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叶发芽,春天也临近了。
但在“春寒料峭”的春天,我们有可能感觉比冬天感觉还冷。人们称春天的突然降温为“倒春寒”。今日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更是早寒与温暖的分界,让我们来好好地聊一聊“倒春寒”吧!在气象学上,在连续5天平均气温达到或超过10℃后,就代表“春天”到了。但在春天到了之后,由于受较强冷空气频繁袭击导致气温下降较快,出现一段“前暖后冷”的天气现象或过程,我们就称之为“倒春寒”。
大部分的“倒春寒”都是冷空气带来的。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都受到季风的影响。而春季,就是冬季风转变为夏季风的时期。在过渡时期,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不时南下,与来自南方的暖湿空气相持,形成持续性的低温、阴雨天气。因此,“倒春寒”的最大特征是平均气温持续偏低或最低气温严重偏低。根据实际天气现象,“倒春寒”分为低温连阴雨、晴天重霜冻和先阴雨后突然转晴天霜冻3类天气,分别称为平流类“倒春寒”、辐射类“倒春寒”和混合类“倒春寒”。
那么“倒春寒”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第一,对农业的影响非常大。“倒春寒”期间降温幅度大、风力大,因此油菜、小麦、蔬菜、水果等农业作物、畜禽、水产品容易受冻,特别是大棚等农业设施可能会受到严重损毁。所以每年春天,我国各地的农业部门都会做好紧急应对倒春寒。
第二,可能给造成公路、铁路、电路等公共设施受损,造成生活不便。强力的“倒春寒”带来的雨雪天气和气温大幅下降,造道路铁路结冰、电线覆冰等现象,影响交通出行和电力供应。并且,冷空气与暖空气的相持也可能造成大雾天气,影响能见度,影响交通安全。
第三,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影响。天气突然变冷,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紊乱,导致呼吸道系统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复发或加重。
在倒春寒期间,有三类人需要特别注意,以免被“倒春寒”击倒:
一是老年人。老年人最易受到“倒春寒”危害。因为交感神经受寒冷刺激兴奋度增高,全身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使血流阻力增大,从而导致血压升高,所以一些慢性病患者血压波动增大,易诱发中风、心肌梗死等,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明显增高;
二是儿童。由于其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儿童对“倒春寒”难以适应,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容易患上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
三是“时髦潮人”。由于“时尚”可能要求风度不要温度,“弄潮儿们”可能过早地减少着装,抛弃秋裤,穿上春季新品。但人体膝关节对冷空气较敏感,遭受冷空气侵袭后,关节局部容易出现麻木、酸痛等症状,久之,易引起风湿性关节炎。
那么在“倒春寒”期间,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方面,我们需要注意着装,也就是“春捂”。百岁药王孙思邈曾说:“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所谓“春捂”,就是不要急着把冬天的衣服换下来,再捂一段时间,等气温稳定了,确实暖和了,再慢慢换下来。
但是春捂要注意分寸。一般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时就需要捂;若得知冷空气即将到来,就需提前一两天先增添衣物捂起来;气温如果升幅不大就尽量少脱衣;不要气温暂时升高就马上脱掉冬装,更不要急着只穿单衣。但也不能被厚厚的棉衣一直捂着,以防捂过头;等气温稳定以后,确实暖了,应按从上到下,从外到里的顺序慢慢减衣服。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饮食。在饮食上增加一些味儿冲食物,及时清理血管中的垃圾,从而防止血管硬化,这样能对预防心脑血管病、伤寒感冒、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心脏病发作和中风有益处。比如大蒜、洋葱、芹菜、生姜、草莓、盐藻等。
(作者:和卓琳)
科学性把关: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一级教师王和意(地理)
参考来源:南方日报、云南日报、今晚报、湖北日报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