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3月20日据福州晚报报道,半夜,妻子突然拳打脚踢,向眼角拳打脚踢,60多岁的王林受伤,好端端的妻子怎么从5年前开始比1年前更加暴力?
最近,她和妻子一起去医院一看,发现原来妻子患有睡眠疾病3354 RBD(睡眠行为障碍),发生了睡眠暴力。
丈夫“演绎”梦境
王依姆的老伴也是60多岁,夫妻俩关系和睦。但是,从5年前开始,王依姆发现老伴夜里做梦时,会“演绎”梦境,从身体抽动,慢慢发展成手舞足蹈、拳脚相向。近一年来,这种情况越来越频繁,甚至有时她莫名其妙挨了老伴一拳,或者被踢了一脚。她有时候被打得脸颊青紫,有时候还出现了“熊猫眼”。对于这些,老伴总是一脸茫然,又很过意不去,他只晓得自己总是做梦和人打架,而这梦,自己无法控制住。
无奈之下,前些日子,夫妻俩一起来到省立医院睡眠医学中心。通过一系列检查,主任医师魏世超判断王依姆的老伴患上了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
肌肉“开关”坏了
魏世超介绍,人们正常的睡眠结构周期有两个阶段: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期,两个睡眠期交替出现一次为一个睡眠周期,每夜通常有四五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90分钟至110分钟。其中,人们做梦的时期就处在快速眼动睡眠期。其间,人的骨骼肌最为松弛,此时的肌肉处于无法收缩、无法执行动作的被抑制状态。简而言之,大脑很活跃,手脚却“睡”着了,想动却使不上力气。
而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患者相反,他们控制松弛肌肉的“开关”坏了,还残存肌张力,就会将梦境付诸行动。
“患者的动作多为暴力性,如肢体抽动、惊叫、踢腿等;也有非暴力动作,如朗诵、进食、饮水等。”魏世超介绍,该病多在50岁以后发作,多见于男性,多数患者可以回忆起被人攻击、追逐等夜间不愉快的梦境内容,且总是参与梦境,并进行反击。
魏世超介绍,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并不少见,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0.5%,60岁以上人群则高达2%,即每50个60岁以上老年人中就会有1例RBD。
他提醒,除了药物治疗外,应对睡眠暴力的非药物方式有:睡榻榻米防止坠床;包裹家具的尖角,防止碰伤;把开水瓶等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的物件搬走;病情发作期间建议夫妻分床睡,以免一方被打。
对于在发病的情况下是否该叫醒患者,魏世超说,可以叫醒,包括梦游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