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派新闻派
我们是有故事的人
《億男》剧照
本期故事的关键词:财富
晚年,他回想起这一天,仍然很兴奋。“我未来的一切似乎都取决于那天。
每当我问自己‘如果没得到那个工作会怎样’的问题时,我经常会浑身颤抖不已。”高中一年
1854年,约翰·洛克菲勒15岁,进入了克利夫兰中心高中。那时,这间学校只有一幢不起眼的平房,四周是成荫的大树和洁白的尖头栅栏。这间学校奉行自由化的进步教育,洛克菲勒的升学作文表明他确实符合入校标准。
在《自由》这篇作文中,他提出:“人奴役人,既违反我国的法律,也违背上帝的戒律。”他因此断言,奴隶制如果不能马上废除,就会最终毁灭美国。而只有在公民中普及教育,美国才能进步。
为此,洛克菲勒写道:“过去,只有僧侣和教士才能受教育,正因如此,世界才会停滞不前;只有当人民受到教育,并且学会独立思考的时候,世界才会有进步。”这样的废奴主义和普及教育思想,来自于他从小受到的北方浸礼会福音教派的影响。
作为平民家庭出身的学生,洛克菲勒向来对贵族和僧侣有所谴责,在他笃信上帝的心中,认为正是这些人冒用了神的名义,维护自身特权,并压制那些积极进取的普通人,这些人是社会和国家进步的敌人。
洛克菲勒的作文语言,总是条理清楚、表达全面。在学校里,他平时少言寡语,辩论起来却说得头头是道。因为他总是喜欢用“本人既荣幸又遗憾”这句开场白,同学们便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既荣幸又遗憾先生”。他平时严肃刻板,从来不大声说话,也不打打闹闹,便又得了个绰号,叫“执事”。
洛克菲勒自己更喜欢后一个绰号。他又高又瘦,体重大概只有140磅,浅棕色的头发总是向后整齐地梳着,衣着一向干净而体面。由于将写字的石板谨慎地抱在胸前,他看起来倒真像学校里的执事而非学生。这种严肃刻板的态度,让不少成年人喜欢洛克菲勒。
但也有人觉得他颇为讨厌,例如一位高中老师就将他说成“最冷酷、最不露声色和老谋深算的家伙”。落得这种评价,与洛克菲勒要求别人对待他的态度有关——虽然他只是十多岁的孩子,但他还是希望别人像对待成年人那样对待他。
相反,他很厌烦那些用命令语气、粗暴态度对待他的大人,因为他的生活能力远超过周围同学,而在家中也承担重任,甚至在银行也有了自己名下的账户,因此他相信“绅士的待遇”是自己应得的。
除此之外,洛克菲勒在上学时,从未表现出任何叛逆色彩。他将学业看成是功利性的,因此尽管学习勤奋,却并没有表现出乐在其中的兴趣。此时,他最喜欢的科目是数学和音乐。
对前者他有很高天赋,毕竟上学之前,他就已经能在家计算经济上的收支盈亏。而后者,则源自于他的日常兴趣:那时家中有一台钢琴,它是家庭地位和追求的象征,洛克菲勒为此最多一天能练上6个小时的琴。
洛克菲勒的思考并不仅仅发生在学校。在伍丁太太家的寄宿公寓中,他也不忘与人讨论经济问题。伍丁太太家的女儿叫玛萨,比他和弟弟威廉·洛克菲勒要大好几岁,三个孩子之间经常为许多话题展开热烈讨论,讨论内容甚至吸引了伍丁太太参加。
他们之间经常争论的话题是借钱给别人是否应该收取利息。洛克菲勒显然是支持的,他说,自己给父亲一小笔贷款,也会收取利息,利息只相当于他来回坐车的费用。而伍丁太太每次都会表示反对这种做法
后来,洛克菲勒回忆起这些争论,依然觉得其中牵涉了商业经营方法和伦理道德,他在其中学到的东西,要远超课本中那些深奥的知识。
四处求职
1855年前后,洛克菲勒突然决定辍学了。这个决定来自他的父亲威廉。
在举家搬迁到克利夫兰后不久,威廉又找到了新的猎物,他邂逅了一位年方17岁的加拿大金发女郎玛格丽特,很快与对方陷入情网、难分难舍。由于威廉的魅力,玛格丽特全家都非常喜欢他,到1855年6月,他直接和玛格丽特在纽约的尼克尔斯结婚,开始了秘密的重婚生活。
当然,威廉不会为了新欢抛弃家庭。一开始,威廉每年只去安大略一次,看望玛格丽特,这样能确保妻子和情人之间不会发现。不过,开支的增加是明显的,威廉捎话给大儿子洛克菲勒,告诉他不要再梦想读书、上大学、成为牧师,而是准备去工作。
即便不是为了节约开支,威廉也从来不看重书本知识。他觉得大学学位是一种奢侈品,是供有钱人装点门面用的,没办法给平民百姓带来实惠。真正有进取心的年轻人,大多要去读商业学校,或者以函授学习的方式来弥补学历的不足。
洛克菲勒很快听从了父亲的建议,花40美元,在福尔索姆商业学院克利夫兰分校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课程。这些课程包括复试会计、清晰书写法,还包括有关银行、外汇和商法等领域的基础知识。
洛克菲勒非常喜欢这些实用的知识,他沉浸其中,努力学习,三个月很快就结束了。1855年夏天,16岁的他正式结束了学习生涯,准备集中精力,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1855年8月,克利夫兰酷热难耐,洛克菲勒冒着烈日,开始求职。他是个农村孩子,但又并非农民,因此满脑子想的都是摆脱过往生活,进入新的事业与生活圈子。
洛克菲勒的求职方式堪称独特。他在家翻开全城工商企业名录,按照字母顺序,筛选出知名度最高的企业作为目标。洛克菲勒只仰慕那些大型企业,例如铁路公司、银行和批发货栈,他根本不考虑其他小企业,觉得那里无法提供自己成长的土壤。
洛克菲勒去求职的企业,几乎都集中在叫弗莱茨的繁华城区中。在这里,凯霍加河河畔布满了锯木厂、铸造厂、仓库和码头,整条河流注入伊利湖中,湖边停靠着种种汽船和帆船。
在这里,洛克菲勒的求职态度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每到一处,都会先提出要见级别最高的经理,但这些人大多不在,于是洛克菲勒告诉他们的助手:“我懂会计,我要找个活干。”
这种态度当然不利于求职。洛克菲勒一再被别人拒绝,于是他只好不停地找新的企业。每天早晨8点,他会准时离开住处,身穿黑色衣裤,戴上硬领结或黑领带,开始新一轮的面试。即便坚硬的路面被太阳晒得滚烫,让他走得双脚发痛,但洛克菲勒还是努力地坚持,他知道,如果自己真的找不到活干,就只能回乡下去和父亲务农。
一想到这个结果,他就感到莫名紧张,足以让自己无视所有的打击和挫折,以至于有些公司他甚至去了两三趟,询问同样的问题:“你们愿不愿意要人?”
就这样,求职之路接连进行了6个星期,洛克菲勒终于迎来不错的结果。9月26日,他走进了休伊特-塔特尔公司。这是一家经营谷物和其他产品销售的商行,也兼营货运业。接待他的是合伙人塔特尔,他说商行此时恰好有个记账员的职位空缺,洛克菲勒可以午饭之后再过来。
洛克菲勒喜出望外,但他克制住内心的冲动,礼貌地和塔特尔说了再见,退出办公室。刚走过楼梯的拐弯处,他就喜不自禁地一步一跳地走了回去。
午饭之后,洛克菲勒再次来到商行,这次接待他的是大老板休伊特。他是个相当有财力的资本家,在克利夫兰拥有不少房产,还拥有一家铁矿开采公司。他让洛克菲勒展示了书法,然后同意留下他试试。至于工资,他一句也没提,直到三个月之后,洛克菲勒才拿到每月4美元的薪水。
即便如此,洛克菲勒从此还是将这一天看作是他的第二个生日。老年时,他回忆起这一天,还是颇感激动:“我未来的一切,似乎就取决于那一天了。每当我问自己‘如果没得到那个工作会怎样’的问题时,我经常会浑身颤抖不已。”
的确,作为未来的商业帝国开创者,洛克菲勒真正的事业生涯就是从这一天开始的。在这一天之前,他是来自乡下的普通少年,身心总是被令人难堪的父亲所影响控制,在这一天之后,他走进了浩瀚的商业世界,摆脱了一切荒诞无稽,开始享受真正的自由翱翔。
事业基石
入职那天,洛克菲勒准备了最好的装束走进公司。他戴着丝质方帽,穿着条纹牛仔裤,马甲上挂着金链。同事们将他带到一张大硬木的旧桌前,桌面上放着一本账簿。他立刻脱下马甲,穿着吊带裤,开始了工作。虽然他只是新手,但因为良好的素质,显得老练而有条不紊。
在外人看来,这里的工作环境是枯燥的。桌子上堆放着散发着霉味的账本,抬头时除了看见繁忙的码头,就是凯霍加河上穿梭的平底帆船。由于光线不足,办公室里时常要点燃昏暗的鲸油灯。
但洛克菲勒依然无比享受工作的每一刻。在每天看似枯燥的工作中,他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数学天赋,由于年幼时帮母亲记过账,因此在记账员岗位上,他一开始就显示出特别的优势。
对于推崇理性而信仰上帝的洛克菲勒而言,账本是神赋予人们管理金钱和资产的工具。善待账本,是因为账本能战胜每个人内心的冲动,避免金钱受到情感的盲目支配。同时,账本还能把控细节,避免混乱,防止贪腐和放纵的罪过。
怀着这样的信念,洛克菲勒对每一笔账目都谨慎仔细、一丝不苟。之前,每当水电工人来清款时,公司总是按照账单直接付钱,洛克菲勒却将所有的项目都核查清楚后再付款。
另一次,洛克菲勒发现有个船长总是报告货物受损,于是他决定着手调查。他核查了所有收据、提货单和其他单证,发现船长的说法并没有证据。在他提交了调查结果之后,船长再也没有虚报过损失。
另一件事更让老板感到满意。商行从佛蒙特州购入了一批大理石,但由于三家货运公司方面的过失,导致这批高等级产品出现了瑕疵。洛克菲勒主动请缨,同各公司谈判,顺利获得了他们的赔偿。
除了负责日常记账和办公之外,洛克菲勒还要负责为老板休伊特收房租。这件工作非常棘手,而且只有他一个人做。为了催收,他经常面色焦虑但又无比耐心地守候在租客的马车旁,直到他们交出钱来。显然,这样的经历给洛克菲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数十年后,他还时常梦见自己依然在催债。
事务繁多,洛克菲勒却甘之如饴。他每天都要在公司工作很长时间,经常每天早上6点半上班,中午只是随便买点快餐在办公室吃,吃过晚饭后,他又会回来加班到很晚。
在许多人眼中,这个年轻人如同“工作狂”,而他也打算“约束”自我,为此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要和自己约定,在以后的30天内,晚上加班不能超过10点……”但显然,他不可能遵守这样的“约定”。
由于表现优异,洛克菲勒的月薪很快升为25美元。到第二年,他的年薪已是500美元。
此时,公司合伙人之一塔特尔退休了,休伊特更加重用洛克菲勒,除了让他继续担任记账工作之外,还让他参与到商行的对外联系工作中来,使他能够接触到更加广阔的领域,接触到来来往往的生意人,了解到老板是如何看待每个商业细节的。
这里的一切,加快了洛克菲勒的成长,指引着他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
-END
本期编辑 周玉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