回了破庙中,因没钱请医生,毛岸英只能焦急的一直守在弟弟身边。
良久后,毛岸青缓缓睁开眼睛,毛岸英赶忙摸了摸弟弟的头,问道:“岸青,你还疼吗?”
毛岸青没有说话,只是眼神木讷地摇了摇头,毛岸英顿时哭出了声:“岸青,岸青,你怎么不说话啊?”
毛岸青因此次受伤没有及时进行医治,导致他的大脑和中枢神经受到了严重的创伤,这给毛岸青的一生留下了极大的创伤。
毛岸英赴朝鲜前,曾嘱咐妻子、岳母照顾毛岸青
自毛岸英、毛岸青开始流浪后,中共中央驻上海办事处的丘吉夫、徐强、李云到处派人寻找毛岸英兄弟二人的下落。
图|毛岸青
直到1936年3月下旬,终于有了线索,有人反映,在一座破庙里住着2个孩子,各方面情况基本符合查找的目标,党组织在经过接触、核实后,终于找到了14岁的毛岸英、13岁的毛岸青。
为了保证毛岸英、毛岸青的安全,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毛岸英、毛岸青被送往了莫斯科,并进入了市郊的莫尼诺尔第二国际儿童院。
自此,毛岸英、毛岸青在苏联过上了相对安定的生活,也受到了正常的教育,兄弟二人也开始了在异国他乡相依为命的生活。
当毛主席得知两个孩子被送往苏联后,毛主席一直惦记着两个孩子的心,终于有了着落,1938年,毛主席恢复了与儿子毛岸英、毛岸青的联络。有了父亲的关心,毛岸英、毛岸青便少了很多孤独。
与此同时,毛主席的妻子贺子珍来到了苏联,当她得知毛岸英、毛岸青也在苏联的时候,特意去看望了他们兄弟二人,在贺子珍母爱的关照下,毛岸英和毛岸青在苏联又多了一位亲人,他们的生活过得虽然很是拮据,但是在苏联的10年时光里,这成为了毛岸英、毛岸青不可磨灭的美好回忆。
1946年,毛岸英提前回到中国,那时毛主席因劳累过度,患上了植物精神失调症,在毛岸英回国的时候,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是却依旧没法高强度工作。
图|毛主席和儿子毛岸英
毛主席在见到儿子毛岸英后,情绪大好,身体自然有所好转,当他得知毛岸青的消息后,心情更是好得不得了。
1947年,毛岸青跟随贺妈妈一同回到了中国,回到中国后,毛岸青并没有如同哥哥一般,直接来到父亲身边,而是跟随在贺妈妈身边,之后他在李富春、蔡畅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黑龙江克山县土改试点。
1949年7月,毛岸青回到北京,回到父亲毛主席和哥哥毛岸英的身边,这一次,他终于见到了与自己分离22年的父亲。
来到北京后,毛岸青在中共中央宣传部马列著作编译室担任俄文翻译,他翻译并出版了10多部马列经典著作和政治理论书籍,并发表了十几篇文章。
那时的日子对于毛岸青来说,是最快乐的几年,父亲在身边、哥哥在身边,虽然母亲牺牲了,但是贺妈妈用自己的真情弥补了毛岸青失去的母爱。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面对着即将烧到鸭绿江边的战火,毛主席下令让中国人民军队出国作战援助朝鲜,对抗美国,并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兼政委。
当毛岸英得知父亲毛主席要派志愿军出兵朝鲜,他便自告奋勇一同去朝鲜。
当毛主席得知自己唯一寄予厚望的儿子要上前线的时候,他陷入了沉思,因为战争造成的后果是难以预测的,在战争年代,毛主席已经失去了5位亲人。
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毛主席做出了一个果断的选择——同意毛岸英入朝,并将他托付给了彭德怀照管。
图|毛岸英
对此,毛主席曾同自己的老友周世钊作过解释,毛主席说:
“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谁,疼爱儿子的心都是一样的......”
在毛岸英准备前去朝鲜时,他特意去见了自己的妻子刘思齐,同妻子聊了许久后,他主动同妻子说:“我要去出差了,要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可能会接不到信,若是没有收到我的信,你不要着急。”
在临走时,毛岸英主动同刘思齐交代了4件事:
1、收不到我的信不要着急,我走了以后,你每个星期都要去中南海看看爸爸,不要我不在家,你就不去了!
2、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情况,你都先完成学业,不要着急工作。
3、岸青自理能力差,你帮我多多照顾他。
4、你在接触江青的时候,要多加留意啊。
临走时,毛岸英向刘思齐深鞠一躬,才离开,虽然刘思齐觉得很是奇怪,但她并没有多想。
毛岸英同妻子告别完毕后,又匆忙跑到了岳母张文秋的家中,在同岳母告别完后,他又一次叮嘱道:“妈妈,我走了以后,麻烦您多多照顾我的弟弟。”
图|毛岸英
想到毛岸青,毛岸英的心情就显得沉重起来,兄弟二人相依为命20多年,在上海的日子里,兄弟二人吃尽了苦头,在苏联的十年里,兄弟二人很少分离。
毛岸英时时事事都要照顾不大懂事的弟弟,为弟弟操碎了心,在回国后,他与弟弟相聚的时间并不多。
在北京解放后,毛岸青搞了一段时间俄文翻译工作,可是他的脑病复发了,毛岸英为了不打扰弟弟疗养身边,便没有去同弟弟告别,只得将弟弟托付给自己信任的人来照顾。
毛岸青秘书回忆:一直到老,岸青都不能忘记哥哥
1950年10月25日,毛岸英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同踏上了前往朝鲜的征途,可在入朝一个月后,毛岸英就因美国轰炸机的空袭而牺牲。
这个消息传回中国后,每个人都为年仅28岁的毛岸英落泪,当毛岸青得知哥哥毛岸英牺牲后,直接病倒了。
图|毛岸青
据毛岸青的妻子邵华回忆:
“原本日子一天天地过,也挺好的,可当哥哥在朝鲜牺牲的消息传来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岸青得知哥哥牺牲后,一直痛哭,他因为无法承受哥哥牺牲的消息,脑疾发作,彻底病倒了。”
在毛岸青的前半生中,哥哥是他唯一的依靠和依仗,他和哥哥毛岸英的感情是极深的,两人相依为命27年,让毛岸青觉得幸福的日子刚刚到来没多久,哥哥就在朝鲜牺牲了,这让毛岸青根本无法承受。
毛岸英牺牲的打击让原本就患有脑病的毛岸青身体状况变得极差,哪怕是在之后的日子里好好疗养,也未能如过去一样。
在毛岸青生病后,毛主席心急如焚,他知道毛岸青与毛岸英兄弟二人的感情是极深的,如今已经失去一个儿子,另一个儿子又因此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毛主席的创伤更是极大的。
在毛岸青生病后,毛主席因工作原因鲜少能去看望他,为了了解到儿子的病情,毛主席便常常派警卫员前去了解,警卫员每次回来后,都会向毛主席进行详尽的汇报,每当听到毛岸青的身体状况有所好转,毛主席总是高兴的同警卫员说:“谢谢你!”
1957年夏,毛主席来到大连,看到毛岸青的病情有所好转,他十分高兴,亲切地同儿子谈了很长时间,毛岸青也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图|毛主席与毛岸青夫妻合照
在这次谈话中,毛岸青还告诉父亲自己想要找一个女朋友,并说大连医院中有一个女护士对他不错,但他拿不定主意。
毛主席听到后并没有表态,只是轻轻“嗯”了一声,后来,毛主席请警卫处的警卫员徐永福去医院看望毛岸青,顺便对女护士的情况进行了解,了解后,毛主席认为他们二人并不合适。
于是,毛主席又找毛岸青谈心,劝慰他:“这个姑娘别谈了,另找一个合适的吧。”
此后,毛岸青的病情再一次出现波动,这让毛主席牵挂不已,为此,毛主席经常去信问候,鼓励毛岸青一定要安心,不要急躁。
后来,在毛岸青的病情稍微稳定一些后,毛主席试探着问:“你觉得你嫂子的妹妹怎么样?”
毛岸青对于邵华的印象是极好的,他甚至还在哥哥毛岸英的面前说过:“如果我找对象,就要找嫂子的妹妹邵华。”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撮合下,毛岸青和邵华于1960年在大连结婚,他们的婚礼毛主席并未出席,但还是托人给毛岸青、邵华送去了一块手表和一台熊猫牌收音机作为礼物。
在毛岸青因哥哥牺牲,脑病发作后,毛主席与他的联系方式,基本上是写信、打电话,鲜少见面,为此,毛主席的秘书谢静宜十分心疼毛岸青,曾主动问过主席:“主席,您怎么不常去看岸青呢?”
图|毛主席
毛主席听后,轻叹一声:
“想看,可我看到他,就会想起岸英,想起他的妈妈,想起牺牲的一家人,想起那个年代,想起岸青小小年纪吃的苦,这些都是不愿想起的啊......”
虽然毛主席不常常去看望毛岸青,但是还是会派自己身边的人去看望,当毛主席得知毛岸青过得好、身体好的时候,主席的脸上总是会露出高兴的神情。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去世,当毛岸青得知父亲去世后,他极力要求去父亲的追悼会上,见父亲最后一面,可他的这个要求却被邵华和工作人员拒绝了,他们害怕到了追悼会上,毛岸青因伤心过度,再次导致脑病发作。
可他们的拒绝,也让毛岸青的情绪越发失落,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为此,他们只能试图转移毛岸青的情绪。
在毛主席逝世后,每逢9月9日、12月26日,毛岸青全家必然回去“毛主席纪念堂”悼念,风雪无阻,从不间断。
图|毛岸青去毛主席纪念堂
在肃穆的大厅里,他们恭恭敬敬地把精美的花篮摆在老人家的坐像下,深深地鞠躬,静静地默哀,然后,他们彼此搀扶着,一齐来到水晶棺室,瞻仰父亲毛主席的遗容。
晚年的毛岸青一家居住在北京西山脚下一个宁静的院落里,客厅东面墙上挂着一幅父亲毛主席与母亲杨开慧的大幅油画,而在桌子上摆放的则是一张毛岸青与毛岸英兄弟二人合照。这幅照片,毛岸青常常会拿起来端详。
据曾任毛岸青一家秘书长达四年的章庭杰回忆:
“由于毛主席干革命,杨开慧壮年去世,毛岸英、毛岸青兄弟多年相依为命,他们兄弟感情特别好,岸英去世后,对岸青的刺激是很大的,岸青曾多次做梦醒来后总是会和我说:‘我又梦见哥哥了,我很想他,梦里我和他散步去了。’一直到老,岸青都不能忘记哥哥毛岸英......”
图|毛岸英
的确,毛岸青一生无法忘记哥哥毛岸英,他无法忘记与自己相伴了27年的哥哥,无法忘记自己前半生唯一可以依靠、照顾自己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