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喜欢喝酒,所以可以在古诗中看到一点。
敞开心扉的时候,“人生要洋洋得意。不可迎金兵月子”,失落时“拔刀多洒水,举杯消愁,解忧”,孤独时“举明月,使影子变成三个人”,怀旧时“酒进入忧愁,变成伤心的眼泪”,“离别时”
人的一生似乎离不开酒。
满月酒、升学酒、婚嫁酒、祝寿酒、生丧酒,就连“元宵赏灯”“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民俗活动也要约上亲朋好友小酌一杯。此外,尚有“洗尘酒”“接风酒”“饯行酒”“送别酒”“会酒”“罚酒”“谢情酒”等等。清代象牙酒令筹
酒令——酒文化的珍品
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酒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而酒令,就是华夏民族煌煌数千年酒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行酒令,是筵宴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其起源可追溯至西周初年的《尚书·酒诰》。酒令的“令”字,蕴含了命令、秩序、规则之意,饮者必须严格听从令官的号令,令行禁止,不得违反。《红楼梦》第四十回中担任令官的鸳鸯曾笑言:“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惟我是主。”
最初的酒令形式是投壶。投壶之戏源自儒家“六艺”中的“射”礼,流行于东周秦汉时期。具体规则是:双方对垒,按先后顺序把箭投入壶中,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在古人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之时,投壶正好可以为宴饮气氛助一把力。
南阳汉画像石《投壶图》
随着时代的演进,酒令的种类和花样也越来越丰富,清代俞敦培编《酒令丛钞》卷一,列举的酒令多达322种。当今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王仁湘先生,则将酒令分为筹令、骰令、通令、雅令四大类。
酒令四类雅俗共赏
◆筹令
“筹”一般用象牙、骨、木、竹等材料制成,本来是记数工具,后来被用到酒宴席上,做行酒令之用,称作觥筹或酒筹。所谓筹令,就是以抽签(抽取酒筹)的方式决定饮酒者,酒筹上会预先写好令辞(饮酒规则)。
1982年,江苏丹徒丁卯桥发现了一座唐代银器窖藏,出土了一套银质鎏金酒筹。这套酒筹包括令筹50枚、令旗一面、令纛杆一件、龟形筹筒一件。令筹上錾刻令辞均出自《论语》章句,如:
一箪食、一瓢饮自酌五分
敏于事而慎于言放(即不需饮酒)
食不厌精劝主人五分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录事五分
……
属于典型的经典章句类。
唐银鎏金“论语玉烛”龟形酒筹筒
◆骰令
骰子,俗称色子。骰令,就是以扔骰子的方式行令饮酒。相传,骰子是由三国才子曹植发明的,有的骰子用名贵玉石制成,故而掷骰又称“投琼”。骰令虽然简便易行,但行令时众人经常吆五喝六,粗俗不堪,实在难登大雅之堂,逐渐就被文人雅士所摒弃了。
◆通令
通令,是覆盖范围最广的酒令,击鼓传花、抛球、打杠子、划拳等都属于通令。经常在影视剧中听到的“哥俩好啊,三星照啊,四季财啊,五魁首啊,六六顺啊……”就是划拳时的常用口令。
宋代诗人范成大《上元记吴中节物》有句云:“酒垆先迭鼓,灯市早投琼。”迭鼓,就是击鼓传花,投琼,就是扔色子。清代王韬的《淞隐漫录》中《李四娘》篇写道:“猜拳交杯,击鼓传花”,猜拳、击鼓传花都是通令游戏。
◆雅令
雅令最为文人墨客所喜爱,它几乎占据了酒令的半壁江山,仅见于史籍的雅令就有四书令、花枝令、诗令、谜语令、改字令、典故令、牙牌令、人名令、对字令、彩云令等十余种。
雅令必是引经据典,分韵联吟,当席构思,即席应对,有点七步诗的感觉,要求行令者既饱读诗书还要才思敏捷。
关于雅令,有一则流传甚广的故事。相传某天,李白、杜甫、贺知章、王之涣四大诗人聚首,把酒言欢之际,连句行令,遂成诗云:
贺:一轮圆月照金樽
王:金樽斟满月满轮
杜:圆月跌落金樽内
李:手举金樽带月吞
既有格律韵味,又应时应景,尤其是李白的结句犹如点睛之笔,吞吐山河的气势跃然纸上,不愧是狂放不羁的“诗仙”!
唐寅《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
雅令中的“淑女”
飞花令
近几年,因《中国诗词大会》而大火的“飞花令”也是雅令中的一种。“飞花”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行飞花令时,可背诵前人诗词曲中的句子,也可现场吟作,但一般不超过七个字。古代的飞花令,与《中国诗词大会》中的改良版飞花令并不相同,古代飞花令甚至对主题字的位置和诗句的字数也有要求。
比如,酒宴上第一人吟诵“花自飘零水自流”,全句七个字,“花”在第一个字,那么第二人也要吟诵七字诗词,且“花”要在第二个字,例如“落花时节又逢君”,第三人接“春江花朝秋月夜”,第四人接“自在飞花轻似梦”,第五人接“云想衣裳花想容”,第六人接“牧童遥指杏花村”,第七人接“霜叶红于二月花”。行令人一个接一个,当作不出诗、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令其喝酒。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飞花令
这种飞花令看似很难,但毕竟只有一个“花”字,更高难度的飞花令要求像“春城无处不飞花”一样,既有“花”字,又有“飞”字。
雅令中的“君子”
流觞曲水
魏晋时期,出现了一种如“阳春白雪”般,极高雅的酒令——流觞曲水。所谓“流觞曲水”是选择一处有山有水、清幽僻静之处,文人墨客们随意落坐于清澈的溪水边。由一人将盛满酒的酒杯放在水面上,逐流而下,因溪流蜿蜒曲折,酒杯时走时停,停到谁面前,谁就要赋诗一首,作不出诗就罚酒一杯。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流觞曲水”,当属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的兰亭修禊大会。当时书圣王羲之,与当朝名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聚会于会稽山阴兰亭,他们“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当日所作诗篇荟萃成集,王羲之在半醉半醒之间笔走龙蛇、畅意挥毫,遂成千古名篇《兰亭集序》。
明代钱榖《兰亭修禊图》局部
流觞曲水情趣高雅,不同凡响,普通百姓实在难以效仿。
“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酒文化的精髓都在酒令里了。古人把经史百家、诗词曲赋、歌谣谚语、历史典故、日月星辰、花草虫鱼都囊括进酒令中,只有了解了酒令,我们才知道酒中的世界别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