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峭壁上,那棵酸枣树》
张京华/门
为了摆脱饥寒交迫,你不得不跳下那个悬崖吗?为了免于被俘的耻辱,食物耗尽后,你才毅然扔出这个悬崖吗?(莎士比亚)。
历史感怀着你,岁月记得你。
那一天,你确真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那只雄鹰,像划破静寂的那颗流星。
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下来了,长大起来了,一直长成了一簇令人刮目相看的风景。
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一棵摇曳在我记忆里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一棵在夹缝中生存,在磨难中挣扎,在逆境中巍峨的酸枣树。
那是一棵怎样的树呵!
它高不足尺,阔不盈怀;干细枝弱,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风摧它,雨抽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大自然中的所有强者,几乎都在歧视它,虐待它。仿佛只有立刻把它从这世界上除掉才肯罢休。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它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它像大山的一名哨兵,时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它像一位忠诚的使者,及时报告着八方信息;它是一面飘扬的旗帜,召唤着,引导着,冲锋着,战斗着,率领着大山里所有的草草木木们,从一个春夏秋冬奔向又一个春夏秋冬……
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着;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它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地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甩脸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而酸枣树,却默默地兀立着,不鄙己位卑,不薄己弱小,不惧己孤独。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天光地色,尽纳尽吮。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了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妒忌,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招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似乎是它的天职。
那是我亲眼看见的: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是的,只有一粒,而且小的几乎为人们所不见。
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云霓。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
当初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还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棵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道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了!
转眼远离故乡三十年,我再没有见到过那棵酸枣树。不过我想,眼下风光正好,它生长得一定会很茁壮,很茂盛,一定是干粗枝旺,叶郁果丰。长成了一个典型的男子汉形象,再也没有谁歧视它,再也没有谁欺辱它了。并且有很多小鸟常去它那里做客,和它一起歌唱。那歌声清韵悠扬,荡漾山谷……
张庆和简介
原籍山东肥城,生于1949年10月,部队转业后定居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曾为首届鲁迅文学奖初评组成员,多届中国作协会员咨询组成员,第三届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多年来一直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其诗文与儿童诗等在国内百余家报刊发表或被转载,多篇作品入选中高考语文试卷和模拟试卷,以及“年选”、教辅、课外读物等不同版本图书300余种;儿歌《娃娃.西瓜》获“全国第七届优秀童谣推荐作品优秀奖”(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七部委主办);出版诗集、散文集《好人总在心里》《漂泊的心灵》《记忆不敢褪色》《哄哄自己》《灵笛》《娃娃成长歌谣》等十余部。
众口述说《峭壁上那棵酸枣树》(三)
《风骨铮铮 神气朗朗》
——《悬崖边的树》与《峭壁上的树》比较赏读
雷其坤(北京十一学校)
曾卓的《 悬崖边的树》 是诗歌 , 张庆和(原作者应为:张庆和,非“尤铭”)的《峭壁上的树》是散文。一诗一文, 有异有同。 1.托树言志,借树抒情。托物言志 , 借物抒怀 , 是写诗作文的常用之法。《悬崖边的树》以下简称(诗),《 峭壁上的树》以下简称(文)都没有直抒胸臆 , 而是托树言志,借树抒怀,塑造了树的生动形象。在作者的笔下,树不再只是自然的树,而是具有了深刻的寓意, 树的形象让人联想到人的形象 ,树的精神象征着人的精神 ,写景状物就是为了抒情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 2·命运相似,性格相同。 诗与文中的树 ,一棵长在临近深谷的悬崖边,一棵立于悬崖峭壁上,均置身于贫脊、险恶的环境。悬崖边的树,“孤独危险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它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像一位饱经沧桑的孤独老人,历尽了生活的种种磨难。峭壁上的树 ,“云缠它,雾迷它,风摧它,雨抽它,霜欺雪压 , 雷电轰顶”,但它没有屈服 ,不低头,不让步,以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坚强而倔强地抗争呐喊,表现出笑对磨难的勇者精神。这悬崖边与峭壁上的树 , 在艰难困苦,孤独寂寞中顽强地生长、向上,更显强者风采,英雄本色。
3 昂扬向上,催人奋进。 悬崖边的树 ,“ 静静地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其实是诗人自身性格的写照。诗人曾卓曾经在政治运动中饱受磨难,作为一名战士,一名被搁置、冷落的战士,内心是多么的孤独和痛苦。但是,诗人决不沉沦,决不妥协,仍然以火热的心灵,饱满的激情去直面人生,直面历史,坚守信念,满怀希望和憧憬去追求光明和未来。它似乎即将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诗人在获得新生,重新被人接纳后心情是多么的喜悦 ! 树的形象,象征了傲骨的诗人及无数蒙冤受屈的革命者。
峭壁上的树 , 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着。它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 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峭壁上的树 , 象征了这样一类可敬的人—— 先天不足,身居险恶环境,身微位卑, 却有着铮铮铁骨,朗朗硬气,热爱生活,尽情地张扬生命。
诗与文感情真挚,昂扬奋进的强者之音,是动人心弦的生命之歌。 一诗一文 , 文体各异,各有特点。诗歌如舞蹈,散文如漫步。诗歌如白描 , 勾勒传神;散文如工笔,细致入微……仔细咀嚼,自可体味。
(原载《语数英》杂志,作者系北京十一学校教师)
选自互联网
《态度决定命运》
——读《峭壁上那棵酸枣树》
杨芳侠(陕西)
《峭壁上那棵酸枣树》(又《峭壁上的树》)这篇文章寓意深刻,发人深思,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它的价值在于启发我们去考虑许多平时没有认真思考过的问题。
这是一篇象征手法运用得近乎完美的好作品。作者用“峭壁”象征人生的艰难和生存考验,用酸枣树象征战斗不息的人生精神。作者借用酸枣树这个不屈而坚强的形象提出并回答了一个困扰我们的人生态度问题。绝境逢生,还是向死?作者的回答是肯定的:活着,而且活出风骨,活出境界!
“是为摆脱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那悬崖?是为免遭那场被俘的耻辱,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文章开篇作者就置酸枣树于无法回避的严峻的选择中。“那一天,你确真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那只雄鹰,像划破静寂的那颗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下来了,长大起来了,一直长成了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紧接着,作者让人格化的酸枣树做了有力的回答!
“一棵在夹缝中生存,在磨难中挣扎,在逆境中巍峨的酸枣树。”就是这样一棵酸枣树,30年来,让作者难以忘怀!“它高不足尺,阔不盈怀;干细枝弱,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风摧它,雨抽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大自然中的所有强者,几乎都在歧视它,虐待它。仿佛只有立刻把它从这世界上除掉才肯罢休。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它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读完这些文字,我们眼前的酸枣树已经不是普通的毫不起眼的一种生长在北方的野生植物,而是一种让人敬畏的精神象征!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挫折和磨难。所谓苦难,是指那种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作家周国平说:“人生的本质决非享乐,而是苦难,是要在无情宇宙的一个小小角落里奏响生命的凯歌。”,这也正是张庆和笔下的酸枣树要告诉我们的人生态度。虽然经历百般磨难,待到秋天,它还是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云霓。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谁又能说那些酸枣不是一颗颗向善向美的跳跃着的心!不是悬崖峭壁上的一簇簇奇迹!
读这样的文章,能让人受到鼓舞和激励,从而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力量。通过对现实中的一种生命状态的描述,从现实物象里抽象出一种我们急切需要的闪光精神。将生存问题提高到一种精神享受和含义深刻的象征境界。将读者的思触从现实上升到哲学层面,引导读者探索许许多多人生的根本性的问题。做到了诗与思、现实与象征的完美结合。
从这点上看,这篇文章在读者心中唤起的是一种光明的、向上的、健康的感情,引导人们进取奋斗,从而使人从怨天尤人,抱怨命运的泥沼中站起来,获得真和美的品质和力量。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文学,也是文学存在的理由。
读着张庆和的《峭壁上那棵酸枣树》,我想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高尔基的《海燕》,想到鲁迅笔下的《野草》……
只有经历和咀嚼过痛苦的人,才能品味到人生的点滴幸福,并懂得珍惜。想想那些身在福中不知福,总是抱怨生活的人,我庆幸自己在人生的早年熟悉并懂得了酸枣树,在人生的中年读到这篇有关酸枣树的文章!
只因我给素不相识的张庆和老师的散文《哄哄自己》写过一篇评论文章,他便从遥远的北京寄来他的散文集《他说 你说 我说》。那是一个秋日的黄昏,我从野外回来,手里还攥着一把给儿子采摘的酸枣,也就是那时,我收到张老师的书,翻开书读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峭壁上那棵酸枣树》。那一刻,我感到张老师这篇文章好像就是为我写的,这样想着,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出生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庄,抬头永远只是窄小的天,低头是不规则的沟坡地,任何一点来自土地的收获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这是城里出生长大的孩子想象不到的苦。这生养我的土地同时也是箍紧自己的手臂,我抱怨过,痛苦过,可我还是平静的接受了这命运的安排,像峭壁上的酸枣树,默默地承受生活的考验和磨砺!看着酸枣丛中那一簇簇火焰样的果实,我想我也会收获这样的人生果实的,那不只是一份生命的馈赠,更是发自内心的感恩!
承受并坚守,用奋斗成就理想,这是一种人生态度,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面对峭壁上的酸枣树,我不写诗,我写不出,我怕我的文字太轻,而活着是多么庄重严肃的事啊!读着《峭壁上那棵酸枣树》,我想到从小家境贫困,独自创出一片新天地的作家张庆和,想起我的不爱做梦也不信任梦境的我的黄土地上的祖辈,想起我的过去和现在,想起悬崖上孤独却从不消极颓废的酸枣树,我感觉自己不一样了,仿佛有了坚硬的筋骨和不屈的锋刺。
每读一遍《峭壁上那棵酸枣树》这篇文章,如同从大地获取神奇力量的大地之子安泰,都会从里面汲取与命运抗争的力量。
我最后要说的是:最终决定命运的不是环境,而是我们的人生态度。
《生命的尊严和意义》
——关于《峭壁上那棵酸枣树》的设问与点评
谢先军(湖北)
题批设问:
峭壁上的树木,在你看来是怎样的风景?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生命的奇迹,因为那里的生存环境是如此恶劣;可是也有人会认为这是生命的扭曲,因为那长在峭壁上的树木是如此干瘦,如此营养不良。你又怎样看待这峭壁上的生命呢?
题批点评:
世间的生命,或崇高,或卑微,总有它存在的理由。热带雨林的郁郁葱葱,让人觉得眩晕,因为它的活力太充沛了,充沛得让人目不暇接。可是当你走入大漠,在那一望无际的黄沙之间,发现一丛绿草,这一丛绿给你的震撼恐怕绝对不亚于热带雨林的千奇百怪。在这一丛绿上你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体会到了生命的庄严。
事情就是这样,有时不能简单地以数量来衡量。
那棵峭壁上的酸枣树,长得并不高大,似乎是在苟延残喘,可是它在坚强地活着。没有人给它浇水、施肥,也很少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可是它仍坚韧地活着,并且还结出了一颗小小的酸枣,尽管它是那么小,以至于几乎难以发现。然而,在这里,你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你已没有理由怀疑它,你的敬佩之情在此时会油然而生。
旁批设问: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2.排比是本文运用的重要修辞手法,不仅有句子的排比,还有段落的排比。试举例加以分析,说明这种句式的运用对表现主题和形成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有什么帮助。
3.一篇文章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你怎样看待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并请分析一下本文的形式有哪些特点?
旁批点评:
1.在顺境和逆境之间,很多人会选择顺境。可是温室里的花朵虽然长得滋润,却远不如山野间的小花耐旱耐寒。峭壁之上,泥土甚少,水源几乎没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植物的生存更是一件困难的事。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正是这种决绝、坚韧的姿态使酸枣树最终长大,并结出了小小的唯一的果实。如果你不相信奇迹,这就是奇迹。
人生也是如此。也许你没有生在富贵之家,也许你的奋斗和努力充满艰辛,然而,在这奋斗和努力中,你的生命价值得以体现。在艰难中抗争,远比在富贵中腐朽更让人感佩,这就是生命的尊严和意义。
2.相信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时都用过排比的修辞方式,可同样是排比,运用得是否恰当,会在修辞效果上有很大的区别。同学们在运用这种修辞方法时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语句生硬僵化,读来不能给人新鲜生动的感受。
而本文的排比却用得出神入化。如:“云缠它,雾迷它;风摧它,雨抽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这里写酸枣树面对的恶劣环境,云、雾、风、雨、霜雪、雷电,而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动词,多变而又形象。
“它像大山的一名哨兵,时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它像一位忠诚的使者,及时报告着八方信息;它是一面飘扬的旗帜,召唤着,引导着,冲锋着,战斗着,率领着大山里所有的草草木木们,从一个春夏秋冬奔向又一个春夏秋冬……”这一段里不仅有句间排比,还运用句中排比,如“召唤着,引导着,冲锋着,战斗着”,使得整个句子读来更有气势。
3.关于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争论不停。有人强调内容,有人偏爱形式,尽管取舍有所不同,可是大家在谈到内容时总不免想到形式,在谈到形式时多少也会涉及到内容,它们就像硬币的两面,有时A面在上,有时B面在上。
争论了这么多年,还是取得了一些共识。内容是形式的内容,只有合适的形式才能更恰当地表现内容。形式是内容的形式,只有以内容为根基,形式的创新才有依托。否则,片面的讲究技巧只能成为文字的游戏。
本文可以说是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典范。作者在开头设一题记:“历史感怀着你,岁月铭记着你。”这一题记确立了文章的基调。本文的主旨是赞扬峭壁上的酸枣树顽强的生命力,可是作者并不是空洞地赞美。在写作中,作者注意遣词造句,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在段落的安排上灵活多变,短则一句,长则数行,错落有致。而每一句话中,也是注意长短搭配,以显抑扬顿挫。
尾批设问:
你是否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是否注意自然界的生命?如果你曾经注意过,是否在观察的同时有所触动,有所思考?
尾批点评:
一朵小花在路边静静地开放,一对燕子在廊下筑巢而居,可是这些你都没有注意,直到有一日花儿凋谢,燕子又南归,你却说:“为什么我没感受到春天?”春天已经过去了,面对它,你选择了放弃,选择了熟视无睹。
晨间的朝霞,晚间的夕阳,荷叶上的晨露,冰雪里的梅花……自然界的事物太多,可是你若不注意,它们便全过去了。
观察只是为你的写作准备素材,可是只有素材的积累是不够的。这就像盖房子,砖瓦堆在那里,可是你若不会盖,砖瓦便无用武之地。
思考就如建筑时设计图纸的过程,图纸设计得精当出色,高楼大厦才能既好看又结实。
----华中师大文学院《妙笔少儿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