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配乐散文:惊蛰即事

惊蛰就是工作

作者:诗人生朗诵:小雅

小时候不在乎季节,疯狂地玩。


母亲则不一样,凡事都喜欢念叨。“惊蛰”这两个字,我好像就是从她那里无意间听来的。“惊蛰动春雷”,惊蛰之后落雨,便开始伴随雷声,应该是这样的,印象中记得母亲这样说。前几日落雪,居然响了雷,想来天公也有出错的时候。


今又惊蛰,天气格外的好。鸣雀啾啾,清风漾漾。每个人都忙着自己手中的活计,将这时令置于案头,来不及玩赏。我想,此刻只有我是清闲的吧。扯着一缕柔婉的丝,沿途捡拾一径明媚的春色。



邻家的杏花开了,满满的一墙皆是。家中本来也插了枝,放在梳妆台上,一朵一朵像剪纸贴上去的一样,蕊心大开,毫无保留,只是不闻花香。最初,我是花了心思去嗅的,或俯身,或干脆捧起来,放至鼻尖,皆没有如愿。不想,今日我只站在墙外,便轻易捕获了那花香。淡淡的味道,犹如西子眉心的一点欢喜,使人不忍心错过。“红杏枝头春意闹”。想这“闹”字,是最出神韵的吧!


早上,朋友也兴冲冲地发来一些杏花图片,春意浓浓,一切仿佛都是美的张扬。打开电脑,搜出去年的那些杏花图片,“年年花相似”,却感觉,岁岁人也没有多大的差别。我们依然在赏花的同时,说着杏花以后的事。都说“女为悦己者容”,朋友很明显是以他的杏花为荣的。相识的这几年,几乎每年都少不了要听他说一些有关属于他的花事。其中有一年,这人还慷慨地托人送来一兜杏子。熟透的杏子装在一只塑料袋内,色泽与气息,甚是诱人。


突然想起小时候母亲唱过的一句歌谣:“剪个桃,桃又毛;剪个杏,杏又酸;剪个李子面蛋蛋。”这歌谣应该还有前半句的,可我今日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我想,这应该是母亲教我们学剪纸的时候唱的。母亲的歌谣很多,好像无论做什么事,都有相应的歌谣。印象中,杏是没有剪过的,却剪过很多小人儿。有穿裙子的,也有穿长裤的,父亲还剪过三四个小人儿牵着手的。那时候,大人们嘴里满是故事,我们常常听得入迷,仰着小脸儿直笑。



“不识庐山真面目”,从来没有想过当年的那些快乐可以丰满今日的记忆,在眼前的光阴中凝神,思绪常一不小心坠入回忆的海,还是那样的温润如初。那些人、那些事、那些风景和季节,仿佛都依然在。如果说年岁是一种积累,那么,我们应该感恩,因为我们从来都没有走得仓惶。


小时候,母亲从集市上买来杏子,拿一个要吃上半天,我却不管不顾,用手将杏子一掰两半,两口一个,然后,用砖头去砸杏核,取里面的籽;长大了,我回家,买杏子给母亲吃,心中却多了一种莫名的幸福感。仿佛杏子吃入母亲嘴里,比吃入自己嘴里还要香甜。其实这些,都是母亲教我的。外公外婆在世的时候,我常随母亲去给他们送好吃的。母亲常说:“他们吃一回少一回!”当年,我虽然不是太懂,但也隐隐约约地知道其中的深意。如今,母亲不在了,我却牢牢记得母亲的话,时常驱车回家看望父亲。孩子们亦如儿时的我,率性地做着他们要做的事。就像这满树盛放的杏花,时不时地触动着心扉。



这个惊蛰啊,不仅惊醒了那些冬眠的虫儿,还惊醒了许多沉积的旧事,却又无法查证到底是谁抢着做了那个牵线的红娘?安居一隅,不惊扰红尘,觉得如此,便可以被岁月忘记。却不想,今日竟意外频频邂逅那些多情的人,他们从天涯海角,传来熟悉的气息。


清晨上班途中,同事说,柳絮可食。不知是真是假,我却心有所动。道旁柳色如烟,想着如果驻足,伸手捋一把柳絮,不知可会捋得满心的欢喜?


喜欢这个惊蛰,旧友、新知,杏花、回忆——


诗意人生,实名:曹会兰。中小学一级教师,县优秀教研员,《清丰》杂志社编委会成员。喜欢将烟火日常赋予清泉流水般意境,觉得如此,既不失其真,亦不失其味。目前,已有多篇散文发表在《教育时报》、《作文周刊(教师版)》、《濮阳日报(教育周刊)》及《清丰》杂志上。

箫雅,原名贾艳秋,教育工作者。喜欢写作、朗诵,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当代新诗实力诗人》《中国风》《辽宁作家》《辽宁诗界》《文学月报》《营口日报》《阜新日报》等报刊杂志。曾获得多项蒙古贞文学征文及朗诵奖项。阜蒙县朗诵艺术学会秘书长。多家平台特约的主播、音频监制。朗诵作品见于诸多网络媒体、微刊合平台。曾荣获市县级、网络朗诵赛事奖项。

来源:微信公众号▷四季美文(sijimeiwen)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