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秋分,昼夜平分。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指昼夜平分,还指平分了秋季。秋分日后,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中秋节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节日活动主要有文艺汇演与农事竞赛。
农业活动
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收割晚稻,准备油菜播种。
“三秋”大忙,贵在“早”字,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适时早播冬作物可争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越冬,为来年奠定下丰产的基础。
降水影响
自古有农谚说:“秋分秋不分,来年人吃黑。”所谓“秋分秋不分”的意思就是秋分节气的特征很模糊,该凉不凉,而且秋分距离八月十五又很远,还不下雨。如果秋分节气特征不明显,到了冬至时,就不容易下雪,而且到了明年春分时,很容易出现“倒春寒”。
无论是暖冬不下雪还是“倒春寒”,对来年的庄稼收成都有很大的影响。然而今年的秋分在八月十七,紧挨着八月十五,在酉月的三个酉日作用下,八月十五和秋分很容易下雨,所以今年的秋分是分得最明显的一年,也就预示着明年的庄稼收成会比较好。
俗话说:“秋分日晴,万物不生”,就是这个道理,意思就是秋分不下雨,之后雨水就会较少,很容易出现旱情,所以秋分应该下雨。
传统习俗
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而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竖鸡蛋
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客家人有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制作方法和春汤一样,和鱼片一起制成秋汤,春分的顺口溜也就变成了“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放风筝
秋分期间还是客家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
送秋牛
秋分时节,民间挨家挨户送秋牛图。送秋牛其实就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便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