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梦见有人抬棺材〉梦见有人抬棺材经过?

前言:笔者第一次听到“吞元气”的故事时,从王瑞元老师的故事中得知,感到惊讶。

后来又和陶棣华老师一去拜访作者潘以端先生,也在《凤凰故事会第32期-吞圆记》讲过(当时讲的不好),但一直没有把它改编成微信版。

前天把“黄岩民间故事-分嫁岭”改编成微信版之后,就定下心接下来就是整理“海门乃崦岭-吞圆记”故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地点都是发生在山岭,内容更是万分精彩!

▲里长与潘以端先生(摄于2017年5月12日)

吞圆记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清末民初,海门西门桥边小木匠家。

一、收账回来遇凶杀

宣统二年(1910)腊月初三,临海城关德清巷口“陈宝源鞋庄”账房林清德,按惯例背着钱袋出门收账。腊月二十,他从杜桥、涌泉、章安、前所等地收账回来,经过海门准备回家,渡船靠岸时天已傍晚,他在吊桥头吃了一碗汤面后,

加快脚步往城南乃崦岭方向走去。

林账房五十出头,家住下陈水陡村南街口,按步行速度约二小时可以到家。在他走到天主堂东侧的财神庙门前时,背后跟上一位男子。此人叫杜二友。杜二友生性好逸恶劳、贪吃懒做,并喜嫖赌,已三十岁了还是光棍一条,这天下午他在财神庙门口赌博,输得精光,弄得身无分文,晩饭亦无着落。

此时聚赌的人已散,他正蹲在财神庙门口窥视着路过行人,准备趁人不备进行抢劫。突然间见身边背着钱袋的中年男子从眼前走过,便悄悄地站起随后跟上,不一会就来到乃崦岭北面山脚,乃崦岭杂草从生,人迹罕至,是个僻静的去处。

杜二友窺视四周无人便从路边捡起石块,迅速追到林账房身后,举起石块往林的头部猛击下去,林账房毫无准备被突然一击,立即昏厥倒地,杜二友又从旁边捡起大石块,猛击林的头部,顷刻间,林的头壳破碎脑浆飞溅,一命呜呼。杜二友拾起钱袋,一看,不觉喜出望外,钱袋里有二十多块银元、上百枚银角及数百枚铜板。

正在他拔脚想逃时,一转念心里志忑不安。尸体丢在此处,天亮后定会东窗事发,官府追査下来要掉脑袋的,于是他决定趁夜色昏暗时转移尸体灭迹,他把钱袋拴上腰间背起尸体往水仓里坟地走去。虽然乃崦岭至水仓里路程不到半里地,可是他把尸体背到坟堆时,已经汘流浃背全身湿透。

就在他抛下尸体坐下休息一会时,突然眼前一具棺材在抖动,做贼心虚的杜二友以为有鬼在作祟,吓得冷汗直冒,拔脚便逃,正在这时,他听到棺内有人在喊救命,听声音是女的,他半信半疑地上前几步细听,棺材内确实有人在喊救命,听声音女人还挺年轻。

他壮着胆上前细看,发现此棺极其简陋,于是扳着盖板举起足用力一蹬拉开了棺盖,只见棺材里慢慢坐起了一位年轻的女子,杜二友对自已说,这不是在做梦吧!

此年轻女子怎能被葬在乱坟岗呢?故事却要从另外一头说起。

▲乃崦岭地图(来自百度截图)

二、小木匠家童养媳

此女子叫周香云,现年十六岁,东山后街头人,六岁死母,九岁亡父,从小由外婆抚养长大,到十四岁那年,经人介绍给海门西门桥边的木匠店里做童养媳,男家共三口人父亲王忠来,母亲钱氏,忠来因家景贫寒,到二十八岁才娶

钱氏,婚后生有一子叫宝贵。

宝贵亦像其父,身材不高,忠厚老实,从小跟父亲学木匠。当地百姓称他为小木匠,父子俩专千活不管事,独钱氏既多嘴又贪管闲事,且为人刻薄,话语尖酸,家庭权力集掌一手,自从香云进他家后,每天起早摸黑忙于繁重家务,吃的剩菜杂粮,有时还要遭钱氏打骂。香云常叹息:我命真苦!

▲本文“主角”-硬擂圆,又名冬至圆

三、香云吞圆险丧命

就在年二十下午,他家里做冬至,钱氏买了鱼、肉等菜,叫香云一起烧,还要做些硬擂圆(台州一带的小吃,用红糖、豆黄粉粘贴在糯米圆外面),准备晚餐吃。

下午五点多钟,父子做工还未归来,钱氏又出门管闲事去了,香云因中午吃了早餐余下的蕃莳粥,又干了一个下午的活,肚子饿得咕咕叫,便顺手拿来一只硬擂圆往嘴里塞。

说时迟那时快,刚巧这时,听见钱氏从外面回来,她吓得将刚塞进口的圆拼命往喉咙里吞,可怎么也吞不下去,圆一下卡在喉咙,堵塞气道香云眼白一翻就昏厥过去了。

这时宝贵与父亲也从外面回来,父、母、子三人一看,香云直挺挺倒在灶前,叫叫不应,推推不动,脸色苍白,气息全无,也都目瞪口呆,主意全无过了一会儿钱氏开口说:死了也就死了,得赶紧葬算了,年关将到,被人家知道,闹得尽人皆知,一家不得安生。

正吓得没有主意的木匠父子俩被她一句话提醒,于是立即动手将家里旧木板,拼凑做成一具简陋的棺材,把香云放进去,趁天色转黑,两人偷偷地往水仓里坟地抬去。

父子俩刚把棺材抬到西门桥时,由于桥面地湿,脚一滑连人带棺材翻倒在桥面上,父子俩顾不得摔伤疼痛,慌忙爬起又抬,刚抬到大校场附近,后觉棺材内有响动,以为鬼在作怪,吓得魂魄飞散,就硬着头皮加快脚步把棺材抬到水仓里坟堆往空地上一放就跑掉了。

再说,被圆堵住喉咙的周香云在棺材被一碰摔在地上时,圆慢慢从食管中滑落下去再父子俩抬着棺材摇摇晃晃,气就慢慢地通起来,当周香云苏醒时,已在荒无人烟坟地间,她拼命喊救命,却无人来搭救就在她绝望时,杜二友掀开棺材救了她。

在杜二友花言巧诱骗下,香云为了报答救命之恩,表示愿意跟杜二友走。为了彻底掩盖自己杀人的罪行,杜二友叫香云帮他将林账房的尸体抬进棺材,依旧盖好,然后两人趁着朦胧月色,远走高飞。

四、命案颠倒枉坐牢

第二天(腊月二十ー)清晨,在崦岭北边山脚的石板路上,人们发现头骨碎片及大片血迹,当即告上官府。差役侦查后,确证有人被害,但调查周围村落及附近居民,均无人失踪,又无发现尸体,故暂时将这事搁在一边。

约五天后,临海城关德清巷口“陈宝源鞋庄”店主陈炳泰,发现自已的账房去杜桥、涌泉、章安、前所等地收账,已失踪多日,向台州知府告了状。知府责令海门守备黄敬业(徽州人)査办,黄守备立即在海门及海门周围清查、并到处张贴布告。

次日黄守备接到吊桥头面店店主举报;在腊月二十傍晚,林清德账房从前所过渡回海门,在他店里吃了一碗汤面(林账房是该店老客,每到海门总要到他店里吃面),据店主说:林账房吃面时说因儿子生病数日,今晚顺便到家里去一次,明日就回临海。”

接着又有人举报:西门桥边的小木匠家,在腊月二十傍晚,父子俩趁天黑,慌张地抬出一具棺材。

故黄守备派差役将小木父子叫到大衙门内审问,经小木匠父子交代:在腊月二一晚,因儿媳偷吃硬擂圆时,正值婆婆从外面回来,怕遭打骂,一口吞下硬擂圆,阻塞咽部,气绝倒地而死,她是童养媳无需特别葬礼,又怕邻居及旁人非议,在慌乱之下拼凑些旧板,钉好棺材,抬到水仓里坟地埋葬。

官府派差役立即带他们到坟地开棺验尸。当打开棺盖时,发现棺内尸体不是周香云,而是失踪多日的林清德。于是立即把小木匠父子关押起来,经多次提审亳无结果,对于木匠父子来说,真是横祸天上来,冤枉难辩,他们一再认定死者是周香云,其他一无所知。

官府据多方面调查,他们的确没有作案时间,并于林账房的死因及怎样将女尸转移为男尸确实一时无法査清。地保及周围群众均反映该父子为人老实,不大可能干这种伤天害命事。黄守备经几次审问,也看他们是老实人,但在没有抓到真正凶手之前,也只好委屈他们,将他们关在大衙门班房内。

五、贼性不改露马脚

十年后,已到民国年间,黄敬业已调到江山县当县长,有一天因公事要到偏远集镇,由于交通不便,路上土匪又多,故乔装打扮成商人,带待从数名,坐轿前往,因路过一乡镇时天色已晚,就住在这镇里南街口饭店里。

晚饭后,黄县长与女店主闲聊时,注意她的一口海门语音,当问到她老公时,女店主流着泪说:“我老公比我大十五岁,没有小孩。他性格暴躁,每天外出赌博,夜里常常不回家,专门与镇上不三不四女人鬼混,我不能讲他,否则就会遭毒打。

每天辛苦挣来几块钱,还不够他花。我跟他生活十年,就是打骂十年。这两间楼房是我家在十年前买的,因他吃喝嫖赌,家庭亏空。三年前把房子卖给人家,目前是向对方租来开饭店,总算勉强过度日子。”

黄县长听了这段叙述很同情她,故又追问下去你的原籍哪里?为何到这里开饭店?她说:“我是台州海门人。”并把自已怎样做童养娘到小木匠家,怎样遭到钱氏虐待,怎样肚饿吞硬擂圆后不省人事,怎样醒来发觉自已在棺材内被杜二友救出,怎样被他花言巧语骗为妻子、俩人怎样辗转来到江山县这镇上买屋做生意…等。可万万没想到他贼性不改,变本加厉,比以前更坏,说着说着痛哭流涕。

黄县长立即意识到,他十年前在海门当守备曾经办过此案。却一直未査到元凶,成了悬案。想不到凶手就在眼前,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第二天,黄县长不动声色地离开这家饭店,迅速办完公事,回到县城后,立即下令逮捕杜二友。

六、拨开乌云见天日

杜二友归捕后,立即进行审案。狡滑的社二友,以为此案己过去十年,当时所做的事是天衣无缝的。故在公堂上百般抵赖,谁知黄县长对他的案情却了如指掌,再加上周香云在公堂上作证,在铁的事实面前,只好低头认罪,并交代怎

样杀害林账房抢劫钱财,怎样转尸,怎样骗香云逃到江山县等事实。

半月后杜二友被押解到海门,约二十天后在海门城门头杀头,这天正好是古历六月初四,万里无云、烈日当空,下午四时多,围观群众达二千多人,当杜二友押上断头台时面如士色,时辰一到,郐子手举刀砍杀时,全场不约而同拍

手称赞,说:“这是报应。”

关在班房内的小木匠父亲已病故三年,钱氏在丈夫及儿子坐班房后,次年就患中风半瘫症,在五年前病故。留下只有小木匠王宝贵,判定无罪释放,经官府相劝并与周香云重新结婚,二年后生有一子,仍住在西门桥旁边。

▲潘醒全家福

七、作者-潘以端附记:

我母亲叫陈荷莲,现年93岁(时2005年),是台州市立医院退休眼科医生,母亲是临海市城关徳清巷口人,爷爷叫陈炳泰,父亲叫陈亦希,均是“陈宝源鞋庄”店主,故事系母亲家亲历人物姓名基本真实,亦可能稍有出入,母亲叙述时毕竟已屈耄耋之年,请读者见谅!

▲陈荷莲与潘醒两夫妻

八、《椒江方志》编者按:

《吞圆记》故事系椒江市人民医院潘醒夫人陈荷莲于2005年(时年93岁)口述,由其三子潘以端记录整理而成。

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的海门,是一件与陈荷莲老家-临海“陈宝源鞋庄”有密切关系的真实事件,故事曲折离奇且浓厚的椒江地方特色,现刊登于下,以饷读者。

扩展阅读:

1、一代名医 光明使者丨潘醒医生

2、分嫁岭、埋倭塘、感恩堂的故事

莫道本土无文化,用心发掘鸣天下!

【“台州市本土文化研究会(筹)”招会员】

---END---

【文字:潘以端 文章曾发表过台州市老干部局“第二青春”,本文摘自《椒江方志》第十一辑,原文名:吞圆记】

【图片:潘醒家人、里长、百度】

【特别感谢“椒江文艺志愿者协会支持】

【特别感谢“椒江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支持】

【里长整理 若要转载请找“里长”授权】

【“道台里20000+”爆文】

一、万济池的真正来历

二、东山头有家神奇医院,五行代医,有留学博士,也有赤脚医生

三、日本飞机堕葭沚,大将命丧椒江

四、送大暑船出海全过程(视频)

五、“里长”方言配音“一江两岸宣传片”

六、里长栅浦游记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