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秋的主要内容专题之二十四节气(13)立秋

“乌鸦哭散玉平空,枕头凉风。秋声中睡觉无处可寻,在万溪梧桐月明中。

”一首《立秋》道出了"落叶知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秋"指暑去凉来,天气亦由热转凉,但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尚未出暑,故有“立秋过后,还有二十四只火老鼠”之说。"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标志着秋天开始到来,气温开始逐渐下降,农民迎来丰收的季节,预示着收获的开始。

立秋和立春、立夏一样,不是说立秋就是秋天了,因为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不在立秋,温度的下降并不是立竿见影。俗话说“秋后一伏,汗死老牛”,所以立秋之后的半个月左右,炎热的天气还会持续,所以有“秋老虎”之说。不过毕竟是立秋了,天气转凉是大的趋势,天气有了早晚之分,温差变大,夜间开始有了阵阵凉意。

在古代,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

“一候凉风至”,指“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意思是说立秋以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经不是暑天的热风了,天气也开始呈现转凉的趋势了。

“二候白露降”,指“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意思是说早晨起来,大地上开始有雾气产生了。

“三候寒蝉鸣”,指“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寒蝉开始鸣叫,说明天气真的开始变冷了,寒蝉之于秋天,就犹如布谷鸟之于夏天,都是一种信号。“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杜甫的《立秋后题》就昭示了这一点。

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会祭祀土地神以庆祝丰收。立秋前后气温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 “立秋”这天还在中伏,酷暑并没有过去,但会由夏季的多雨湿热慢慢过渡向秋季少雨干燥气候。“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可见立秋节气对农民的重要性。

立秋还有“贴秋膘”“啃秋瓜 ”等习俗。“一夏无病三分虚”,经过炎热的暑期,身体大量消耗,立秋后就要适当进补,在吃食方面要定时定量、润燥强体,多吃些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民国时期的《首都志》中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

“夏未尽,秋已至,暑去凉来,一叶知秋”夏去秋来,疫情无情人有情,防控常态要重视。“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一个转身,夏天便成了故事;一次回眸,秋天便成了风景。四季轮回又是一季,所有遗憾终将过去,愿所有美好都不期而遇!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