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南湖女神泥猫、高粱糖糕雕、加架环、平湖原作、海宁皮影戏、东乡核桃美雕。受吴瑾月阁、高云流芳、七千年麻子坊文化的影响,嘉兴诞生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散落在城市乡村、田野小巷中。
6月3日,在端午佳节当天,嘉兴市党群服务中心、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融合+跨界”的优势共同打造“嘉有非遗”品牌,启动嘉兴市党群服务中心首届非遗集市,汇集二十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造既有文化味又有烟火气的沉浸式体验集市,让市民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和非遗传承人的匠心与坚守。
嘉兴市党群服务中心三楼,是非遗集市所在之地,沿着楼层的两侧,一字排开二十多个摊位,每一个摊位前,都聚集了不少的市民,看农民画、品传统糕点、学裹粽子、玩剪纸……这一刻,大家都沉浸在与古老文化的“对话”中,他们关注非遗、了解非遗、体验非遗,感受非遗魅力,传承文化经典。
“左手拎上面的一个,右手拿下面的两个,慢慢滑动……”在海宁皮影戏摊位上,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孩子们手中的小猪佩奇“活”了,在小小的幕布上“追逐”起来,“皮影戏好玩,孩子们非常喜欢,加上小猪佩奇这些卡通人物是他们熟悉的,让皮影戏推广起来更加容易些。”
在平湖圆作的摊位上,摆满了各式作品,梳子、船、桶、西瓜等,每一个作品的特色就是“圆”。
平湖圆作,是民间传统木工技艺之一。圆作木器指的是旧时百姓在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不可或缺的圆形木制品。圆作师傅,旧时也称箍桶匠。
“我是平湖圆作的第五代传人,来参加这次的非遗集市,就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宣传平湖圆作,让更多人了解这门技艺。”姚祖观说,圆作工艺已被列为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现在学这门技艺的人不是特别多,“我希望有更多人能关注它、喜欢它,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桐乡胡银松的核桃微雕,不知道传承了多少代,“核桃微雕在明代就有,我也不知道我们家是从哪一代开始有了这门技艺,只知道爷爷辈就告知我,要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胡银松告诉记者,他们现在一家三代人都在做核桃微雕,“外甥女、孙女都跟着我学,有时雕刻到晚上10点多,她们还舍不得放下手中的刀。”
近年来,嘉兴的非遗保护工作踏上了“快车道”,从挖掘到保护,再到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非遗名录体系……为禾城百姓带来了一场场传统文化的“饕餮盛宴”,也取得了累累硕果。
“‘嘉有非遗’,谐音‘加油,非遗’,也蕴含着‘嘉兴有非遗’,它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打开了一扇‘新大门’,也让嘉兴的非遗保护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嘉兴气质的独特之路。”活动主办方有关人员表示,这次活动通过凝聚党群力量,积极促进“两个文化”交相辉映,通过开设“嘉有非遗”抖音直播间,构建“二十四节气”非遗课堂,启动非遗集市,“通过这些形式,更深更广地传播嘉兴非遗,展示非遗传承人的技艺和匠心,引领大家全方位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所在,让非遗以更接地气更年轻的状态,融入百姓生活。”(部分图片由党群服务中心提供)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