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有黄金屋,书里有玉一样的脸。
这两种鸡汤味道诗句相信很多朋友小时候读过吧?
那个作家生来就是黄金屋、安如玉的人、宋朝第三位皇帝宋信宗。
在宋朝三百多年历史、十八位皇帝当中,宋真宗似乎没有特别出彩的作为。
他没有像宋太祖那样开疆建国,也没有像父亲宋太宗那样完成统一大业,更不像后来的宋徽宗那样才情卓绝。
他爱好文学和书法,出名的作品似乎也就上面两句。
相较之下,有点平庸。却因为狸猫换太子、澶渊之盟这些事,一生充满争议。
解读宋真宗的过程中,我不禁想感慨一句:做个好人难,做个好皇帝更难。
皇后吉梦,皇子降生
宋真宗不是神童,却有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出生。
《宋史》中记载:“妃尝梦日轮逼己,以裾承之,光耀遍休,惊而悟,遂生真宗。”
宋真宗的母亲是元德皇后,有一天,她梦见太阳向自己逼近而来,就顺势用衣服前襟托住。
那一刻,光芒四射,身体透亮。
李氏惊醒过来,很快诞下皇子。
除了上述描述,《宋史》中还有其他相应描述,而且更加神乎其神:“后梦以裾承日,有娠,十二月二日生于开封府第,赤光照室,左足指有文成‘天’字。”
说宋真宗出生时,室内充满红光,左脚上还有一个“天”字。
宋真宗从小聪明,姿容出众。平日与宫中孩子玩耍游戏,他爱作战阵之状,还自称元帅。
武将出身的宋太祖马背上打下大宋江山,很喜爱这个英睿的皇侄,于是将他养在宫中。
当时,宋真宗未满八岁,读书学经,看一遍就能背诵。
宋太祖驾崩后,宋太宗继位。
宋真宗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又非皇后所生,论资排辈,皇帝的冠冕轮不到他头上,不成想,大哥赵元佐疯魔而亡,二哥赵元僖无疾暴毙。
(宋真宗)
就这样,宋真宗没争没抢,就成为北宋第三代皇帝的不二人选。
公元995年,他被立为太子,改名赵恒。二年后,也就是公元997年,30岁的赵恒正式继承帝位。
不知荣登皇位的赵恒,是否会想起童年的一桩小事:
那时,他还叫赵德昌,在好奇心驱使下登上万岁殿,还一屁股坐上龙椅。
当时宋太祖还在世,他瞧见这一幕,感到十分惊奇,抚摸着侄儿的小脑瓜逗问:“天子好做吗?”
答曰:“由天命耳。”
不谙世事的孩童能有什么心机?这不过童言无忌,却没想到一语成真。
造化戏弄了一些人,也成全了一个人。
也许,这就是一个人的命。
澶渊之盟,功在慎守
咸平之治是宋真宗在位期间的好时光,很短暂,也容易被忽视。
让他一生饱受争议的事件,是澶渊之盟。
长久以来,辽国对中原大地虎视眈眈,在边防地区时有挑衅。
公元1004年,辽圣宗耶律隆绪率领几十万大军,直逼黄河边的澶州。告急的信报一封接一封地送到。
宋真宗向众臣发出询问,怎么办?
有人建议南逃,在宰相寇准的极力请求下,宋真宗最终还是御驾亲征。
他深知,这一去怕是凶多吉少,所以当留守京城的大臣问道,如果十日内没有收到捷报该如何处理时,他沉默许久说了三个字:立太子。
半途中,听闻辽军兵势浩大,真宗打起了退堂鼓。寇准多番相劝,他才继续进军,进入澶州。
遥想当年,他与小伙伴游戏,南征北战,称将挂帅,三四人千军万马,七八步万水千山。
等到真正上了战场,却没了君王杀伐决断的魄力。
后来,辽国军队人困马乏,疲于作战,萧太后提出议和。真宗派大臣曹利用出使辽国。
出发前,他叮嘱曹利用,如果实在没有办法,给对方百万也行。
曹利用完成和议,盟约规定,宋辽结为兄弟国,宋每年给辽三十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当真宗因为停战转忧为喜时,群臣中传出不同的声音:“城下之盟,《春秋》耻之。”
后世有人认为他怂,也有人说澶渊之盟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很明智的决定。
北宋重文轻武,到宋真宗时军事战斗力和宋太宗时期比弱了不少。
虽然前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如果继续打下去,后果难以预测。
如果用钱能解决问题,换取两国长时间的和平相处,也未尝不可。
而且,当时北宋还是很有钱的,这30万岁币好比是一位亿万富翁的零花钱而已。
澶渊之盟后,据史料统计,双方互市,短短20余年,财富增加了60多倍,北宋的GDP占世界百分之三十,得利的确实是北宋。
用极少的财政支出,将战事和平解决,两国长期保持友好往来,让无辜百姓免于战火和流离失所,同时又可以更好地发展经济,确实不失为明智之举。
每个人都有一张嘴,功过是非各有评说。作为一国之君,需要比普通人想得更远,因此也会更难做。
泰山封禅,一场闹剧
古代皇帝大多有庙号,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追封庙号。
比如,赵祯是千古仁君,庙号为“仁宗”;艺术皇帝赵佶,庙号用则是“徽宗”。
赵恒的庙号很特别:真宗。
在这里,“真”不是真实之意,而是指代修仙得道的人。这得从澶渊之战归来后讲起——
主和派大臣王钦若为了破坏皇帝和主战派官员寇准的关系,抓住真宗好大喜功的心理,提出一项决议:泰山封禅。
为完成这项面子工程,真宗在王钦若的配合下装神弄鬼,自导自演一出“天书降临”的好戏。
然后,朝廷上下排着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前往泰山举行封禅仪式。
为了这次封禅,吃穿住行,铺路架桥,建坛刻册,耗时很长,花费巨大。
为了这件事能够顺利完成,宋真宗还向一个人行了贿——
他怕当时的宰相王旦反对,便设宴邀请王旦进宫喝酒,指着那坛酒说道:“此酒极佳,归于妻弩共之。”
王旦回到家,想想觉得不对劲,他打开罐子一看,傻眼了——哪里有什么酒,竟是满满一罐珍珠。
王旦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凭真宗和一帮溜须拍马的佞臣去搞封禅之事。
这是一出规模庞大的闹剧,也是一件弄虚作假的荒唐事。
明代思想家李贽对此感慨:“堂堂君臣,为此魑魅魍魉之事,可笑,可叹!”
近代历史学家蔡东藩也曾说:“天书下降,举国若狂,欺人欺天,不值一笑。”
这还没完,宋真宗从此信奉道教,倡导百姓敬事上天,真真假假,神神叨叨,把世人和自己一并欺瞒。
国学大师南怀瑾在《庄子諵哗》一书里提及宋真宗,说他这个“真”字实在很妙。
也许是因为,这个字除了是总结,有意无意间带着一点讽刺吧。
爱才惜才,擅于借力
宋真宗自己没有很好的政治修养,但他识得人才,并且从中借力。
当宋辽关系越来越紧张时,宋真宗启用为人刚直、敢于进谏的寇准。
他也许清楚,自己做事优柔寡断,寇准果断的决策力正好派上用场。
在澶渊退辽、御敌保国的过程中,寇准的确起到了非常重用的作用。
当宋真宗还是襄王时,机缘巧合,他遇到了正要被丈夫卖掉的平民女子刘娥。
他被她的美丽和机敏所吸引,在父皇反对的情况下暗度陈仓,金屋藏娇十多年。
继位后,宋真宗将自己心爱的女人接进宫中,恩爱如昔。
刘娥身为女流之辈,不像别的妃子那样,只知儿女情长,争风吃醋,她对政事很有见解,能在真宗犯难时提出建议。
宋真宗信任刘娥,力排众议册封她为皇后。她从此成为贤内助,将后宫打理得秩序井然,还帮忙决断朝廷政务。
后来真宗驾崩,身为仁宗“大娘娘”的刘娥亲自摄政,以雷霆手段辅佐年少的新帝,将大宋江山守持下去。
所以不得不说,宋真宗在识人方面独具慧眼,不为身份所限,也不被美色所惑。
他还求贤若渴,想去林泉访问高士大儒,有人举荐了隐居乡野的杨朴。
宋真宗仰慕杨朴才名,多次想授官任用,遭拒后索性命人把杨朴请进宫。
杨朴诗名在外,真宗让他现场作一首。杨朴不想做官,便说自己并不会。
真宗不信,让他念一首亲朋送行时赠予的诗。杨朴便以妻子之由,念了一首诗,借此含蓄表达自己归隐山林的意趣:
更休落魄贪酒杯,且莫猖狂爱咏诗。
今日捉将宫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宋真宗不笨,听完大笑,放他回乡,还表示以后不再强迫他出来做官了。
作为一国之君,宋真宗惜才爱才,懂得尊重别人的意愿,不强人所难,行事颇有人情味。
生来天子命的宋真宗,其实并不想做平庸的皇帝,他希望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他也为之上下求索,日夜忧劳,澶渊之盟后写下的几句诗,便是他的心声:
我为民忧切,戍车暂省方。
旌旆明夏日,利器莹秋霜。
锐旅怀忠节,群凶窜北荒。
坚冰消巨浪,轻吹集嘉祥。
继好安边境,和同乐小康。
不管怎样,北宋时期城市里的凤箫声动、玉壶光转,边境地区的魑魅魍魉、铁骑哒哒,早已风流云散,化为诗词里的风景,和史书中的千古人物。
明明灭灭,是是非非,功过成败任由后人评说。
作者 | 江徐,80后女子,煮字疗饥,借笔画心
图片 | 豆瓣《大宋宫词》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