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草原白酒厂址电话,干货看这篇!芝麻香型:话说当年的集宁名酒“纳尔松”

乌兰察布市济宁区景色

如果说80年代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哪种酒最有名,我想很多人会说是济宁制酒厂生产的“纳尔松”。

其珍贵稀有程度,不是我等普通平民百姓能享有的。包括小编在内,估计很多人只是听说过,但是没见过,更也没喝过。

之所以现在说这种曾经的地方名牌产品的珍贵、稀有,是因为这种酒系出名门,是我国白酒界泰斗沈怡方先生主持研制的第一个产品,第一个“芝麻香型”白酒。

一、纳尔松酒的酝酿

纳尔松酒当初的酝酿,离不开两个人,其中的一个人,虽然已经于2017年去世,但是,他在我国白酒界,那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要聊纳尔松酒,先得说说生产它的集宁市制酒厂。

集宁市制酒厂始建于1949年,是乌兰察布盟地区成立最早的国有企业之一,当时称为平地泉镇制酒厂。集宁市制酒厂厂址最早在桥西,厂房是破旧的土坯房,设备原始落后,是由几家私营小手工制酒作坊合作经营而成的。当时只有31个工人,年产值仅3万元左右。1958年8月12日, 厂址由桥西迁往桥东解放路,企业有所发展,具有了小规模的制酒能力,年产白酒200多吨。但生产过程仍然原始粗放,全靠人工完成,劳动强度较大,产品仅有以薯干、玉米为主要原料的散白酒,销售由集宁市糖业站统购统销。

进入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全国市场开始日益活跃,制酒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单一散白酒已难以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集宁市制酒厂处在困境中,几乎没有--种酒能在市场上打响,企业连年亏损,工厂面临倒闭的危险。

面临这种困境,当时集宁市制酒厂的厂长李景如是个有想法的人,于是他找到了上面提到的后来我国白酒界的神级人物沈怡方。当然,李景如找寻沈怡方肯定不是一帆风顺,如果就象咱们唠嗑拉呱这么容易,那世界上也就没有种种传奇故事了。

沈怡方

沈怡方(1933—2017),江苏海门县人,我国著名白酒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沈怡方早年就读于华东化工学院(今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合成专业,1953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内蒙古轻工科学研究所。用我们今天的眼光和标准来看,一个南方大学生,分配到了荒凉的内蒙古,沈怡方命够苦的。内蒙古当时的化工工业体系非常薄弱,没有合适岗位,于是沈怡方被指派到当地的酒厂去搞化验。

如果沈怡方当时也象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就此心灰意冷,每天唉声叹气,到时候找个我们当地人的女人,心情不好了喝点散酒,就此沉沦,一辈子也就无声无息地过去了,当然也就没有纳尔松了。

人就怕用心,就怕一个钻研。大概是沈怡方作为一个南方小青年,轻工所没事干,就到酒厂搞化验,感觉咱内蒙的烧酒又苦又辣也是个“猫儿挖心”,一点都不好喝,就想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搞出个名堂来,起码自己喝着要舒服。

于是,这一时期,由沈怡方主持,在全国率先组建了内蒙古白酒麯种站,取得了通风制麯、酒精串香、剖析白酒芳香成分等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结束了内蒙西部地区无优质白酒的历史。“文革”开始后,沈怡方的研究工作被迫中断,直到1974年,沈怡方才开始再度着手研究提高液态发酵白酒质量的课题,研究成果在1978年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先进个人奖”。在集宁“纳尔松”酒的开发过程中,沈怡方试制出了“芝麻香型”白酒。

沈怡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指导试制的纳尔松酒大获成功,当时已经改革开放,于是在1981年,江苏老家就把他请了回去。沈怡方回到江苏老家后,任江苏食品发酵研究所主任,江苏省轻工食品工业公司总工程师,指导开发了4种白酒,都先后获得了国家优质酒的称号。可以说,没有沈怡方,就没有今天洋河大曲的辉煌;或者更进一步,今天我们这样假设,如果集宁制酒厂是在江苏,或者是在南方的其它地区,说不定纳尔松酒现在就成了国家级名酒了。

二、纳尔松酒的取名

“纳尔松”,汉译为“青松”的意思,象征着集宁市制酒厂象青松样长青。纳尔松酒的取名,来源于集宁的霸王河。

霸王河蒙语名为纳尔松郭勒河。纳尔松郭勒河汉语意思为“松林河”,发源于阴山南麓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哈达图乡石门口的纳尔松宝力格(汉语意为松树泉)。因为古时候这里青松参天,故起名为纳尔松泉。

纳尔松泉晶莹清澈,蜿蜒向东南流经卓资县的官家坝,入拉陶营至察哈尔右翼前旗三岔口,与王盖苏鲁克发源的可尔善宝力格汇合,经沙毛营进入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北郊,流经集二铁路大桥至乔家村,转入东南经察哈尔右翼前旗注入内蒙古的八大淡水湖之一黄旗海(蒙语称贺日尼淖尔),全长95公里。纳尔松郭勒河呈弓形,自西向南绕过乌兰察布市郊,绵延百里,哺育着千顷良田。

纳尔松郭勒河源头纳尔松宝力格附近有个村庄叫官家坝,另一个源头阿尔善宝力格(汉语意为神圣的泉水)发源于王盖苏鲁克,即现在察哈尔右翼前旗三岔口乡的阿尔善营。早在清末, 清政府招民垦田,有许多汉族农民从内地来纳尔松郭勒河流域谋生。他们将纳尔松河两个源头的村名各取尾首一字,即官家坝的“坝”字,王盖苏鲁克的“王”字,就成了“坝王河”,以后人们又从字音上习惯称作“霸王河”。

三、纳尔松酒当年的辉煌

纳尔松酒以小麦、高粱、豌豆为主要原料,以阴山山脉优质含锶矿泉水为母液,通过180多道生产工序精心酿制而成。其酒色泽澄清透明,味美可口,酒质纯净细腻,并带有芝麻和蕉香味道,是首创的“芝麻香型”白酒。

1978年纳尔松研制成功,1979年头一批“纳尔松”瓶装白酒投产上市后,立刻受到消费者青睐,顿时被争购一空。于是制酒厂开始大批生产“纳尔松”酒,但还是供不应求。一时“纳尔松”酒闻名遐迩。1981年,“纳尔松”白酒获得了国家专利,同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连续几年被评为全区优质产品。“纳尔松”白酒自从投放市场以来,屡获国内国际大奖,1984年被列为部优产品,并获轻工部酒类质量大赛铜杯奖,成为当年乌盟地区一件大事被载入史册。1991年全区一轻(“一轻”,计划经济时代的名词,一轻指国营所有制的轻工业企业;二轻是集体所有制轻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大赛中被评为“特等奖”,1994年在美国新泽西州大洋城举办的《94国际东方食品暨餐馆供应展》中获特别大奖。

1984年,“纳尔松”白酒技改工程峻工,白酒生产能力达3500吨,厂容厂貌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酒厂占地面积5.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制酒、灌装达到半自动化生产程度,职工人数达6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余人,成为西部地区规模较大,技术、检测手段先进的国有制酒企业。产品除供应集宁、呼和浩特及周边市场外,还远销北京、天津、东北等地区。

当年荣获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的“纳尔松”酒

四、衰败、整改和破产改制

闻名一时的纳尔松酒,后来却由于管理不善,质量下降,产品滞销,造成连年亏损,再加上酒厂工人偷盗,特别是保卫人员监守自盗,酒厂再度濒临绝境。内蒙古区内市场很快被“宁城老窖”和“河套陈缸”“白沙液”等占据,集宁市酒厂库存急剧上升,销路越来越窄,连集宁市民也喝外地酒。到1990年底, 酒厂银行贷款外债高达1780万元。全厂职工开不了资,只好发酒顶工资,人心涣散,厂子背着庞大的债务。

在这种情况下,1990年1月5日,政府决定让李景如再度出山任酒厂厂长,希望能挽救酒厂。李景如上任后,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艰难地扭转了局面。

但由于此前的纳尔松酒基本上处于烂大街的程度,李景如无奈只好再起炉灶换牌子。陆续推出了“华宁老窖” 、 “华宁液”、“卧龙陈酿”、“虎山牌”、“特制二锅头”、“喜凤”、“华风”、“满都海”、“特酿”等白酒,但基本上只是在集宁地区有市场,为人所称道,已经达不到当年纳尔松那种火热程度了。

1999年,集宁市制酒厂破产,重组为私营“纳尔松酿业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