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很久没有更新的一天,但我一天也没有停止思考。
(有朋友后台私信我催更了)很多时候人们问我:你自己的家庭就是完美无缺吗?
你又有何资格给予别人建议和意见?
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真的能指导生活吗?
我看你写的都是些理论,根本跟生活搭不上边,甚至连看都没耐心看下去。
很感谢这些朋友的真实反馈,同时我到现在依旧坚信,对于教育有思考的人,对于生活有思考的人一定不会觉得我写的东西和我的思考是完全无用的。
相反我觉得总会有人会有一样的共鸣或者更深的思考。
教育如何只遵从经验论那就是重复刻舟求剑的故事,所以我并不认为我的观点完全正确,我只是提供一种我看世界的视角供别参考。
神仙打架
父母之间的战争,无论谁赢,输的都是孩子,也输掉了本该幸福美满的家庭。
父母生活中的样子,就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最初感受。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神仙打架,凡人遭殃”,这句话的意思是神话传说中天庭的神仙之间发生战争打打杀杀,带来的后果就是凡间风雨大作,天崩地裂,黎民百姓苦不堪言。
父母不和 孩子遭殃
幼小的年龄,孩子的心得经受多少伤痛才能打消对父母、对家的依恋。
调查数据显示:夫妻之间经常吵架的家庭中,孩子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2%;
相比较来看,离婚家庭的为30%,和睦家庭的为19%。
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联系或许影响一生。
所以,经常在家庭中争吵,对于孩子除了上述的影响,还有自卑、敏感、暴躁、缺乏安全感,甚至产生人格分裂、暴力倾向等问题。
父母的每一次争吵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留下创痕,或大或小、或深或浅。
心理研究表明:6—12个月的婴儿,即使在睡着时,也会对父母的争吵语调有所反应。
1岁开始,婴儿就具备了分辨父母情绪和感知冲突的能力。
到了儿童或是成年期,我们对父母的争吵仍然会敏感。
但毕竟我们都是生活在尘世中的普通人,在家庭中,夫妻争吵有时是难免的,很少有人能做到一辈子不吵不闹。
一代人在成长,一代人在补课。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战斗
父母与儿女之间总是存在矛盾。冲突还是和解,这是个问题。
父母与儿女之间总是存在矛盾的,即使时光流转,年龄增加,变得更加成熟,矛盾也不会完全消失。
旧的矛盾或许能够消除,可是新的矛盾却会不断产生。
有时候,父母与儿女之间的矛盾如此强烈,甚至称为一场小型战争也不为过。
去年9月,武汉一所学校发生了一件令人心痛的事。
一名14岁男生被母亲扇耳光后,从教学楼跳楼身亡。
起因是该男生在教室与另两名同学玩扑克牌,班主任请三名学生家长到校配合管教。
男生在教学楼走廊上被母亲扇耳光训斥,一个人在原地站了3分钟左右,然后一跃从高楼跳下。
躲过了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却没能躲过母亲的两个耳光。
这个还未盛开的鲜活生命,留下的最后印记却是满地的鲜红。
为人父母:我们要赢得孩子,用爱!
我们是要赢了孩子,还是要赢得孩子?
我们很多父母所做的事如同上述故事中的父母,都是为了赢了孩子。
很多父母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坐在旁边看,随时指点孩子,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按照他的要求和节奏把这事给做完了。
事实上,这样的父母不只是想在作业之战中赢孩子,他们总是期待在各方面赢了孩子,甚至到孩子要不要出国你说了算,上什么大学你说了算,长大以后,要做什么工作也要你说了算,要嫁给谁也要你说了算等等。
所谓“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
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
“赢了”孩子,使孩子在父母面前成为失败者。
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孩子反叛或者盲目顺从。而“赢得”孩子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父母与孩子的战争无处不在,父母赢了孩子,孩子就一定是输。
父母习惯于做一个赢家,孩子就习惯做一个输家。
这是做父母的初衷吗?
在探索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孩子们总是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甚至还会引起父母的大发雷霆。
俗话说:“不怕孩子犯错误,怕的是父母错误的教育”。
不但没有制止孩子的错误,反而愈演愈烈。
允许孩子犯错,这是他们的天性也是必经之路。
孩子犯错其实是好事,因为这是很好的教育机会,也是孩子成长的好时机。
当然这也是一个极其敏感的阶段,如何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而不是让他们在错误中迷失?
多数父母因为在面对孩子犯错时没有采取恰当的方法,以至于让孩子更叛逆或导致孩子自卑的性格!
现在中国父母拼命“鸡娃”?
我们还能回到过去的“散养”模式吗?
超前培养、突出特长、挤进名校,是鸡娃的实现路径。
在教育竞争愈加激烈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父母付出高昂的金钱与时间成本,陷入近乎狂热的补习教育,用打鸡血的方式养娃。
有人就对此很疑惑:
为什么现在的家长这么鸡娃?
我们还能回到当年那种“散养”式育儿方式吗?
说起现在中国家长的“鸡娃”程度,那是世界闻名的,很多人认为是文化的影响;也有人认为“鸡娃”程度的提高,是教育意识提升的结果。
研究发现,父母的养育风格,其实和社会经济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是收入不平等和教育回报。
别人都在“鸡”,你不“鸡”,你可能就会落后,你的孩子,将来会和这些孩子在同一个考场中竞争。
这也造成了教育领域的“剧场效应”。
“剧场效应”这个概念源于社会学,指的是一群人在剧场看戏,一旦有人不守规矩站了起来,又没人制止,焦虑的氛围让每个人都不得不站起来看戏,以致最后,出现所有人都站到凳子上看戏的怪诞现象。
所有人比原来付出了更多的体力成本,却得到了一样,甚至是更差的观影效果。
教育界的“剧场效应”可谓愈演愈烈。
比如不断延长的补课时间,比如各式各样的辅导班,以及老师不断延长的工作时间和学生不断延长的学习时间。
最后的结果是,学生的学习时间被不断拉长,甚至影响到学生正常的休息。
比如正常十点钟能够写完的作业,写到12点甚至更晚,进而会影响学生第二天的课堂学习,形成“恶性循环”。
许多人因为害怕失败而陷入“激烈的竞争”,因为每个人都会这么做。
这导致自我变得越来越被压制,生活变得越来越平庸和无聊。
要知道,不听话是本能,不愿意听话是选择。
不可否认,每一位家长言行里都藏着对孩子的爱,可是孩子的世界和成人世界不同,如果只是一味地强制要求,没有一份相互包容的理解和尊重,那么只能用不可挽回的伤害,来印证自己当初的过错。
对待子女的关爱,更应该像泰戈尔的诗句一样:
“让我的爱像阳光一般将你围绕,同时又给你璀璨的自由。”
我们养育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他长大,更有责任让他幸福。
《致孩子》——《纪伯伦》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小贤心理
作者简介:贤弘老师
心理咨询师、塔罗牌占卜师、行星能量颂钵疗愈师,自由码字人,培训师。
我遇见你,然后遇见我自己!——实用心理学
如需心理咨询、塔罗牌占卜、商务合作,请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