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电视剧《盛装》不久前关闭,剧中张超角色饰演坚持《盛装》核心内容的专题导演严凯。他不依附于任何势力,坚持对杂志内容的底线。
从选秀出道,到如今一直没有放弃音乐梦想,张超说感恩于自己年少时的坚持。受访者供图
2007年,张超通过选秀节目出道,一夜走红。年少时的他也曾坚守着自己的底线,一度退居幕后,尝试用另一种方式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
虽然如今,他的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到了表演上,但还是会时常在微博上即兴弹唱自己创作的音乐,并感恩于年少时的坚持。音乐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是他表达情绪的出口,“我不急于把它(音乐)做成商品,除非有一天有值得这么去做的理由。”
《盛装》中与鲁斌斌喝的是真酒
2007年出道的张超,赶上过纸媒时代的鼎盛时期,拍过不少杂志,也结识过很多在时尚杂志社做编辑的朋友。接到《盛装》的剧本时,他瞬间就想到了曾经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盛装》中,张超饰演时尚杂志专题总监严凯,该剧讲述了纸媒转型时期,上一任主编乔治突然跳楼自杀,围绕主编之位的争夺故事。严凯作为杂志的核心班底,一直有着自己的立场,相较于主编之位,他在乎的是乔治跳楼背后的原因。
《盛装》中,张超饰演杂志专题总监严凯。受访者供图
剧中有场戏,是《盛装》杂志第100期出刊后,严凯带着杂志来到前主编乔治的墓碑前,跟他诉说自从他“离开”后《盛装》发生的事,以及对好友离世的释怀。张超说,这是他最喜欢的一段戏。
拍重头戏前,张超习惯边听音乐边思考,“这场戏我最先想到的是,要不要流泪?后来我又想,这个时候老友已经去世很久了,但情感是饱满的,情绪要开合到什么程度?”最后的呈现效果,张超很满意,“这场戏相当于是我对着墓碑一个人在独白,如果处理不好会特别平,很难看,现在这么看我觉得还是满意的。”
让张超印象很深的还有他和鲁斌斌(陈赫饰)一起喝酒的那场戏,严凯一直赞同“内容为王”,是个很天马行空的人,而鲁斌斌是广告总监,更在乎广告客户的权益,是个很实际的人,两人从一开始就针锋相对。“那场戏我俩敞开心扉聊了很多,作为张超,我很认同鲁斌斌的一些说法,一本杂志想要活下去,是需要广告的,所以那一刻很奇妙,我进入到了第三个维度里。”那场戏两个人拍摄时喝的也是真酒,他很久没有喝过那么多了,导演喊:过!也是因为张超喝不动了,“拍完那场戏,我直接躺在了车里。”
张超透露,剧中严凯与鲁斌斌喝酒这场戏,两位演员喝的是真酒。
——人生事——
爱上摇滚
立志做个“有态度”的人
1988年,张超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的家庭。因为父母工作忙,他是由邻居奶奶带大的。那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彩电,张超就和小朋友一起钻到小卖部里看电视。“四大天王”正当红,邻居奶奶总是念叨着:你长得也挺好看的,长大了上电视多好。
12岁那年,他结识了一群热爱音乐的朋友,“那时北京流行摇滚文化,最开始朋友给我听的都是很吵闹的音乐,我也接受不了,后来发现好听的摇滚也不一定都很吵。”慢慢地,摇滚成了张超生活的背景音乐,他喜欢在这种氛围中感受世界,比如边听歌边看夕阳、看彩霞,好像世界都变得不一样了。
后来,张超开始学吉他,他很感谢自己当初的这个决定,“我觉得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就是坚持弹了二十多年的吉他。”
音乐,是张超情绪的宣泄出口。图片来自张超微博
22岁前,他还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会随身带着吉他,音乐是他喜怒哀乐的宣泄出口。“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特别有态度,往那儿一站,你们就一定能懂我。”为了证明自己是个“有态度”的人,他还做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比如去看乐队演出时,冲上台,拿过贝斯手的琴就开始弹,“现在想起来,做这些事就是为了让别人看看,我多有态度。”
彼时,恰逢选秀行业兴盛,一个朋友去参加海选,知道张超会弹吉他,便拉着他一起去。“那把吉他还是现买的,少一根弦。”2007年,张超参加了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并获得全国第五名。“前一天,我还是个普通的学生,第二天一出门大家全认识你了。”他记得有天和朋友去吃饭,被很多人围住,大家一起为他加油,说给他投了票,还拉着他合影,“我当时就给我妈打电话说:妈,我红了!你们以后出门要注意了,稍微低调点儿。”
“爆火”背后
父亲离世让他重新审视自己
出道后,虽然人气很高,但张超却很彷徨。“当时的感觉就是,这样的被喜欢并不是我想要的,这样的所谓‘红’也并不是我想象中的红。”他记得,有次参加校园路演,刚一上台就唱走音了,但台下依然是欢呼声、喝彩声。“我就想:自己到底在干吗?这不是一个对的方向,这些演出也都会通过画面和录像留存下来,这太丢人了。”
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张超尝试过退居幕后,在音乐公司工作。也正是那段时间,这个曾经沉默的男孩,突然变得善言了许多。“也算是初入社会吧,以前总觉得别人懂我,后来发现,只有学会表达自己,去跟别人交流,别人才能懂你,事情才能往下推进。”
寻找人生方向的日子里,张超意识到,回归拍戏才是他想要的。
在拍摄电视剧《复合大师》期间,张超的父亲病逝了。
2016年,张超接拍了电视剧《复合大师》,那一年他的父亲病重,为了照顾父亲,张超白天在片场演喜剧,晚上去医院陪床。电视剧杀青的那一天,父亲也永远离开了他。“我连他最后一面都没见上。”这成了张超一生的遗憾。
在张超的印象中,父亲不太关注他的工作,“他好像不太在乎,也无所谓。但他病重时总跟我说:别让他的病耽误我的工作。”收拾父亲的遗物时,张超在枕头下发现了一本包着塑料皮的老相册,里面放着他选秀出道后的很多照片,包括他拍的每一本杂志海报,拍过的每一部电影的票根。“我这才意识到,他一直在意我做的这份工作。”
在此之前,张超自认并不是一个懂得珍惜机会的人,有也行,没有也行。“或者说人都有点儿小聪明,每件事只尽70%的力就可以了。”父亲的过世,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不能总白搭工夫,拍一部戏,干得好、干得不好都是三四个月,那为什么不好好干呢?”他背负起父亲的希望,也在试图改变自己,“我总觉得他会看着我。”
三十而立
以后每一年,都会成为人生中更渺小的一年
全身心投入到演员工作中后,张超也从中找到了快乐,拍《独家记忆》时他学俄文,拍《棋魂》时学下棋,“老实讲,一个演员像不像三分样,学一些专业的技能,虽然只是皮毛,但你会有一种信念。”
拍摄《棋魂》时,张超特意去学了下棋。
前不久,张超出演了一位文物修复师,在学习过程中,他问师傅:我们修复这个到底是为了什么?师傅说:其实我们修复的这些东西迟早还是要消失的,我们的工作就是让它存在的时间更长一点儿,但并不能让它永恒。“我当时觉得他说得太好了,跟导演和编剧商量,一定要把这句话加在台词里。”这也让张超更加坚定了为角色去体验和学习的决心,“如果我没去学这项技能,就听不到这句话,就会少了很多精髓的东西。”用心塑造的角色,播出后自然会收获不错的反响,“这也算是一种良性循环吧。”
今年3月2日是张超34岁生日,“我还记得30岁生日那天,哭了,现在想想觉得很好笑,有什么可哭的,但当时觉得怎么就30了呢?后来我想明白了,以后每一年都会成为人生经历中更渺小的一年。”
面对30岁后的人生,张超在慢慢接受、适应。受访者供图
如今,对张超而言,每天工作结束卸妆后,就回归到自己的生活中,他喜欢上街转转,跟不同的人聊天,“以前不爱说话,现在的我还挺能说会道的,人家也喜欢跟我聊。”张超喜欢听别人讲述自己的经历,对演员来说,这些都是宝贵的学习过程。
新京报资深记者 张坤玉
首席编辑 吴冬妮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