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遇到过一个大基地,它对自己的定位很明确,要做精品。我们修了很好的路,我们建了很好的设施,对技术人员来说,我们的要求也是最贵的,对投入都投入了精品,所以我们的葡萄要出来保证精品。
好马配好鞍才能出精品。当时我感觉没问题,道理上是说的过去的,但过几年我去寻找这个基地的时候,这个基地竟然不存在了,解散了!当时内心很有感触,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论人员管理,老板是企业出生,编制了极为详细的人员分工与管理表,论理念,也是采用工厂理念。也算是比较先进的理念,但为什么没得到好的结果。
后来于很多人聊天过程中,有的人给我的答案是他运气不好,没有选好地;有的人给我的答案是按照工厂经验搞农业是不行了;还有的人给我的答案是他懂什么种葡萄。但最让我信服的一个答案是他还是定位上出了问题。
有个基地是这样给我解答这个问题的:对于基地其实懂农业的不多,往往都是其他行业转行过来的,感觉学到的那一点点知识很先进,要做精品,不是不对,如果你没有好的销售渠道,没有独特的优势,你就定位什么都做高端,那就是在做梦。
现实中有独特销售渠道,有独特优势的基地很少,还是跟风的占多数。如果你刚好处于跟风的基地,那你做精品的能力还不如小户。如果正好处于这类的基地,我建议他们追求高端的同时不如考虑做效率,做投入产出品比,以往我们基地理念先进,技术上相对小户有优势,但目前这种优势越来越小,甚至小户上很多地方已经超越了我们。如果没有自己优势又去做精品那风险就太大了。
当时对这个观点没在意,后面想想,这不就是很多大型基地的写实吗,大基地的优势不就是规模化和效率化和标准化吗?但目前很多大型基地还是按照小户的经验去操作,不说什么都是最好的,很多连自己的一套理论都没形成,对于产品试来试去,对于管理也是变来变去,这和小户的区别在哪里,很多就是小户管理模式的放大而已。
这样一对比,很多小户的优势反倒大,因为承受风险较小,小户灵活,有足够人力支撑,在做精品化方面反倒更有优势,尝试新品种、新方式、新管理模式的几率高很多,所以很多小户技术由于基地也并不奇怪。
这样就改变了我以往的认知,以往技术的推动是靠基地推进小户,基地由于引入在外学到新的方法、新的模式来改变传统农业,但因为基地的规模化,变化太难。一旦新方法、新模式小户学习之后,由于小户的灵活性,改良方法、模式的几率大,反过来很多小户超越基地也就很现实了。
综合分析来看,基地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做效率,做投入产出比,用规模降低投入,用标准化降低风险;小户的发展方向在做精品,做创新,做特色化。
不知大家是否同意这个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会议信息:
针对现代化园区出现的品种选择、种植技术、生产管理、团队建设、技术工人、政府补贴、果品销售等难点、痛点,191策划的“第二期葡萄经理人培训班”将于2019年1月7日-10日在四川成都举办,名额有限,欲报从速!
会议联系人:温泽泽(手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