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杰
中国古代陶瓷独立研究院;中国文物学会理事;国内陶瓷收藏团体《佳趣雅集》会员中国传联高中陶瓷研究会会员;北京元青花俱乐部会员;中国古代陶瓷研究会理事;老北京玻璃厂《集雅斋》接班人,打造《佰年集雅》品牌江西景德镇智贤亚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国内多个情感平台担任情感专家。老祖宗曾在北京玻璃厂开设《集雅斋》经营古董。
解放后其家族支援国家文化建设,不惜倾囊捐款、捐物。曾多次受到国家文化部门表彰。耿宝昌先生在多次审视路杰先生藏品及研究成果后,对其年轻有为敏而好学的态度给予赞扬,并亲笔题字“陶瓷世家”横幅作为褒奖。在林水成趣的艺术中心,座落着廊坊市立博物馆。朴实的主体中承载着廊坊地区的历史印记。静心步入其中,历史如片断思绪与现实交叠,错落有致的藏品充斥着感官和对先人的崇敬。
在众多的展品中笔者独爱一只宣德款识的青花小碗。此碗胎体轻薄,口沿微外撇,腹圆而饱满。足径比例略小。为典型的明代宫廷碗造型。碗内壁绘牡丹、山茶、石榴、芙蓉花,碗心双圈内画扁菊一朵,发色幽蓝,聚料处呈铁黑色;碗外壁绘六朵青花缠枝栀子花,花茎缠绕且疏朗有致。近底足处环绕一周莲瓣纹边饰。发色虽比碗里要淡雅一些,但也难以掩饰住明代早期苏麻利青料那种特殊的诱人色泽。釉面莹洁光亮,隐约浮现有“橘皮纹”。整体造型端庄秀美。底款双圈内“大明宣德年制”款识。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纹碗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纹碗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卉纹碗
明代宣德时期,江西御窑厂经过前几朝的恢复和创新已经进入了一个大发展阶段。明人张应文在《清秘藏》记载:“我朝宣庙瓷器,质料细厚,几与官汝窑敌。青花者,皆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清代《南窑笔记》中也明确写道:“青窑虽出永乐,而宣德为盛。用料有浓淡,墨势浑然而庄重。极其精雅古朴。”清人朱琰在《陶说》一书中论及宣德青花亦云“此明极盛时也,选料、制样、题款无一不精,故论青花,宣窑为最。”在陶瓷史中,宣德官窑同样有着“开一代未有之奇”的美誉。
宣德瓷之所以享有如此高的评价,与宣德皇帝是有直接关系的。宣德帝本名朱瞻基,是明代第五位皇帝,在位虽然短短十年,但历史上却称为“太平天子”。宣德皇帝自幼聪明睿智,文智武功。犹以艺术才华颇有造诣而著称于后世。“下笔峰涌,传治平之道;翰墨图书,巡边阅武”“天藻飞翔,雅尚词翰,尤精于绘事”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清宫乾隆时期藏有宣德皇帝的书画作品31幅,件件为脍炙人口之作。
明宣宗像
明 朱瞻基《武侯高卧图》卷 纸本墨笔 纵27.7厘米 横40.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宣德皇帝对艺术的爱好促进了明朝宫廷艺术的发展,并为宣德青花瓷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蓝本。所以宣德官窑瓷器在当时就是精湛的艺术珍品。以至于在明代末年,富商官贾就以收藏有一两件宣德青花瓷器为炫耀之本。后朝更是愈演愈烈,就连博雅好古的乾隆皇帝也十分珍爱宣德瓷器,在西洋画师郎士宁为其做的《乾隆赏古图》中就赫然摆放着一件宣德官窑青花罐。夸张的构图比例预示着多么的万般宠爱于一身。且后朝历代都大量仿制而成为风气。
《乾隆赏古图》
到民国时期无论国内大小政要,还是国外搜罗中国文化的“商人”都将宣德瓷器锁定在了采购“清单”上。乱世藏黄金的时代,官窑名瓷依然是日后安身立命的保值之选。而对于当时古玩行里的生意人来说,一件宣德官窑瓷器就可能是一家老小十几年的生活补给。直至今日,多少收藏者以拥有一件宣德瓷器为梦,而这个梦的代价又岂非十年口粮能圆?
随着文物市场的开放,多数人才有幸通过拍卖会等方式零距离触摸到这类时代骄子。馆藏的这只碗没作太多的文字说明,不清楚曾经有过怎样传奇的经历和曲折的故事,但从他大大小小六七块拼粘的悲惨现状来看,似乎并没有因为其价值而得到历史的善待。毕竟物以稀为贵,而今市场上宣德瓷器的屡屡高价就是因为自身价值和完整器的稀少所造成的。2006年底香港佳士得一只21公分的全品宣德青花花果碗以345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据笔者所知,廊坊博物馆所藏的这只碗所绘画的题材更是在存世品中不多见的。凭借多年对市场的经验判断,倘若这只小碗在国际市场出现且品相完整的话,至少会卖到150万,并可能会突破200万。
明宣德 青花花果碗 成交价:345万人民币
明宣德 青花花果碗 成交价:345万人民币
五百八十载风云转瞬即逝。偶感难于言表,借引乾隆咏宣德青花器中的几句做此篇“心境”的拖尾。“官汝之次称宣成,世代愈降制愈精。精绘独隐谁人识,底书宣德亦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