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会税晚霜少,春天可以知道人类草木。(莎士比亚)。
今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
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立春代表着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经开启。
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但是,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文明的独特贡献,却很少有人知道其真正的用意。
一方面,是由于现代社会信息的畅通,让我们能够随时随地了解关于时序的一切。
另一方面,是由于古代历法通常都掌握在帝王将相这些统治阶级手里,普通百姓很难全面了解和掌握历法里面隐藏的生存密码。
民以食为天,不是古人茶余饭后的吟诗作赋而来,而是深刻蕴含着古人的生存之道。
在古代,农业技术还不发达的岁月里,农民借助于节气,把自己的口粮完全依赖于天时。
他们将一年定格到耕种、施肥、灌溉、收割等农作物生长,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时间循环体系完全融合。
比如谷雨,“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极利于农作物中谷类作物的生长。
有意思的是,每年的第一场大雨一般就出现于此时,对水稻栽插和玉米、棉花的苗期生长有利。
所以谚语说“谷雨不种花,心头像蟹爬。”
因为自古以来,棉农都把谷雨节作为棉花播种指标。
再比如小满,“小满不满,麦有一险”。
在中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
再比如白露,“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
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而且,古人还观察到,如果白露节下雨就对农业不利,雨下在哪里,就会苦在哪里。
这种模式,古人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已经将时间和生产、生活与天道相印相应,乃至合一的状态。
啰嗦了半天,希望今天推荐【节气书单】,能拓宽你的知识边界,丰富你的假期生活。
1《光阴:中国人的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时序,更是光阴。
二十四节气,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自然观。
在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中,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日月星空、山川草木、江河湖海、飞禽走兽、花鸟鱼虫,都是我们的同行者。
在申赋渔的《光阴》中,我们跟随着自然的二十四节律,一起穿越光阴,一起感受古人的智慧之美。
2《时节之美》
现代工业文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让我们忙碌的忘记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这种健忘,经常会使人类误以为自己就是地球的主人。
其实,大自然才是人类的主宰,而人类只不过是寄生于地球的万物之一。
对此,古人早已经有清醒的认识。
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国人的祖先与自然万物,与天地日月,与风云雨雪的对话的工具。
朱爱朝的《时节之美》,通过节气习俗、古典诗词等等,唤起我们对美好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帮助我们在二十四节气的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中,拥有更饱满的喜悦,和美安然。
3《时间之书》
中国经过漫长的农业社会,时间已经远远不止于一个计时工具。
古人在劳作中,已经渐渐明白了时间就是生活,比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在古代,车马很慢,生活节奏也不是很快,古人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四季轮回中,感悟出了让我们叹为观止的生活智慧与浪漫。
就像东南西北,象征春夏秋冬一样。
在春季,东风就是春风,“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在夏季,南风就是夏风,“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在秋季,西风就是秋风,“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在冬季,北风就是冬风,“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二十四节气,是“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的时间智慧。
4《一年灯火要人归》
山水风物毕竟相似,只有人情时时流转变迁。
年复一年,或许山光树色依旧如初。
但此时心境,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心境了。
我们有时是行客,有时却是归人。
中信出版社的《一年灯火要人归》,从1月1日到12月31日,用365首唐诗宋词,陪伴每一个离家的行客、每一个归家的游子。
虽然这本书与二十四节气关系不大,但是贯穿全书的是古人关于时序的诗词之美。
5《岁时记:古诗词里的节气之美》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尽情感受属于古人关于时节的浪漫之美。
只看目录,我们或许已经爱不释卷。
立春:春到人间草木知
雨水:小楼一夜听春雨
惊蛰:雷动风行惊蛰户
春分:风有信来花不误
清明:梨花风起正清明
谷雨:茶烟轻扬落花风
立夏:一夜熏风带暑来
小满:花未全开月半圆
芒种:箪食壶浆田晌忙
夏至:芳草脉脉亦未歇
小暑:凉风起于青萍末
大暑:看朱成碧思纷纷
立秋:梦里花落几人惊
处暑:也无风雨也无晴
白露:一壶清露酹浮生
秋分:风清月朗桂香远
寒露:萧疏桐叶夜色阑
霜降:任是无情也动人
立冬:谁念西风独自凉
小雪:起唤梅花为解围
大雪:独钓寒江光阴转
冬至:半随流水半随尘
小寒:占尽风情向小园
大寒:岁染蕤红一年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