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来历简短50字,干货看这篇!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24节气源于《淮南子》天文训练篇。书中详细记载了24节气的名称和相应的日期。

摘引如下:“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以生二十四时之变……斗指子,则冬至,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故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阳气冻解……有四十六日而立夏,大风济……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秋,凉风至……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冬,草木毕死,加十五日指子。”

也就是说,当时以十五天为一节气,一年共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从北斗星指向“子”方位起算,当天为冬至,每增加十五天为下一个节气,距离冬至四十六天是立春,以此类推。

01二十四节气的早期来历

早在尧舜时期,人们就用节气来确定时日。

《尚书》记载:“尧时冬至日在虗,立春日在壁,春分日在昴,立夏日在东井,夏至日在星,立秋日在轸,秋分日在房,立冬日在斗。”

农耕文明时期,人们对天气、时节的需求非常迫切。

因此,我国很早就有专门的官员负责天文历法,他们用圭、表测量日影,确定节气,指导农业生产。

据说,公元前104年,天文官们就编写了《太初历》。

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顾炎武说道:“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并引用《诗经》中的“七月流火”“三星在户”“月离于毕”等表示不同人群对天文的感知。


02二十四节气的文学魅力

孟浩然、杜甫、白居易、杜牧、王安石、苏轼、陆游等不同时代的文人们在二十四节气日都创作了不少诗词。

其中,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脍炙人口。清明也是唯一一个二十四节气的节假日。

此外,还有二十四节气之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北京冬奥会开幕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

因此,总设计师在开启冬奥会时,巧妙运用了中国独特的二十四节气进行倒数,每一节气配该节气的民俗谚语和一幅现代中国场景,向世界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03二十四节气的主要内容

1、四立。四立指的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个节气。

“立”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为:“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

也就是说,立代表季节的开始,春夏秋冬四个“立”,开启了四季。

2、二至。二至指的是夏至、东至这两个节气。

《三礼义宗》中认为“至”有三种意思:“一以明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阴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谓之至。”

二十四节气中的“至”宜采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解释:“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也就是说,“至”是极、最的意思。

《吕氏春秋》中说“夏至,日行近道,乃参于上”。夏至日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冬至日则相反,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孟浩然有诗句曰:“晚来风稍急,冬至日行迟。”

3.二分。二分指春分、秋分两个节气。“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秋繁露》记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关于秋分的记载类似。春分和秋分昼夜平分。

在文人笔下,春分是唯美的,但是气象谚语则说:“春分地皮干”。可能是因为春分日有风,把春日里土地的湿气给吹少了。

秋分的气象谚语为:“秋分白云多,处处好田禾。”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在天文历法方面的研究成果,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独创的传统文化,因此,它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参考文献:
《尚书》;刘安:《淮南子》;宋英杰:《二十四节气志》。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南归燕漫谈美学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