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歌里的冬至]二十四节气歌之冬至…

宁朗作品

二十四节气时的同志

2021年12月21日)

冬至是24节气第22个节气,冬天第4个节气,阳历12月22日以后太阳达到了黄庆270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这天,聚藏的阴寒之气将开始削弱,阳气开始回升。冬至的“至”意为极、最。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了。

冬至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十一月中

唐 元稹

二气俱生处,周家正立年。

岁星瞻北极,舜日照南天。

拜庆朝金殿,欢娱列绮筵。

万邦歌有道,谁敢动征边?

赏析:周以仲冬月为正,即周朝以十一月为正,就是说周代春节是在十一月初一。元稹这首诗就表现了周历这一景象:到了冬至节气,白昼慢慢变长,黑夜慢慢变短,阳气开始生成,此即冬至“一阳生”之故。冬至,要在周朝的话,那可是“过年”的日子。按照古时候岁星纪年法,木星称之为岁星,到了冬至这天,昭示着木星走到了地球的最北端,而太阳则运行至地球的最南端。古时候的冬至日一定是个“吉祥日”,皇帝们都会在冬至这天,举行隆重的祭天大典,而且是载歌载舞、开筵相庆,举国上下同食馄饨,以开启混沌,共同欢呼国之有道。然而就在此时,又有谁还能想起来征蕃戍边那些事?此诗落脚点在“有道”二字上,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有道”,是最为重要的。

冬至夜作

五代 韩偓

中宵忽见动葭灰,料得南枝有早梅。

四野便应枯草绿,九重先觉冻云开。

阴冰莫向河源塞,阳气今从地底回。

不道惨舒无定分,却忧蚊响又成雷。

赏析:“冬至”这个节气充满着辩证法,明明是到了最寒冷的万物萧条的季节,却阳气开始回升,印证着《易经》“物极必反”的规律。韩偓这首诗抓住冬至充满矛盾的节令特点,描摹了几幅画面营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首联葭灰律动,早梅初现;颔联枯草现绿,冻云渐开;颈联阴冰止塞,阳气低回;尾联惨舒不定,忧蚊又响。这几幅画面将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读来韵味无穷。

冬 至

宋 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赏析: 这首冬至诗出自诗人《断肠诗集》,成为断肠诗中的另类,憧憬与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其才情亦可见一斑。十一月,黄钟律管应合冬至历象,和风催动;阴气潜伏,阳气回升,温和之气逐渐回来了。葵菜影子相应移动,冬至这天白昼最短;腊梅花儿率先趁着小寒时节即将盛开。八方之神的卦象都占得明年是个丰收年;玉制第六管黄钟管芦苇膜灰便自动飞出,应冬至节。已经发现岸边一排排迎腊月的柳树,参差不齐的枝条,又要引领春天的到来。在诗人眼中,冬至,本来表示冬天真正来了,天气变得特别寒冷起来。然而,诗人却看到了一片春意,一片生机勃勃,一片丰收喜悦之景。“好风吹”,“淑气回”,这样的语言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而含苞待放的腊梅,涌动着一丝丝的暖意,黄钟律管奏鸣,腊柳迎春,写出诗人讴歌阳气回升、万物即将复苏和对于美好明天的憧憬。

冬至

当代 左河水

西北风袭百草衰,

几番寒起一阳来。

白天最是时光短,

却见金梅竞艳开。

赏析:这是一首以科学的语言和形象的笔触表达我国“冬至”的地球现象、气侯特征及草木花卉生长状态的精短作品。全诗句句紧扣冬至,特别是紧紧抓住冬至日这一天所存在的特殊与本质性特征。使人们对这一天的现象、状态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在寒风呼啸、大雪纷纷中,腊梅斗寒傲雪尽情绽放,为百花凋零的隆冬增添了无限生机。冬季给人们的印象是草木凋零,万木枯败,冰天雪地,天阴地冻之状,但诗人却抓住两个奇特之况,突出了冬至节气的关键性特点。一是阴气强盛而止,阳气初生,一阳而来;二是蜡梅在百花凋零的隆冬,斗寒傲霜雪绽放。使人对冬至节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此诗也具有更多的记忆。

冬至日是北半球全年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一天天变长,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其实,冬至并不算冬天最冷的节气,之后的小寒、大寒,才预示着寒冬真正来临。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有“冬至大如年”说法和习俗。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