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读给孩子的时令美文,是名家送给孩子四时更替的美妙享受

2022年2月4日是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时间,是中国人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

"立"有开始的意思,而"春"代表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开幕式以24节气为倒计时,从“雨水”开始至“立春”,结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配以经典古诗词,寓意着万物更新周而复始,也寓意中国人生生不息的精神,带给世人前所未有的惊艳。

很多人都说:开幕式的导演张艺谋最懂中国人的浪漫。

一、多彩四季里的节气

一年四个季节,每个季节三个月,每个月里有2两个节气。也就是说,一年有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周年运行轨迹来划分季节,标识气候变化的方法。把太阳运行一周记为24等分,一份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还编了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有了节气,人们按照节气去安排农事,比如“立春”到了,天气回暖,植物开始萌动生长。人们把这一天定为一年农事的开始,开始备耕种植。

史载,周武王时期,地方官还要举行“迎春”仪式,沐浴后穿素服步行郊外“迎春”,并聚集乡民、焚香上供、叩头礼拜,使“芒神”举鞭抽打耕牛,意在打去春牛惰性,迎来全年丰收。

读给孩子的《时令美文》有孩子们都想知道的24节气故事。

二、一个节气对应一篇名家美文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眼里,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精彩。

春有风筝,夏有鱼,秋有青鸟,冬有雁,书信一来一往间,日子就这样过去了。
—— 猫腻《庆余年》

不同的作家眼里,看春夏秋冬有不同的眼光,也就有不同的风景。

《读给孩子的时令美文》是一本读给孩子的时令美文。它按照24个节气,汇集了汪曾祺、老舍、朱自清、郁达夫等15位作家的24篇时令文章,让孩子对中国的节气有更多的了解。

比如“立春”选的是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雨水”,选的是汪曾祺的《故乡的元宵》;“冬至”选了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文章写的是与节气相关联的一景一物还有人和事。

因为是名家,文笔自然是优美得无可挑剔的。

比如老舍的《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最初发表于1951年的《新观察》。

有人说老舍的这篇文是写春节的风俗志。文中,老舍写了七十年前老北京过年的光景,他在文中描绘了腊八节吃腊八粥、人们开始备年货;小年祭灶爷;除夕贴对联;大年初一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元宵节里挂花灯,小孩儿烧鞭炮……

老舍是这样写元宵节时孩子活动的:“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作家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了元宵节的喜乐。

上了年纪的人看文后不由自主地说:“这就是我们小时候过年的味道啊!”孩子们看文后会说:“我也喜欢这样热闹的春节。”

立秋节气里选择了汪曾祺的《贴秋膘》,读这篇文章,孩子们可以感受作家通过一些生活细节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平淡却不呆板。

……

三、独有的“时令提点”和“解说”

书中有配合文字的有彩画插图。

《读给孩子的时令美文》的腰封,正面是一张富有童趣的孩子打秋柿,里面却是“二十四节气时间记录表”,给了一个很好的行动指南。孩子们可以在每一个节气来临之时,读一读美文,记一记时间。

《读给孩子的时令美文》在每一篇的文章后面,还有“时令提点”和“解说”两个部分,不得不说,这是该书一个耀眼的亮点。

“时令提点”,介绍具体节气的时间、内容、来源等。“解说”部分,则是对文章作者以及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间和心得的介绍。

读文章,如果没有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可以说是一知半解的,有了文学博士丁晓妮所写的“时令提点”和“解说”孩子们可以对文章有更深刻的感悟。阅读体验非常棒!

“时令提点”和“解说”内容,就像是一位阅读课上的老师,在“读”“写”给孩子一些启发,体会名家名篇的美妙。

正月里,梅花阵阵香;二月里,杏花暖洋洋;三月里,桃花喷喷香;四月里,蔷薇都开放;五月里,石榴红似火;六月里,茶花香满塘;七月里,凤仙是七巧;八月里,桂花满园香;九月里,菊花堆得高;十月里,芙蓉小阳春;十一月,山茶满树花;十二月,腊梅黄灿烂。

《时令美文》是名家写给孩子看的,也是孩子最想看一本书:名家手笔下美文与24个节气的碰撞,让孩子在美妙文字中看到四时更替。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