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的知识问答】「公基积累」全面探析二十四节气历年真题,深度理解考点

大家都知道要学公共基础,可以说是江湖白晓生,涉猎范围很广。

我第一次学到公共基础知识节气这一块时,觉得特别有意思。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西汉问世的《淮南子·天文训》完整地记录了全部二十四节气。它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春雨惊春清谷天(春)、夏满芒夏暑相连(夏)。秋处露秋寒霜降(秋)、冬雪雪冬小大寒(冬)”,分别对应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短短的二十八字,但是里面蕴含的考点和人生哲理数不胜数。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反映季节的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5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小暑-大暑-处暑”表明了温度从低到高再转低,“小寒-大寒”表明温度越来越低;“雨水、谷雨、小雪、大雪”等4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等3个节气表明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与降水相关,但实质上反映了温度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零摄氏度以下,露水则凝结变为了霜。小满、芒种反映了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惊”为天上初雷,“蜇”为地下蛰虫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二十四节气的特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历年真题

1.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说法错误的是( )。

A、雨水、谷雨反映降水现象

B、立春、春分反映季节变化

C、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

D、小满、芒种与农作物成熟和收成相关

正确答案:B(选非题)

解析:A项正确: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为雨水、谷雨、小雪、大雪;B项错误:立春、春分都属于春季,没有反映季节变化;C项正确:惊蛰、清明都是春季的现象,惊蛰表示春雷惊动了地里冬天蛰伏的动物,预示着春天的开始,清明表示天气晴朗,草木繁荣,都是自然物候现象;D项正确:小满表示带芒的作物开始饱满,芒种表示有芒作物成熟,两个节气与农作物成熟和收成相关。

2.下列属于二十四节气中最热的节气是( )。

A、立夏 B、夏至

C、小暑 D、大暑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正确:夏季是最热的,夏满芒夏暑相连,其中立夏是夏季的刚开始,逐渐温度升高,大暑是夏季温度最热的时候。

3.下列关于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先后排序,有误的一项是( )。

A、立春一谷雨一惊蛰一清明

B、立夏一小满一夏至一小暑

C、立秋一处暑一白露一寒露

D、立冬一大雪一冬至一大寒

正确答案:A(选非题)

解析:A项错误:春雨惊春清谷天,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谷雨应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清明在谷雨之前。B项正确:夏满芒夏暑相连,即立夏-小满-芒种-小暑-大暑;C项正确: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D项正确: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4.下列属于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是( )。

A、大雪 B、冬至

C、小寒 D、大寒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正确:大寒是最冷的节气,冬雪雪冬小大寒,天气逐渐转冷。

5.天气转暖,冬眠动物苏醒的节气是( )。

A、立春 B、谷雨

C、惊蛰 D、春分

正确答案:C

解析:C项正确: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快哭了]更多公考内容,免费课程,快来关注@小乔知公考!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