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在墙上的信仰”
唐卡、藏语than-ka、than-sku或sku-than,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平坦、展开、广阔”,是藏族的卷轴画。
藏民逐水草而居,随时能裹成一卷的唐卡便成为藏民们“随身携带的庙宇”,“移动的佛龛”。唐卡比塑像轻,不论迁徙到哪里,往山岩、帐篷上一挂,就可以礼拜、祈祷、观想。
对于藏民来说,唐卡就是一尊挂在墙上的佛像,能让他们时时获得佛像的指引、心灵的慰藉。亲人去世,家人会请一幅具有特殊意义的唐卡,护佑亡者度过中阴阶段的保护神。很穷的人家请不起唐卡,就会去寺庙,每一座寺院都高悬唐卡,遥遥相望送出指引。
神秘的唐卡,有着摄人心魄的迷人魅力。小小的一副,制于方寸之间,也蕴含着天地万物的无穷秘密,包容一切的神奇力量。纤毫之间的淡雅与璀璨、细腻与恢弘,只有当你亲身站在面前时,才能感受到那细腻惊人的美。
“神佛的重现”
西藏人把唐卡画师统称为“拉日巴”,意思是画佛或神的人。画唐卡是神圣的工作,芸芸众生之中,他们被选中接受描摹永恒的任务。
唐卡的绘制,是一次神佛重现的过程。
绘制诸佛神明的唐卡画师们,在这方寸之间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和时间。对于他们来说,这是直抵灵魂的修行。
宗教有宗教的记忆,比如长长的经卷中一字不改的真言,繁多的仪轨中一成不变的手印,而在包括唐卡在内的造像艺术中,则是一丝不苟的尺度或比例。
唐卡最大的秘密恰恰在于“因循守旧”。
这个含有贬义的词汇,在这里却象征着唐卡的光荣传统,每一位画师正是因为坚守这一传统而成为宗教记忆的复制者。而这,需要多年的苦练。唐卡画师往往七八岁就开始学习绘画,夏天画十二个小时,其他季节也要画十个小时左右。
绘制唐卡还要进行各种宗教仪式。上师还要通过观修祈请神灵——智慧之神文殊菩萨进入画师的躯体后才能开始绘制。对画师的衣食住行也严格要求,绘制唐卡前七天,不准房事,不吃荤腥,早上起笔之前要祷告,晚上收笔之后还要念三遍画师谒文。
用恭敬心画的唐卡与在金钱或别的用心驱动下绘制的唐卡有着天壤之别。前者让人自然感受到神佛之美,后者却让人感觉连佛像的衣袂也染上了俗气。
“永不褪变的色彩”
颜料是属于唐卡的另一个秘密。传统唐卡所有的颜料皆取自于大地,不是珍贵的矿物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就是稀罕的植物如藏红花、大黄、蓝靛等。
颜料的提取和研磨完全靠手工操作,过程缓慢而复杂,不同颜料的处理需要不同的力度和工序。“雌黄、雄黄、白粉需要壮汉来磨,藏青、石绿、朱砂则需要病妇来磨”,这是藏族流传很广的谚语。
描金是唐卡艺人弥补外传的绝技。为了使上金粉的画闪闪发光,须用一种打磨得尖尖的玛瑙或九眼石镶嵌的笔反复摩擦出很多层次,所以多少年后,即使画面模糊,但描金的局部仍是熠熠夺目。
用这些颜料绘制的唐卡,历经沧桑却不变色。永不褪变的色彩,就像画师、收藏者与唐卡中的神佛永恒的约定。
千百年之后,我们在这世界消失了身影,唐卡会保留着我们残存的记忆和信仰之力,静静在那里。
为回馈有缘网友,慧好物特意为大家准备了尼泊尔法师纯手绘黄财神唐卡。
■ 尼泊尔唐卡
唐卡最早是受尼泊尔风格的影响在公元7世纪左右,随着佛教的大量传入。现在流行于中国境内的唐卡,都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借鉴了尼泊尔画派的艺术营养。
在中国编纂的《唐卡分类》标准中,尼泊尔画派被放在首位。
在收藏市场,尼泊尔唐卡深受欢迎。
■ 众财神之首——黄财神
黄财神,藏文叫做“诺拉”,翻译成汉文叫做“财神”。他的皮肤是黄色,故称为黄财神。黄财神又名黄布禄金刚,是藏传佛教各大教派普遍供养的五姓财神之一,为北方司财众部之首,掌诸宝库,为众财神之首。
其形象一面二臂,面慈目善,头戴佛冠,袒胸露腹,身小肚大,双臂劲力。胸前挂乌巴拉念珠,身佩珍宝璎珞、耳环、手镯和足钏,上身穿丝制天衣,下身围丝制裙子。
本批共有两大款:一款右手于右膝上捧喷焰摩尼宝珠,左手握着吐宝鼠,以如意坐左脚曲,右脚轻踩海螺宝以威镇坐姿坐在莲花宝座中央;一款则乘坐瑞兽麒麟,可以为缘主带来福音。
黄财神身前有珠宝,身后有光环、祥云、远山。通过笔尖一笔一笔浸润在作品上的虔诚,让观者通过作品感受画者的心性之美,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 尼泊尔国宝级唐卡大师——Bikram大师
△尼泊尔唐卡大师Bikram
这批唐卡的绘制者Bikram大师4岁学习唐卡,9岁在尼泊尔kengcang寺出家,此后50多年,Bikram多处拜师,虔心学习唐卡技艺,在40岁的时候,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尼泊尔崭露头角,被誉为唐卡界的国宝级大师。其作品色彩明丽,人物端庄,手法精妙,实为家庭招财必备之圣品。
法师说屋子的空墙空房间,可以用于供奉佛菩提,形成“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我们可以念佛、祷告,消除烦恼,心思清明。
让我们共同修习财神法,发无上菩提心,具足因缘福报,增长福德智慧。
点击下方链接,迎请尼泊尔黄财神唐卡:
纯手绘尼泊尔黄财神唐卡 天然矿物颜料黄金手工绘制 画芯未装裱 原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