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刘静波,干货看这篇!课为什么上不好?听不懂?评不清?很可能是没读懂课堂

课为什么不好?听不懂吗?评价不好吗?可能没读过教室。

原创油井派

课程到底是什么?如何打造高质量的教室?今天,我想通过一张画和一张票初步阅读教室。

为什么很多老师上课上不好,听课听不懂,评课评不清?主要原因是没有读懂课堂。

为什么没有读懂课堂?

因为课堂太复杂了。课堂里有教师学生、教学设施、学习资源、学习环境、教学活动、学习活动、评价活动、认知过程、情感情绪、课堂文化、学习结果等。就教师而言,又可以细分为很多的角色:编剧、演员、主持人、导演、导师、朋友……

课堂如此复杂,我们怎么研究课堂?课堂变量如此之多,研究的思路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少变量到多变量。而课堂的本质就是学生生成学习结果的学习过程,因此,课堂上最重要的两个变量:学习结果、学习过程。

什么是学习结果?

学习结果的本质是变化,但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是学习结果。什么样的变化才是呢?要可持久、可迁移、内在的变化。

可持久,就是要管得久,最好管一辈子。如果管不了一辈子,对初中生来说最好管到中考结束,对高中生来说最好管到高考结束。可迁移,就是要有用。生命有涯,我们不要学无用的东西。内在的,就是肉眼看不到。学习结果这种变化是发生在大脑内部和肌肉里。学习结果到底有没有发生,我们很难做判断,如果非要判断,就要让学习结果表现出来。课堂展示就是让学生的学习结果表现出来。

学习结果的种类繁多,主要有五大类:知识、能力、品格、素养、智慧。

广义的知识包含知识、技能、经验等。运用广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就叫能力。通过广义的知识塑造一个人的品格,能力加品格就形成素养。素养是超越经验的明智决策。课堂的学习结果应该是非常丰富的,而不能局限于知识。

什么是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更加复杂,这里有好多关键词:教学活动、学习活动、认知过程、学习结果等,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用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离学习结果最近的是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本质就是思考,要通过思考形成学习结果。

思考的过程大概分为五个:启动、建构、巩固、运用、总结。怎么思考?要用学习活动(学习行为)来带动思考,没有听课、讨论、探究等学习活动,我们无法凭空思考。怎么有效进行学习活动?就是教学活动要在老师的引导、示范、讲授和组织下,学生才可能学得更好。

完整的课堂学习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带动认知过程,通过认知过程形成学习结果。在学习过程的背后还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情绪情感,它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另外一个是学习资源。

从两个变量到五个变量

由此可见,学习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要把课堂搞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把课堂从两大变量拓展为五大变量,即学习结果、认知过程、活动(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情绪情感、学习资源,简称为结果、认知、活动、情绪、资源。

当然课堂还有其他许多变量,本文只讨论这五个变量。

一图:五线谱课堂模型图

由五大变量构建了五线谱课堂模型图。五大变量分别是结果线、认知线、活动线、情绪线、资源线。

从下图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背后需要认知,认知背后有活动,活动背后的动力来源于情绪,整个过程都要资源的支持。一堂好课就要关注这五条线,把每一条线做好。

五线谱课堂模型图

一表:课堂画布

怎么才能把五条线做好?不是一条线一条线地做。课堂是一个完整的课堂,是这五条线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整体。五条线是怎么变成整体的?

第一步,由学习结果和认知过程组成一个二维表格,即课堂的二变量模型。

课堂:二变量模型

一堂课可能产生很多的学习结果,纵向排列学习结果,横向排列认知过程。每一个学习结果是通过认知过程来实现的。学习结果和认知过程就是课堂结构的任督二脉,有了任督二脉 ,整个课的架构就出来了。

第二步,在二变量模型基础上,加上活动,就是三变量模型。

课堂:三变量模型

从表面上看,课堂就是由一个个活动单元来组成的,每个活动单元内有学习活动、教学活动、互动活动、评价活动等。活动在课堂中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建构、巩固还是运用,都需要设计活动,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完成建构、巩固和运用。

三变量模型,揭示了课堂的核心三要素:结果、认知和活动,让我们对课堂认识更清晰了。

五变量模型即课堂画布

活动需要动力,动力主要来源于情绪情感。课堂需要良好的学习资源来支持学习。

这样,在三变量模型基础上,增加情绪和资源两个变量,变成一个五变量模型。为什么五变量模型又称为课堂画布?

课堂是师生共同营造的、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世界,课堂画布就是构造这个世界的草图。

架构课堂的工具——课堂画布

看着课堂画布,我们要思考:这节课学习结果有哪些?每一个学习结果要经过哪些认知环节?每一个环节要设计哪些活动?怎么样的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哪些活动可以省掉?哪些活动可以合并?哪些活动的顺序需要调整?这些活动需要什么资源?资源不足时怎么调整活动?

有了课堂画布,备课时了然于胸,写教案时就是把课堂画布的内容做一个线性化的表述。课堂画布是备课的思考工具。

一世界:高质量课堂

课堂是学生生成学习结果的学习过程。课堂质量有高低,我们追求的是高质量课堂。通过高质量的学习过程生成高质量结果的课堂,是高质量课堂。

高质量课堂是师生共同营造、共同成长的精神世界。如果用最时髦的词来表述,高质量课堂就是师生共同打造的“元宇宙”。

根据五线谱课堂模型,把结果线、认知线、活动线、情绪线、资源线都做得很好的课堂,就是高质量课堂。

结果线要做到结果可见。老师要清楚地知道这节课到底要达成多少学习结果,以及这些学习结果到底有没有达成?如果老师清楚知道课堂上学生学得怎么样,就叫结果可见。

认知线要做到结构清晰。课堂结构有三个层次,最差层次是无结构,课堂是乱的;中间层次是表面结构,用教师活动或学习活动为框架来上课,是表面结构;最好层次是深层结构,用认知过程来架构课堂,这样形成的结构是深层结构,这样的课堂结构就会非常清晰。

活动线要做到活动丰富。认知过程需要用活动来支撑,课堂上要制造丰富多彩的活动。不同的认知阶段要有不同的活动、不同学生需要不同的活动、不同条件下需要不同的活动,老师要善于开发各式各样的活动。

情绪线要做到动力充沛。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学生的情绪,课堂上要制造丰富的情绪,比如快乐、挑战、成功等情绪体验。

资源线要做到资源精准。课堂上提供的PPT、教学案、作业都要设计得很精准。如果我们把这五方面都做好了,课堂就会变得不一样。

打造高质量课堂“六步曲”

怎么打造高质量课堂?

打造高质量课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是备出好课,相当于编剧。一部好电影,离不开好的剧本。同样,上课离不开备课。“课堂画布、七步成师”学习设计模型,是我开发的两个备课工具,用好了这两个工具,就可以备出一节好课。

其次是上出好课。上好课需要教师做好多个角色:演员、导演、主持人、人生导师、朋友等,每一个角色都需要多种能力。

除此之外,还有听出好课、评出好课、改出好课、写出好课。听出好课,是要多去听优秀教师的课,学习好的经验。评出好课,是叫同行和专家来评自己的课,把脉问诊。改出好课,在反思、同行评价的基础上,不断修改自己的课。写出好课,通过写反思、写案例、写课例、写论文,系统思考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写作是普通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分水岭。

以上六步,是打造高质量课堂的“六步曲”。

作者 | 刘静波(高质量学习研究院院长、成都市巴德美际学校学术校长、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学术院长)

来源 | 本文根据作者在第八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主论坛演讲整理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