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他们冲破了100年的灰尘,穿着青衬衫,面无表情地打破了门把手。(威廉莎士比亚)。
——吴晓波《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
世人眼中繁花般的上海,根植着民族企业家冲决罗网的生命气象。
他们是发明“七七棉纺机”的穆藕初,是凿船沉江阻隔日军的虞洽卿,是让中国人告别洋面粉的荣氏兄弟。
将近一百年前,吴晓波笔下那些身着长衫的民族企业家汇聚在苏州河畔,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交响成中国民族企业家的黄金十年。通江达海的母亲河,机声隆隆的运转中,一座座货轮驶来运往,回荡着一个民族实业兴国的自强之梦。
凝练为民族工业的脊梁、一座城市的荣耀底色。
时光一去百年,贝润生、周宗良、吴同文们的故事沉淀成永不落幕的传奇,又一个被称作“染料大王”的民族企业担当起城市更新的使命,在大国崛起的风潮中与“一江一河”的宏图下,将对上海的深情根植在苏州河畔。
历史在此间穿越,民族企业家逐梦不息。在上海总商会、龙盛•新泰1920修旧如旧的历史肌理中,过往的荣耀被重新拾起、小心珍藏,而在龙盛·福新里那些大师匠造、直插天际的云端住宅中,未来流光溢彩,世界再次为之仰望。
苏州河畔,民族工业的摇篮
“机器的轧轧声昼夜不绝,苏州河里运麦装面的船只更是川流不息。”——吴晓波
1843年开埠后,伴随苏州河南岸租界的兴起和北岸铁路开通,苏州河取代南线内河航道,成为上海与长三角城乡连接的“水路大门”。与租界一桥之隔的苏河湾地区成为近悦远来的投资乐土,缫丝业、面粉业、印刷出版业在此聚集,一跃成为“华界工厂发源之大本营”。
为什么民族企业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集体投身开厂潮?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仲富兰曾做出解释:1895年甲午战争战败后,《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为了增加税源,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可以说,最早的民间工厂是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诞生的,“设厂自救”、“实业救国”,是工厂创办者们的一腔赤诚。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周武介绍;苏河湾地区的印刷业以商务印书馆和大东书局著名;缫丝业在1929年达到78家工厂,占上海市丝厂总数的70%以上;面粉业,荣氏家族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面粉厂——福新面粉厂即设在苏河湾光复路。
在租界外商洋行的夹缝中,第一批中国实业家创办的工厂棋布苏州河畔,让“洋布”、“洋面粉”逐渐淡出中国百姓的日常,将农耕大国拽入工业文明。
百年图强,从食土民族到中国制造
“吾辈之主务,乃为开创国人使用国货之风气。”—张謇
沧桑多难的近代中国,一个个民族企业家崛起于荒原,用工业实力与中国制造,推动一个民族百年进步的历程。
1918年,范旭东创办了亚洲第一座纯碱工厂,并与1926年费城万国博览会摘得金奖,而在此之前,他刚刚研制出含氯化钠90%以上的精盐,让中国人摆脱“食土民族”这一饱含蔑视的称号。
几乎与范旭东同时,出生上海的穆藕初相继开办德大纱厂、厚生纱厂等,这个曾率中国代表团参加第一次太平洋商务会议的上海总商会会董,在抗战期间发明“七七棉纺机”,改善后方物资匮乏的同时,提醒人民勿忘七七事变之耻。
同样在1910年代,在苏河湾地区,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福新面粉厂。“生于风雨飘摇之世”的荣氏兄弟,“一生以民生衣食、振兴实业为职旨”,出产的面粉占了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成为赫赫有名的“面粉大王”。
在“面粉大王”、“棉纺大王”之外,当时的上海滩,还云集了四个赫赫有名的“颜料大王”,贝润生、周宗良、吴同文、邱氏兄弟,其中贝润生即贝聿铭的叔祖父,家族陶染下,这位建筑师开始了对城市的思考。
时光一去百年,快速发展的中国已构建起庞大的工业制造体系,中国制造成为世界上认知度超高的标签,张謇们实业兴国的梦想,照进现实。
在中国精细化工百强榜上位列第一的中国500强企业龙盛集团,在并购德司达后,成为全球超大的纺织用化学品生产和服务商,拥有其21%的全球市场份额和1800多项行业专利,代表全球染料制造的超高水准,是名副其实的“染料大王”。
龙盛科技工业园
德司达美国Reidsville工厂
从一百年前的办厂兴国对抗“洋布”、“洋碱”、“洋面粉”,到如今的海外并购全球布局横跨几大洲设立工厂,将中国制造输出世界,筚路蓝缕的中国企业家,看到了“梦想中的未来中国”。
一条商脉,在大国崛起的风潮中逐渐清晰起来。
上海,一座商道精神筑造的城市
民族企业家的自强与担当,是城市荣耀的底色。
城市的发展,与实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1881年,华商黄佐卿投资白银10万两,在苏河湾创办上海第一家民族机器缫丝厂公和永缫丝厂;一年之后,上海首次试燃15盏电灯,其中有7盏位于苏河湾的礼查饭店内,黄浦江与苏州河的交界处,被视作上海现代化的原点。
这是一座商业精神筑造的城市。在四川中路,“火柴大王”、“水泥大王”、“企业大王”刘鸿生在1930年建造的中国企业银行大楼更名创业大楼;在延安东路,吴麟书、荣敬宗等人发起的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如今是上海自然博物馆所在。
从南京路的四大公司到苏河湾的民族工厂,一座座灯火闪耀的大楼、一间间机声不息的工厂,都饱含着民族企业家聚沙成塔的奋勇与对城市的殷殷情意。
百年繁华,百年逐梦。在民族复兴的宏图中与上海问鼎全球卓越城市的壮志里,新一代的企业家担负起实业兴国的伟业与城市建设的责任,区别于一百年前的平地起高楼,留给当今企业家的重任,是城市更新。
2016年,有近百年历史的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原永安公司新泰仓库,经过龙盛集团一年多保护性修缮和功能更新,从历史的灰烬中打捞出来,华丽变身为总部办公大楼。
新泰仓库位于苏河湾,这里拥有10多幢优秀历史建筑,由于修复费用昂贵、修缮后的建筑使用范围等受到相关法规约束,之前参与历史建筑保护性开发的,均为大型国有企业。如,1915年建造的上海总商会、1933年建造的淞沪抗战纪念地四行仓库等,均由华侨城、百联集团等国企进行保护性开发。
2014年,正在上海参加旧区改造的龙盛集团,主动请缨参与新泰仓库的保护性开发利用,投资5亿多元,成为沪上首座民营企业成功参与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和城市功能更新的案例。
历史在这里轮回。苏河湾,这片回荡着民营企业家赤胆深情的土地,在民营企业不吝成本的修复、整治与建造下,破茧重生。
苏河湾,跨越百年的荣耀传承
“实业发达,人民安居乐业,便是我个人梦想中的未来中国。”——穆藕初
2018年,《上海2035》规划颁布,苏河湾与外滩、新天地被列为上海中央活动区(CAZ);2019年,上海市“一江一河”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苏州河中心城段将在2020年前实现贯通,与黄浦江一道,被打造成世界滨水区。
根据规划,黄浦江承担城市客厅功能,苏州河则更强调生活气息——它是多元功能复合的活力城区,是尺度宜人有温度的人文城区,是生态效益超大化的绿色城区,是亲切和谐、引人向往、与市民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滨水场所。
在这片上海商道精神与工业文明的滥觞之地、荣耀项链圈起的一流滨水空间,龙盛集团传承前辈们的英雄梦想,将民族企业对城市的关照与深情,写入土地。沿着苏州河,布下熠熠闪耀的三个项目—龙盛·福新里、新泰1920、龙盛华兴新城项目,助力苏河湾晋升全球卓越城市的中央活动区,打造有历史温度的生活场域。
龙盛·福新里位于荣家福新面粉厂旧址旁,民族企业家对于民生的思考与投入,隔着百年光阴在此一脉相承。三大知名设计团队共同执笔,4栋高层及叠加构成的错落有致的美学格局,呼应城市高与低、新与旧、中与西交相辉映的混搭魅力,最大尺度饱览苏州河一线美景,饱览民族工业摇篮向一流滨水空间的演进、荣耀项链之上的百年梦圆。
那是《上海2035》规划中的“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那是穆藕初梦想中的“实业发达,人民安居乐业”;那是一座城市用几代人的执着奋勇拼搏而来的美好生活;那是母亲河的臂弯中,崛起荒原的百年家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