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以阴阳合力和现在的阳历相当的阳历是推测太阳运动周期的历法。
我国传统阳历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六十年一循环)和二十四节气表示。二十四节气是一个融天象、物候、时令等知识为一体的系统。处处体现了古老的中华智慧,既能指导农事活动、生活时序,又可以用以防灾避疫、养生保健,引导中国人形成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季节的变化;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昼夜长短;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气温的变化;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的变化;白露、寒露、霜降表现天气现象。小满、芒种是对农业生产活动的总结;惊蛰、清明反映的则是自然物候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美图
立春
立春
惊蛰
惊蛰
雨水
雨水
清明
春分
谷雨
立春
夏至
大暑
立秋
处暑
霜降
小寒
立夏
小满
大雪
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