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昌|门
几年前,在收藏界,原本寂静无名的悬崖突然声名远扬,主要与悬崖的稀缺性有关。
它是与恐龙同时代的物种。崖柏是生长在悬崖峭壁石缝之中的柏科植物,其柏籽多是借助“寒号鸟”和其它动物飞禽的携带,以及自然界风力和水力播柏籽于悬崖绝壁石缝之中自然生成。崖柏是一种全天然植物,无法人工种植。生长在悬崖峭壁石缝中的崖柏
对崖柏的定义,在植物学上和收藏界有所不同。
1、植物学上崖柏定义
崖柏(学名:Thuja sutchuenensis Franch.)是柏科,属灌木或乔木。崖柏起源于恐龙时代。其木材化石始于侏罗纪中期,在白垩纪曾有过鼎盛时期,拥有众多的物种。到了第三纪,该属物种大量消失,全世界仅存5个间断分布的物种。
生长在悬崖峭壁石缝中的崖柏
199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崖柏列为中国已灭绝的三种植物之一。但在1999年10月“重庆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骨干调查队”在城口考察时,重新发现了已“消失”的崖柏野生居群,在2000年第3期《植物杂志》上,向世界宣布“崖柏没有绝灭”。
崖柏主产于中国四川大巴山、华北地区太行山脉,一般生长在海拔700-2100米的悬崖峭壁的崖缝中。该种列入中国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Ⅰ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 (EN)。
2、收藏界对崖柏定义
收藏界所称崖柏,别名侧柏,俗称木疙瘩:是对生长在悬崖峭壁石缝中已经自然枯死风化的柏科植物之总称。包括植物学上的崖柏。
生长在悬崖峭壁石缝中的崖柏
崖柏在悬崖绝壁,生长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死后又陈化发酵形成自然幽香。崖柏不仅在艺术欣赏方面具有海黄的纹理之美,密度与紫檀相同,其香味价值也等同沉香。并且姿态优美,造型各异,即有观赏性,又具有颇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医圣李时珍早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崖柏乃“多寿之木”,它可安神定魂,抗炎解毒,还有养颜之疗效。
生长在悬崖峭壁石缝中的崖柏
崖柏从坚硬贫瘠的石缝中生出,自然环境恶劣,生长极其缓慢,被称为“百年不过尺”植物。崖柏在遭遇生存困境时,会将其树干的营养、油脂尽可能往树茎根部浓缩汇聚,以获得足够的养分来支撑生命。从而形成层次分明的丰富纹理。
生长在悬崖峭壁石缝中的崖柏
崖柏汲取天地精华,又直面凌冽崖风,常形成奇特的自然弯曲,灵动的飘逸造型,鬼斧神工、自然天成。锻造出其古、稀、奇、坚、香的特点,堪称艺术神品,受到众多藏家的追捧和喜爱。
3、悬崖峭壁石缝中为什么能长出崖柏?
这要从“寒号鸟”说起:“寒号鸟”不是鸟类,而是鼯鼠家族的一员,是复齿鼯鼠(学名:Trogopterus xanthipes)也叫橙足鼯鼠、黄足鼯鼠、寒号鸟、寒号虫、寒搭拉虫,是啮齿类动物。栖息于海拔1200米左右的针阔混交林。在高大乔木树上或陡峭岩壁裂隙石穴筑巢,为森林动物。其外形奇特,收起翼膜时像松鼠,张开时却像蝙蝠,张开翼膜一跳,可以滑翔出200多米远。
复齿鼯鼠 俗称“寒号鸟”
复齿鼯鼠是中国特有种类,生活在山地柏树林区,白天在洞里睡觉,晚上去觅食,最喜欢吃侧柏、油松的树叶、皮、籽仁,不管多远都要回到固定洞穴排泄。其粪便就是一味中药材(俗名五灵脂),粪呈粒状的叫灵脂米,呈不规则块状的叫灵脂块,能止痛、活血。
张开翼膜的复齿鼯鼠
复齿鼯鼠有“千里觅食一处屙”的习性,大小便总是回来排泄在一个不居住的固定洞穴内,久而久之其中未被消化的柏籽就发芽生长,并依靠复齿鼯鼠每天不断的大小便养分供给和大自然的雨雪滋润慢慢长大,这就是悬崖峭壁石缝中为什么能长出崖柏的主要原因。还有少量的,因其它因素而长出的崖柏。
在悬崖峭壁上采摘崖柏的山民
所以说,崖柏是一种全天然植物,不但无法人工种植,而且采摘十分困难。由于近6年以来山民的过度采摘,近山地区基本绝迹,只剩下深山里还有少量遗存,是真正的稀缺物种,在收藏界被誉为植物“古董”,十分珍贵。
在此特别提醒,只有枯死的崖柏才具有收藏价值,一定要杜绝采摘活料,保护大自然。
(请看下篇,观木闻香赏崖柏之二 崖柏分类)
推荐阅读
“民间有国宝”系列文章之十二
从古玩店买回来的“晋侯稣编钟”,竟被众多专家认定为赝品
“民间有国宝”系列文章之一
令人震惊金鱼村民一锄头下去,竟然挖出个南宋瓷器大窖藏
錾花工艺—北宋白釉珍珠地划花瓷器鉴赏
南青北白—唐代瓷器赏析
汉代新发明—绿黄釉低温铅釉陶鉴赏
对汝窑六大错误认识的解读
高古瓷是一座被政策封存的金矿
不该发生的悲剧!把征集民间文物大门关闭的竟是假北魏陶俑
马刚,一个从中国诗歌和象棋之乡走出来的油画家
范曾先生最敬佩的艺术大师是谁?就是钱绍武先生
作者简介
张玉昌
艺条微信公众号创始人,资深艺术品投资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深圳文交所艺术顾问,现任豫记文化艺术院院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涉足收藏,亲历了中国收藏界和艺术品市场兴起发展的整个过程。在对高古陶瓷、古代石雕、翡翠玉石、名家字画、崖柏等收藏实战中,感悟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