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民间故事:男子深山救狐,迷路时被姑娘搭救,姑娘说你将大祸临头

宋诗,荷载部小伙子张室先后经历了家里的巨大变化。

张室家境富裕,爸爸做生意,算盘打得好,所以被称为张珠板。

母亲李氏贤惠,对张实悉心教导。

  张实喜文,欲用如椽之笔,书写瑰丽人间。不料家中突生变故,父亲做生意途中乘船失足落水而亡,李氏思夫,昼夜难眠,仅仅一年,便两眼一闭寻夫而去,昔日欢乐,刹那成空。一年时间,父母双亡,张实之悲,文笔难书。

  父母虽去,家业仍在,张实不败家,一辈子可衣食无忧。小伙子每日在悲痛中度过,为父母守孝三年,因思念太甚,致身体暴瘦。

  遭遇至悲,该如何排解?唯有读书,然空闲时间颇多,掩卷之际,小伙子常常坐而思考。

  人在如此境遇下,不免会生出颓废惶然之情,思来想去,张实深感世事无常。谁能想到,他们家在短短一年时间会遭遇此等变故?谁又能想到,年方十八岁的他,已体会过肝胆俱裂之痛?

  纵家藏千金又如何?纵然衣食无忧又怎样?还不是得承受人间大悲?

  张实悲伤,难以排解,焉有不颓废之理?如何才能不再承受此等悲伤?如何才能教人们躲避如此之悲?张实无解,欲求济世之方。

  人间不可知之地,多有世外高人隐居,虽飘渺难寻,但张实坚信,深山广泽,大河老林之间,定藏有胸怀济世之方之人。自己如若能寻得此等人物,习得解人悲伤之法,便可解救人间苦难,使人们再不会像自己那般悲伤。

  三年满,此想法愈加强烈,最终成为其毕生理想,他要访遍名山,寻世外高人,习济世之法。

  谈何容易?到哪里去寻找?又如何去寻找?他决定从身边大山开始寻起。

  三山五岳,各有其长,天涯海角,高人暗藏,如有诚心,金石为开。

  张实开始了自己的寻找之旅,然深山太深,老林广袤,岂能轻易寻到?不觉两年过去,他一无所得,倒是练就了强壮的身体。

  两年之间,他帮过无数人,然人们每每听到他之心愿,便会说他痴心妄想,实是陷入痴妄而不自知,如不及早醒悟,怕是会就此疯傻。

  张实不为所动,痴心不改。

  此日,他入大山深处,见浓雾飘起,便寻洞休息。不料刚寻得一洞,却见洞边躺着一只断腿狐狸,狐狸一条腿折断难以觅食,此时躺在洞边奄奄一息。

  张实叹了口气,坐在狐狸身边,狐狸似乎感觉到自己大限将至,两眼泪汪汪看着他。

  唉!

  张实包袱中有风干之肉食,也有寻常之干粮,点火将肉食煮化,慢慢喂食狐狸。

  狐狸吃罢,他又仔细观看狐狸断腿,找出两根木棍夹住绑好,抱着狐狸一起入洞休息。

  如若按照他的计划,休息可以,断不可过久停留,可此时身边有受伤狐狸,他不觉就在洞中耽搁过久。

  五日之后清晨,他醒来发现身边狐狸已经不见,而他用来夹狐狸断腿的棍子却扔在一旁。他笑了笑,认为狐狸断腿已续,可以活动后便自行离开。

  他并不悲伤,狐狸本是野物,岂能一直陪伴在他之左右?然进得深山,搭救狐狸,却也让他倍感欣慰,不管怎么说,那是一条生命,如果不是他,狐狸可能已经死去。

  狐狸离开,他也该接着寻找。从洞中出来后,他接着向深山进发,行得半日,发现自己迷失在了深山之中。

  他处在一片广袤的深山森林之中,树大林密,阳光无法透入,地上枯叶腐烂,却散发出一股奇异之香,上面阳光普照,却尽数被树冠遮挡,导致下面潮湿,也无风雨也无晴。

  方向不得辨,且无路可寻,再想寻得来路,又见灌木丛生,青草早将来路淹没,致前行不得,后退不能。

  心中惊慌的他不由得胡乱蹿行,越是如此,就越是无路,走来走去,发现只在一个地方打转。仔细做出记号,走出密林,已是五天以后,眼前豁然开朗。

  密林之后,便是一片布满鲜花之山谷,水从山上流下,又从山谷中被引入深涧,远处的山腰上,似有茅屋数间,飘着袅袅炊烟。

  “这是做梦?还是仙境?”

  自语一句,再无法支撑的他就此晕厥过去。

  五日在密林寻路,致使他又累又乏,此时走出,心神放松之际晕倒,实是人体机能之自我保护。

  不知昏睡多久,他方才悠悠醒来。睁眼之际,见狐狸正用眼睛盯着自己,翻身而起,发现自己躺在青草之间,四周布满花香。

  见他醒来,狐狸嘴中呜呜有声,围着他不住转圈,显得极为兴奋。

  他伸手去抚摸狐狸,狐狸顺从将脑袋伸过来,任由他抚摸。

  “它为何会跟你如此亲近?难道救它的是你?”

  一边有声音突然传来,转头观看,张实目瞪口呆。

  说话者是个妙龄姑娘,姑娘身穿绿衣,刚才躺在青草之间,青草茂密,他刚才竟没发现。此姑娘明眸皓齿,似人间难见之仙子。

  “姑娘……姑娘……姑娘可是仙子?”

  听张实结结巴巴说出此等话来,姑娘掩嘴轻笑:“世上哪有仙子?不过随爷爷隐居在此罢了。你竟能走出密林来到此间,也算是缘分,看你昏死,便扎了你几下。”

  说着话,姑娘走向他,伸手从他脑袋上拔出两根银针,小心藏于身上。

  他恍然大悟,原来是这姑娘救了自己。可这深山密林之中,为何会有这般姑娘?自己走出密林,又累又饿,如果不是这姑娘出手相救,怕是就会一睡不起。

  “张实谢过姑娘救命之恩,在下来山中寻找济世之法,敢问姑娘可有?”

  姑娘随意摆手,也不害羞,在他对面坐下打量着说道:“你将大祸临头,执着追求某事,本就是心中执念。况且你所追求还是虚无缥缈之事,早晚会累死于深山之中!”

  他何曾被一个姑娘如此看过?又何曾被姑娘如此教训过?不由得心生窘迫,只好手抚摸着狐狸以解尴尬。

  姑娘突然转了话题:“小柒顽劣,不喜生人,前些日子因为顽皮不见,回来后明显有伤。看它对你如此亲近,是你救了它吧?”

  这狐狸竟有名字,唤作小柒。张实点头,他确实救过这只狐狸。见他点头,姑娘大为感激:“如此,初三谢过公子了。”

  这姑娘名字竟叫初三?有叫这等名字的吗?不过他也不好意思询问。姑娘在深山之中,久不见生人,倒是自己滔滔不绝。

  她这名字是爷爷所取,因为是初三出生,故有此名。此时,突听山腰之上传出一声长啸,声音悠扬。

  初三马上站起说道:“爷爷唤我,公子可能走动?”

  张实赶紧站起,随着姑娘攀山而行,狐狸在他们身边不住蹿动,显得极为高兴。

  到了山腰茅屋前,张实呆呆的看着眼前一切。

  茅屋建在一片平坦的横截面之上,院中栽在数棵梨树,正中间一棵梨树下摆了块青石。青石之上端坐着一位白须老者,此时正抱膝长啸。

  山风吹动白须,长啸之声响彻山间,张实纳头便拜:“张实有礼了!”

  老者收起啸声,脸上全是笑意看着他:“小哥是何人?为何来此?”

  张实苦寻几年,此时突见如此老者,他认为自己找到了真正的高人,所以张嘴说道:“我从人间来,到此寻良方!”

  “哈哈哈!”老者大笑三声:“你之生活,我之所在,皆是红尘人间,谈何你从人间来?至于你所说的良方是什么?莫要堕入执迷深渊!”

  张实哪里肯信?紧张激动之余大喊:“张实受过人间至悲之痛,深感世事无常,人们却常常要承受悲痛,故才会立下志愿,此生欲寻求解救世人苦难之法,还望高人成全。”

  他说得激动,一边的初三却听得皱眉,俏脸微红,柳眉微蹙:“听你说得乱七八糟,还寻求解救世人之法,你自己差点都死去。别说这世上并没有万全解救之法,如果有,济世之法在人间,也只能在人间。”

  初三所说,隐有道理,张实心中感叹,初三和老者皆言出不俗,他们说不是高人,谁信?

  老者听他说要解救世人的苦难,倒是没有嘲笑奚落,而是仔细打量他,看得异常认真。

  “先住下吧。”

  听老者收留自己,张实大喜过望,连连道谢。

  老者留下了他,每日教他一些医方。此间无人打扰,也没有世俗之事,张实住得很是舒服。不知不觉,他在此间已有三年。

  三年时间,老者教了他很多东西,多是一些诊治之法。三年时间,他和狐狸小柒以及初三已经非常熟悉,小柒甚至能听懂他的话。他更是对初三情愫暗生,只是不敢表达出来。

  初三娇憨而貌美,让他思之自惭形秽,断断不敢胡言乱语。

  这一日,院中梨花盛开,老者将他叫到了青石边上,初三也在,小柒则在一边追着蝴蝶玩耍。

  “张实啊,你到此间,已有三年,可寻得济世良方?”

  张实思索,然后摇头:“此间三年,多是一些药方,无有寻得济世良方。”

  老者捻须摇头,脸上笑意不减,给他说了一段往事。

  十几年前,世上有一神医名唤崔一指,靠一根手指为人把脉诊疾,灵验非常,崔一指是个尊称。

  崔一指悬壶济世,家中却突遭横祸,皆因他判断失误,致人死去。愤怒之余,大祸来临,致他儿子遭到报复,儿子儿媳,双双而去。

  崔一指万念俱灰,却明白大祸因自己而起,心灰意冷的他带着儿子儿媳妇留下的女儿躲进深山,再不问人间之事。

  小姑娘慢慢长大,崔一指也一直在负疚中,直到他见到了一个年轻人,才从负疚中醒悟。

  此年轻人欲寻济世之方,并且坚信世上必有此方。此年轻人遭遇过家中变故,才会生出此等想法。

  年轻人的执着使崔一指突然明白,世人千万,各有烦恼,世人所求,各有执着。得到的,失去的,都不过是过眼云烟。然时光无法倒流,得到的还会失去,失去的却再回不来。

  假如有人沉迷于失去,便会接着失去,直到身边的一切。

  故,崔一指决定要将身上之技传于年轻人,并且还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如此三年过去,他倾囊相授,年轻人尽皆学成。

  张实呆呆看着老者,又转头看初三。

  “没错,老朽便是崔一指,初三是我孙女。你在此间三年,是到了离开的时候,你到人世间,用学到之法救人。终有一天你会明白,你得到了济世之方。”

  张实听得如坠雾中,崔一指为何要如此说?自己并没有得到济世良方,可是他如此说是什么意思?

  “你会明白的,只是需要走出去。”

  张实听不懂,但他摇头:“张实不走,在此三年,快乐非常,愿此生便一直在此。”

  崔一指脸色沉了下来:“你如不走,初三怎么办?她长这么大,从不曾走出此山,她得去见识人间美好,也要去体会人间苦难,岂能一直在深山之中陪着我这把老骨头?”

  张实听得茫然,不解看着崔一指。

  “我之所愿,是让你和初三成亲,然后离开!”

  张实大为震惊,手足无措看着崔一指,初三却只看着满院梨花淡淡说道:“我走之后,爷爷怎么办?”

  崔一指哈哈大笑:“我有此屋,我有此树,我有青石,我有梨花,足矣!”

  初三不再说话,张实任其摆布。

  同日,张实和初三在青石前完婚,对着满树梨花,成就姻缘。

  当天夜间,崔一指含笑而终。夫妻二人将爷爷葬于青石之下,梨花之间,带着小柒离开。

  张实一走三载,家中房屋依旧,他家中富裕,但一去三年,不见踪影,加上他痴迷寻仙,人们都认为他死在了深山之中。

  突然出现,还带着貌美娇妻,人们不免震惊。

  初三自小在山中长大,没见过这么多人,更没见过世事繁华,也没见过世间诸多美食,张实携妻吃尽美食,逛过多处后,在家中立馆,正式成为一个郎中。

  这跟他之前的初衷相悖,他要寻的是济世良方,然他在山谷中已然答应崔一指,而且他也好奇,想知道崔一指所说的自己最终将会得到济世之方究竟是什么。

  张实悬壶,不收钱财。

  他原本是个普通人,离开三年,突然便成了郎中,人们自然不信,也不敢用他。

  然穷苦之人颇多,他诊治,不收钱,慢慢开始有人尝试,百试百灵,张实之名,渐渐传远。家中每日求诊之人络绎不绝,夫妻二人忙碌不停。

  人们都认为,张实之所以开始不收钱财,是为了打出名头,因为刚开始没有人找他。当他打出名头后,就该收钱了。

  也的确是,张实开始收钱。可是,他收钱看着人,如若是穷苦之人,他分文不取,如若是富人前来,担得起诊费,他毫厘不减。

  何为济世?他和初三正在诠释!

  出山两载,初三显怀,又过几月,诞下一子,满月之时,突有一位穷苦姑娘跌跌撞撞而来,哭求张实出诊,因为家中老父病危。

  丢下满院道贺之人,张实随姑娘而去,到了姑娘家中,方知姑娘父亲是被人打伤。

  姑娘姓马,唤作马凝儿,父亲当了一辈子货郎,家中穷苦。前些时日,去河边洗衣的马凝儿被郑员外看上,恰好郑员外正妻去世,欲要续弦,一眼看上了马凝儿。

  马凝儿正值妙龄,郑员外却已有六十,她如何能答应?父亲也不答应。

  如此,便惹恼了郑员外,派人三番五次来说,见好说无果,郑员外恼羞成怒,派人痛打了马父后扬长而去,平白说马父欠着他五贯钱,如果不还,就要拿女儿去顶替。

  可怜马父一介货郎,一辈子老实巴脚,如何是郑员外对手?自己被打,有伤在身,想想女儿又将被郑员外霸占,急火攻心,此时躺在床上奄奄一息。

  马凝儿没有办法,找别人来为父亲看又没钱,听闻张实不收穷人之钱,这才会前去哭求。

  张实听罢,沉默无语,只是默默为马父诊治,诊治完后,让马凝儿在家中等候,他则回去抓药。

  再返回时,除了药,还带来几贯钱,言说当郑员外来时,将这些钱交给他,他便无法再耍无赖。

  马凝儿和父亲感动莫名之时,郑员外带着人来了。

  看着将钱交给自己的张实,郑员外恼羞成怒,张实竟敢坏自己好事?以前自己和他爹还是朋友,现在他爹去世多年,此子竟跟自己做对,真是岂有此理!

  “张实,你觉得自己有钱?你可知这马老汉欠我的钱有多少?这几贯只是看他可怜才说的,他欠的要远远超过此数。”

  张实叹了口气:“郑员外,马家父女穷困,相依为命。你虽富裕,可也断然不会借钱给他,你借钱给过别人吗?再看看你,行将就木,年迈体衰,本该保养身体,却想着霸占人家妙龄姑娘,你的心呢?”

  张实的一番话使郑员外恼怒,他气急败坏指着张实:“你还是看好你家娇妻吧,你大概不知道,就算是她,也让我想了好久!”

  郑员外说完扬长而去,并且留下话来,张实救得了马凝儿一时,救不了她一世。

  张实安慰马凝儿,让她为父煎药,自己则回转家中。

  郑员外让他恼怒,特别是他出言提到了初三,这更让他生气。郑员外如此霸道,不让他受点教训,他断然不会放过马凝儿,甚至是自己也可能要倒霉。

  既然如此,不如让他受点苦头。

  所以,回到家中的张实找到小柒,喋喋不休说了一阵,小柒似乎能听懂,待张实说完便蹿上房顶,眨眼间不见了踪影。

  半月之后,马老汉痊愈,但郑员外却病了。

  郑员外之病特别奇怪,每日里焦躁难安,茶饭不思,夜间也难以入眠。身上不疼不痒,让郎中无法诊治,郑员外也自然无法再去骚扰马凝儿。

  眼见自己久病难好,郑员外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派人去请张实。

  他不想求张实,可附近的郎中都已经来过,全都束手无策。

  张实到了郑员外家,称自己可以使郑员外好起来,诊费不是钱财,只有一条,再不要去打马凝儿的主意。

  身在痛苦之中的郑员外当然满口答应,张实抚摸郑员外一阵,留下一包药后起身离去,郑员外服下后果然吃得香睡得沉。

  张实认为,郑员外受此教训便会收敛,可怜的马凝儿也断然不会再有此苦恼。

  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仅仅半月之后,又有人跌跌撞撞进家,这次是马老汉。

  看到马老汉,张实的心便向下沉,马老汉满脸是泪,说郑员外马上便要迎娶马凝儿,为防止马凝儿寻短见,他派了几人在家中看守。

  老汉毫无办法,虽然知道张实只是一个郎中,可上次是他救了自己,也让郑员外消停了一段时间,老汉只能再来找他。

  张实听得心中动怒,郑员外明明答应过自己再不会去打马凝儿的主意,为何说了不算?看来,就郑员外这种人,不吃大亏就不会记住教训。

  故,张实安慰了马老汉,让他先回去,待马老汉走后,初三忧虑看着他说道:“这红尘人间,果然有诸多苦恼。想那郑员外,已然年迈,却如此不羞,三番五次欲要强抢马凝儿,赶快放出狐狸,使他永远记住这个教训。”

  张实点头:“这一次,相信他会记住。”说完,他便让小柒出发而去。

  郑员外没能去迎娶马凝儿,因为他在家中再一次病倒,这次更加厉害,全身疼痛,疼得他满地打滚。嘴里高喊着让家人快去请张实。

  张实又进郑员外家,看着疼得满地打滚的郑员外,张实摇头,表示自己无法诊治。

  郑员外跪地磕头,求了半天,张实愿意试试,但郑员外需出百贯诊金。

  郑员外勃然大怒,可实在是疼痛难忍,最终竟答应下来。

  张实为郑员外连治七天,郑员外每日疼痛稍减,第七天,张实悄悄拔出了郑员外后背上的根针,那是小柒趁着郑员外熟睡时扎进去的,也是他两次莫名其妙得病的原因。

  如此,郑员外再次痊愈,但这一次再生不起抢马凝儿之心,因为他身上疼痛虽然没有了,可他后怕,为何一说娶马凝儿便会如此?

  郑员外彻底断了抢马凝儿之心,张实却将郑员外所出之钱给了马凝儿一些,剩下的分给别人,自己没要一文。

  数月之后,张实和初三正在吃饭,突听外面传来脚步声,并且在家门前停下。他携初三外出观看,却见马凝儿和一小伙端端正正跪在门前,马老汉则站于一边。看来,马凝儿嫁人了,这小伙看着憨厚,应该不错!

  见他出来,马老汉也欲下跪,却被他伸手拉住。

  马凝儿和小伙对着他们夫妻磕头,马凝儿喊道:“凝儿谢过张善人,你是凝儿心中之济世之人,凝儿愿你永远活下去!”

  围观之人哄然叫好,张实为人,他们皆赞叹,同时也佩服。而且有初三这样的娇妻,不亚于神仙眷侣。

  马凝儿开了个头,受过张实之恩的人接连上门,声称他们夫妻是活在人世间的大好人,是会永远活下去的真善人。

  张实此时方才明白了崔一指所言,此时明白了自己年少时在追求什么,此时明白了所谓的济世之方是什么。

  然他从崔一指处习得医方,为人诊治,此就是济世之法。看穷苦之人可怜,自己分文不取,这样的钱他觉得不能拿,这便是为善之道。而在那些人眼中,他便是济世之人。

  自己年少时苦苦追寻,自己当年苦苦寻找,欲求得济世之法。到头来,此法在自己身上灵验。

  更让他明白了,所谓济世,乃是一颗善心。

  至此,张实大悟,所谓济世之人,不在深山,不在老林,不在江河,不在大泽,就在红尘人间。东上坡流西上船,桃源未必有真仙。千帆过尽何所得?寂寞空山闻杜鹃。

  为人和善,于心无愧,终其一生善孝为本,德行一生,济世二字,此时他方才明白。

  多年寻找,一朝得悟,张实要寻找的,便是人间之良善生活。

  从此以后,他携妻初三悬壶济世,救人危难,年少时的执念终被放下,却得到了内心的宁静祥和。

  五十年后,夫妻二人双双无疾而终,共葬于满树梨花之下。 

  诸位,张实家境优越,却突遭巨大变故,家中只剩下他一个人。他每日思索,觉得人间苦难太多,欲求济世之方解救世人苦难。

  这是非常危险的想法,因为有可能就此沉迷其中,也可能就此疯掉,这实际上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想法,是一种不敢重新面对生活的念头。

  崔一指和初三解救了他,崔一指教会了他医术,更让他明白了济世之方的真正道理。他从此开始帮助别人,遇到不平时还挺身而出,终究得到了众人之敬佩和尊重。

  他本性善良,且胸怀怜悯,虽然每日颓废,还是救了受伤的狐狸。他当时并不知道狐狸是初三的,更不知道后面能碰到初三,只是凭着一腔善念而救。

  当此善念动时,他便已经触摸到了他所寻找的济世之门,只是他自己并不知道罢了。

  少年终会长大,想法终会成熟,深受父母去世打击的张实逃避世事几年,终究在山中得遇良人,从此彻底改变了一生。

  黑嫂小时候经常会想,究竟什么是济世?有没有济世之人,如果有,他们在哪里?后来便明白了,那些有着大善之举,那些解救人们苦难之人,便是济世之人。您觉得呢?

  (本文由黑嫂原创首发!)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