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梦到地震—梦到地震房屋倒塌但自己安全?

“活得不够的人最怕死亡”这句话是我最近听到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又到了一朝春雨一处清明的时节。

这一天,根本无法避免的会想到死亡。今天我想谈谈死亡谈谈清明节。

这一天,也许有人在思念,也许有人在悔恨,也许有人在愧疚。

纷纷细雨中,有多少心事在诉说着。

但无论有多少事情或者心事,我其实都建议这一天好好参与祭拜,就算无法回到家中祭拜,也要在心里完成祭拜的仪式。

这在一定程度上,不是为了逝者,而是为了生者,因为逝者已矣。

小时候看《倚天屠龙记》最后一回的一段话:

张无忌……向空闻道:“方丈,在下有一事不明,要向方丈请教。人死之后,是否真有鬼魂?”

空闻沉思半晌,道:“幽冥之事,实所难言。”张无忌道:“然则方丈何以虔诚行法,超度幽魂?”空闻道:“善哉,善哉!幽魂不须超度。人死业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佛家行法,乃在求生人心之所安,超度的乃是活人。”张无忌登时领悟……

这段中,佛法的阐述或有争议,但祭奠的意义所在,明矣。

祭奠是有意义的,思考死亡也是意义的,因为一个人学会了死也学会了生,每次想到死亡,我都告诉自己,如果目前自己有时间,那就选择多和自己爱的人抱一抱,多说说自己内心的感受。多在一起唠唠嗑。少留一些遗憾。

也许你会觉得,就个清明节嘛,有啥重要的,何必还像以前一样那般祭奠呢?我之前听前辈分享过一个案例。也许你会发现生活中这些仪式背后的意义。

他说,有一个来访者,她的症状是,突如其来的手无法动弹,冰冷。第一次发病的时候是有一天下班买水果回家,出了电梯口,突然觉得手一痛,然后水果纷纷洒落,她发现她无法控制自己的左手了。就像骨折了似的。

吓得立马去医院检查。检查完一圈后,医生说,生理指标没问题,神经,关节都正常,建议去趟心理科。

她特别生气,怎么会是心理问题呢?

但是也不得不去。

于是前辈和她聊。聊的过程中发现她还带着生气,恐惧的情绪。但是聊到母亲时却很冷静,没有情绪波动。很快带过。

前辈很奇怪。想着或许这里是关键点,于是试探的多问了一下,关于和母亲的关系。

她突然哭了,眼泪止都止不住。前辈默默的送上纸巾,等待着。

而后听到了这样的故事,她毕业后一直很努力,想留在大城市,所以工作上十分严格的要求自己,发烧了也会在岗位上解决完事情。甚至那两三年都没有回过家。

那天,她正在忙一个案子。爸爸打电话过来,说妈妈不行了。

她连忙赶回家,赶回家的时候,妈妈已经昏迷了,她握着妈妈的手,一点一点的感觉到妈妈的手变得冰冷。

可是,老板还是催她,因为这个案子很重要。爸爸对她说,没事,你去忙吧,别难过,你妈妈一直说不要打扰你。

她想留下,但爸爸很坚决的让她走了。

她回到公司,收拾好心情,就回到了工作上。强迫自己,不去想任何关于妈妈的事情,用各种工作充实着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

前辈问,这几天是不是她妈妈的周年祭日。她想了想点点头。

她说她恨自己,没有好好陪陪母亲。边说边哭。

她说她也恨父亲,那时就赶他回去工作。

从那以后,她越来越不知道,究竟为了什么而工作了。

前辈,认真的听着,最后的最后。

拿出香和纸,陪着她祭奠着自己的母亲。

她刚开始还是用那只没毛病的手拿着纸,而后一边哭着一边对着母亲说那些愧疚的话时,就用上了,那只她觉得无法用力的手。

她的手好了。

前辈说,失去母亲面对死亡是一次创伤,但是那段时间,你并没有给自己时间去表达你的心情,就迅速压抑了下来。

而身体是会记得这些的,所以通过你的手向你传达你内心的愧疚和悲伤。

以后,每年,到了母亲的忌日或者平时的清明节,都要抽出一点时间,去和妈妈说说话。

她点了点头,此后,她的手一直正常。

心理学一直说,凡压抑的必将卷土重来。任何一种情绪,都需要被看见,表达出来。尤其是生活中各种重大事件。都需要一些时间恢复。

如果压抑了,可能身体会用其它很特别的方式告诉你,你应该悲伤了。

这个手不能动是一个例子,而后我陆续听到或接触到相似的例子,比如做一个月的噩梦,比如突然晕倒,比如突然瘫痪....

我特别害怕,去参加葬礼的时候,有人哭的很厉害的时候,旁边人安慰,节哀顺变。或者直接说,不要哭。

这其实也是一种伤害。

那要如何安慰这些受伤的人呢?

我以前看到过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回家和母亲说,妈妈,我安慰了隔壁的爷爷。

隔壁爷爷的妻子去世了,她妈妈很奇怪,问孩子,你怎么安慰隔壁爷爷的。

他说:爷爷说了很多奶奶的事情,边说边哭。我也陪着爷爷一起哭了。

这个故事是老师讲共情时候说的,什么是共情?

就是用他的眼睛去看,用他的耳朵去听,用他的感受去感受。

而后只需要倾听着,陪伴着,不用说什么建议也不用说什么安慰的话,只需要如果你在那里,就陪着他就可以了。让她安心的表达着内心的遗憾,悲伤,害怕等等,让她安心的哭安心的沉默就行。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承受自己的痛苦和孤独,但却十分需要陪伴和守护。

我一直觉得我还是害怕死亡的。

还是有死亡恐惧和焦虑的。

因为死亡就是无的状态,我们只有两种状态,存在或者不存在。

叔本华说,我们从未曾真正死去,因为我们只是回到了来的地方。

但这些解释无法阻止我不害怕,但好在我一直带着这份恐惧活着,也时刻提醒我别太浪费时间和作孽。

我很羡慕,有一个我的来访者说,他完全没有死亡焦虑,甚至他已经签署了全身器官捐献,他说自己也不是为了什么,只是单纯的觉得不想浪费。

他说的时候,真的还挺淡然的。他说他曾经有过濒死体验。

我说我也经历过可我依然害怕啊。

他吐槽我说,可能是我太小。

我并不这么觉得。我只是单纯害怕。就像我晕血一样。

我清楚的知道,我之所以晕血是因为我受不了那些血液一点一点的流出体外,也就是说我一看到学,脑海中不是静止的画面,而是流动的血液一点一点的流逝的感觉。

这也是一种对死亡的恐惧的另一个形式。

死亡就像太阳一样,你清楚的可以看到感知到它的存在,它在发光发热,但是我们很难直视骄阳。

但其实我知道我恐惧这些,我也同样可以带着我的恐惧生活。反正我有n多问题,这只是其中的一个。都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好好生活的。

哦,这里推荐一本欧文亚隆的《直视骄阳》他80多岁写的,关于真的临近死亡的感受。

生活在城市,因为一切都是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所以正常情况下,你不会听到送葬的声音,不像农村,你会时常看到婚丧嫁娶,哪怕你不愿意看,也会有喇叭声提醒你。然后爷爷奶奶们必定前段时间听到过乌鸦的声音。

小时候,总觉得大人们说的那些都挺玄乎的。比如一到清明节,他们就会有人说,某某(我的某位太爷爷或者太奶奶)托梦给他,说缺钱了,要记得多烧点。或者想喝酒了,还要某某家酿的米酒才行。甚至我听过最奇怪的要求是,她想要玩玩手机,因为其它人有,然后我叔叔还真的去买了几个金碧辉煌的纸做的手机。

一般都是爷爷或者叔叔就准备好,带上山去。大家一起祭拜。

所以清明于我们全家也挺重要的。

如果只是一个人这样说,我觉得可能是胡扯,但是一般很神奇的,我爷爷我爸我叔叔都会说,也做了这样的梦。

而后,就如果大家在一起,就会各种分享自己的梦,梦里面的内容,以及情绪。

所以虽然一直以来我持唯物主义的观点,但却对他们的说法持保留态度。

当然重点是,我奶奶一直强调我家有一位特别的太奶奶,会守护我们后辈的。

所以凡是我家有啥大的变化,比如买房或者高考,或者生孩子。都会去到她那里,磕头放鞭炮。我也时常要去磕头的,但凡回家了。

好在我尊重任何一种活法。我一般觉得入乡随俗,这个乡于我而言是每个人的观念和活法。

我其实一直也没怎么排斥过这些仪式。我觉得都很好的。

而后学了心理学,才知道这些仪式不仅仅是留下了的传统,还有一部分守护我们心灵的作用。(还别说,我一直觉得这么多年,中国人的心理健康其实多亏了各种各样奇怪的仪式或者思想,比如各种节日,神话,儒释道,甚至是火锅和麻将--前段时间看了一篇论文,大概意思是研究火锅和麻将对汶川大地震之后的创伤情绪的恢复作用,因为心理学家本来预测应该有10%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者会在一周年后出现问题,需要提前调查布置准备好工作人员,然后调查完却发现只有1%的少数人才需要治疗。很是意外,就做了这么个神奇的研究。)

有了这些仪式,我们才可以每年每年,都有那么一个时间,允许自己,和家人们恣意的思念着他们。

死亡并不是终点,死亡是我们活着的一部分。

因为有死亡,我们才能生出生的力量。

才会珍惜这走的每一天,才会如此焦虑害怕自己没有充分的,丰盈的活着。

才会愿意忍受麻烦和朋友,亲人,爱人建立深刻的关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一蓑蓑烟雨朦胧中,你又想起了你的谁?

无论想起来了谁,都可以借由各种形式表达着,你对她的挂念。也可以说着你想说的话。

还有鉴于如果未曾充分的活着到时会特别怕死,也分享一个我自己的一个学来的办法,每天,放一只小鸟,在你的肩膀上问:”是今天吗?我准备好了吗?能生而无憾,死而无憾了“

一旦你学会了怎样死,也学会了怎样活。

清明,写完这些,我也清明了许多。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