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梦到好朋友死了」梦到好朋友死了我能看到她的灵魂

容易的

最近在网上买了一双时尚大胆的拖鞋,我的第一反应是给L君拍。

我觉得这种驾驭常人难以理解的时尚,一定符合他的品味,而且他会找我要链接,让我有一种时尚导师的满足感。

结果他回了几个“!”,马上转给我一个订单截图:他居然也买了,快递还在路上。那一刻真是感慨,不愧是朋友,审丑都这么有默契。

L君就是我一位认识十年以上的朋友,我们是大学室友。有一次看到一个网络话题“保持十年以上友谊很难吗”,现在想想,我认识十年以上的好朋友真的是不多,屈指可数那么几个。当然这也可能跟我不够老有关,没把一些人熬成老朋友。

我对朋友的定义还是比较高的,不是“我的朋友胡适之”那种场面话,而是大家有着差不多的情感预期,你喊一声朋友别人敢答应。彼此倒也不用死生契阔那么夸张,但至少借钱买房可以大方开口。然后能谈一些私密的事,彼此掌握一些隐私猛料——比如我就认识L君每一任女朋友,就冲这一点,已婚的他现在对我说话就不能太大声。

仔细想想,友谊真的是让人很遗憾的事,保持十年其实真是很不容易。我自忖不是一个刻薄的人,也不抠,吃饭买单从来不装信号不好,每个人生阶段也都有一些关系不错的朋友。但往往又很难经历时间流逝、居所变化,久而久之无话可说,渐渐退化成朋友圈的朋友,出差的时候找他们也觉得是打扰了。

这可能是我这种小城青年的尴尬。上学地点总是变化的,在中国四处流动,一毕业我走了,朋友留在本地了。好不容易研究生毕业了,终于留在当地工作,结果熟悉的同学几乎全去外地,我现在回母校,连找一个请我去食堂刷饭卡的人都没有,是真的一个没有。

这是很无奈的。朋友的门槛有时是很低的,看对眼、有话聊、有些利益交集、有共同的生活圈子等等,其实都可以。但维系长时间友谊又是很难的,就是在上述因素全都去掉之后,还能保持对一个人本质上的欣赏,还愿意长久地接触,这其实是非常考验人与人的灵魂契合度,以及运气。

我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好朋友,我们一起坐着破破烂烂的公交车,满城市瞎逛,去买四驱车配件。多年以后,我们又加上了微信,我以为至少还可以聊聊家常。结果一看朋友圈,三观完全不一致,而且是一种难以克制的反感。在纠结几次之后,我把他删了。

他也没错,要怪就怪时间,把我们雕刻成了完全不同的人。彼此也没必要再强做朋友,缘尽于此、好聚好散——当然也谈不上好散,反正我删他之前没打招呼。

我还有一个小学朋友,恐怕也是我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他当时是我同桌,邀请我去他家玩,我们俩大中午在院子里瞎跑,在太阳下晒到流鼻血。但小学的最后几年,我就没见过他。

最后一次见他是小学毕业的时候,老师带我去医院看他,我才知道他得脑瘤了。他妈妈说发现的征兆是他开始不认识家里的亲戚,但在病房里,他报出了我家的电话号码。又过了两个月,他去世了。

所以,他也是我一个“没有认识十年以上的朋友”。这就是人生的无奈,你不知道哪个突然的事件,就把你的友谊打断了。维持十年以上友谊,有时非人力所及,也要天助之。

年纪渐长,越对南朝诗人鲍照的一句诗有感触:“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人就是倾泻在地上的水,四处流淌,也各有命数。或许能偶然相交、成为朋友,但也可能各自散去、再不相见。人活得越久,这种事就越常见。

我看了看通讯录,认识十年以上,并且可以不带任何客套话、没来由地聊几句天的朋友,还是有那么几位,但真的不多了。这也可能是我的问题,没有那么有趣也没有那么温厚,可以吸引朋友们长久的兴趣。但眼下看,只能是遗憾了,此身非我有,我也没法让自己成为绝对理想的样子。

不过我依然祝福每一位朋友,哪怕是匆匆相逢、转瞬即过的朋友。人不可能长久地陪伴,但片刻相知也是美好的,如果没有你们,我人生的那部分岁月一定是暗淡无光的。也真诚地希望每一位都平安、健康,此生未见得还有多少机会相见,愿时间善待大家。

责任编辑:李勤余 图片编辑:胡梦埼

校对:刘威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