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刘宝纯:耸起的是泰山,奔腾的是黄河

刘宝顺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新山水画派持续发展的重要代表。

他一生以“歌颂祖国、美化生活”为宗旨,深入多彩生活,描绘山河巨变,创作出一大批反映时代新貌的传世精品力作。其作品在中国画坛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对当今的美术创作和青年画家们的成长都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刘宝纯,1932年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幼时寒苦,强自砥砺,玉琢于成而为一代卓然大家。他用十年苦功,临摹大量古代名画,悉心研究各派的笔墨技法,如饥似渴地向优秀的传统艺术汲取营养,博采众长,打下了坚实的传统国画基础。远承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之治艺道统,近接近现代国画大师的“手传心教”。他的作品讲究虚实、粗细、藏露、收放,尤其善于应变,造险破险,因势造形,笔笔相生相应,灵活多变,运用自如。1978年,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刘宝纯的作品《山高水长》被作为国礼赠送住友集团,可见其作品之魅力。


刘宝纯认为,画家不应是画匠,只懂得一门、一派、一种方法,一个优秀的国画家应该懂书法、知格律,全面发展。他说:“书与诗是画之两翼,书法是画之风骨,诗词乃画之灵魂,只有臂膀坚挺,才能自由翱翔。”故观其画,画中有诗;观其诗,诗中有画。诗画交融,相映成辉。


天无尽头 | 191×486cm


不仅如此,他还倡导画家需要广博深厚的人文修养。因此,他将儒家的仁义之学、道家的自然之道、禅宗的顿悟之门和马列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融汇一炉为我所用,不断强化和充实自身学养,将传统艺术熔铸到不断发展的现实生活中去。他说:学习传统,旨在发展;深入生活,旨在提高。画家不能死学传统,而是要把身边的生活以艺术的眼光和手法凝聚到画面之中,才能使作品增添生动华滋之新风。


“泰山是我的天然宗师”。从20世纪50年代起,刘宝纯便踏上了泰山写生之路,创作出一大批反映齐鲁风貌的新山水画作品。其中《红透山谷》于1964年入选全国美展并获优秀奖。画面采用中景构图,突出了山谷之中层林尽染、丹柿飘香的丰收景象,改变了传统山水画水墨为上的审美准则;用大面积的朱砂点染柿林,渲染意境,并以果农穿插林间,使整个画面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作品的成功,在于通过健康明朗的画面意境,真实揭示了新社会制度给人们带来的新精神风貌。


20世纪70年代初的“文革”时期,在全国许多画家被批判、无人敢再画山水画之时,他却在黄河流域跋山涉水近万里路程,结合水利建设工程,沿途写生创作山水画百余幅。在直接面对真山真水的过程中,刘宝纯创造出全新的山水画表现方法和创作形式,给山水画注入了崭新的时代精神和生命活力,为中国山水画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写生归来之后,《黄河组画》的出版和展览,让全国山水画坛为之耳目一新。1971年,组画中的《花园口电灌站》,因再次参加了全国美展而举世瞩目。


蓬莱仙阁 | 191×486cm


此后,他又于1972年开始了淮河、海河流域的写生创作。这些以三大河流治理成果与景观为题材的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全国画界的普遍关注。钱松嵒对他说道:“我的画是老瓶装新酒,你的画是新瓶装新酒”,并由衷地感叹:“中国画的重点,转到山东了”。


深入生活,是刘宝纯一以贯之的创作宗旨。他大半生时间游历于祖国大江南北,登泰岱、临沧海、逆九曲黄河而上,沿万里长江而下,在名山大川中陶冶性情、开拓胸襟、积累素材。故其作品也孕育了浩瀚之气,积蕴蓬勃之机。他对黄河、淮河、海河三河流域以及泰山的描绘,表现了中原大地在20世纪下半叶以来发生的历史巨变。他的山水画也弥补了中国山水画史上对于泰山、黄河、大海表现的缺失,并通过传统笔墨与现实山水的有机整合,形成了具有中原人文精神的新山水画风貌。他无疑是现代山水画风的开拓者。


作为新山水画的开拓者,他不是单纯地在传统形式里加入现代建筑,而是着重反映自然与当代生活的关系,创作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意境的新山水画作品,形成了山水画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图式的转型。1978年初,刘宝纯受邀参加“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天安门、毛主席纪念堂、中国驻外使馆等重要场所创作了大批笔精墨妙、昂扬向上、大气、大美的鸿篇巨制。


不仅如此,他还将这种转型推向了世界。1987年,刘宝纯赴日本访问写生。其间,他以中国画家审美的角度,运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现代日本的山川风物:无论是巍巍耸立的富士山,还是迎春怒放的樱花树,亦或是京都、大阪的古城遗韵,都在他的笔下得到了诗情画意地表现。


东方红 | 145×365cm


“刘宝纯访日写生画展”分别在中国美术馆和日本中央绘画馆展出,观众无不为他高超的创新能力与艺术,造诣而赞叹。


1994年,“刘宝纯山水画展”在美国展出,海外美术界给予高度评价。休斯顿市授予他荣誉市民和亲善大使证书,迪肯斯市将1994年1月27日定为“刘宝纯日”。


1995年,刘宝纯踏上了台湾环岛写生之路,创作出将宝岛的无限风光和悠久的中华文明古迹融为一体的一批精美作品,并在台北举办“宝岛揽胜——刘宝纯国画展”。此次展览推动了两岸文化交流,加深了两岸同胞的手足亲情,可见他炽热的爱国情怀。


刘宝纯说,师法自然但不要被自然所束缚,勤于写生又不为写生所约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将美的景物融化于胸,成思于脑,意到笔随,自由地进行创作。这也许正是刘宝纯作品具备长久吸引力和恒久审美价值的秘诀。正如马克所讲,他总是怀着激情去揭示自然美,善于把自己从自然山水那里感受到的种种美的印象、意境注入作品的形象之中,以情感人,从而引起人们的共鸣。


昆仑秋色图 | 191×486cm


耄耋之年回溯艺涯,这位出身山东半岛最东端小渔村的艺术家,最常提及的关键词是谦逊、坚韧。正如他创作的《泰山旭日》《泰山苍松》等作品那样,泰山、苍松,是刘宝纯的艺术符号,也是他的人格镜像,象征了他坚若磐石、毅若苍松的高尚品质。贫寒与苦难没有使他屈服,反而造就了他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性格和敢于担当、不辞辛苦、不图回报的情操,让他始终具备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和入世情怀。


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地道山东人,一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刘宝纯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感,对年轻画家有着很强的影响力。他亦时时关注后辈画家的成长,不吝奖掖后学,这些是他责任意识与担当观念的另一个延伸。山东画家谈及刘宝纯,无不佩叹之至,尊崇他为守望和传承优秀文化、闪烁着爱国风范的画坛长者,是画家们心中的高山。正如李可染为他题写的“正道沧桑”四字,诠释了刘宝纯的艺术人生。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