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老外对白酒怎么评价,干货看这篇!关于中国酒和它古老的文化,美国人李德了解很多

不久前“中国白酒改名”的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新闻是这样的:从今年1月1日起,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正式施行。其中第22章中,税号为2208.9020的“白酒”,其对应的英文从“Chinese distilled spirits”(中国蒸馏烈酒)修改为“Chinese Baijiu”(中国白酒)。

新任中国驻马耳他大使于敦海发了一条推特:如果有更多这样的英文词汇,那我中学的日子就容易多了。

要知道,白酒作为中国的国粹,至今已走过两千多年的生产历史,和与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和杜松子酒一起并称为世界六大蒸馏酒。

这则新闻也让我想起了之前读过的一本颇为有趣的关于白酒的书籍。

《醉在中国——白酒和它古老的酒文化》,李德著

那天,我偶尔发现一本看似很有意思的书,标题为《醉在中国——白酒和它古老的酒文化》。封面设计也很简单直白:两个酒杯,一个装满了白酒,一个则倒在一旁洒了一地。

关于酒的记忆,对于我们这一代80后来说,是昏暗的小饭馆中两个中年大叔边伴着卤猪耳、拍黄瓜边吹牛的场景;是经典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中付明老人每到晚饭必喝上一杯的画面;是我家逢年过节,我爸、姥爷、舅舅给自己斟满,在全家的碰杯声中,奏响欢乐的序曲。

随着年龄的增加,白酒的苦、涩、烈也被我“刻板”地和中年甚至老年男子联系在一起,在和朋友吃饭或者去酒吧喝一杯的时候,我更喜欢点上一杯精酿啤酒、鸡尾酒或者葡萄酒。直到看到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对于自己国家的白酒和酒文化,我竟然一无所知。

作者Derek Sandhaus是一名美国人,给自己起了中文名为李德。他曾经和女友一起在上海教英语,五年之后回到了美国。结婚不久,妻子拿到了一份全球外交服务的工作,在等待被分配工作地点的时候,意外地被分到了四川成都。就这样,两个人又回到了中国。

来到成都之后的第一个万圣节聚会上,李德认识了来自瑞典的约翰,他曾经在这里经营一家白酒酒厂。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做白酒生意?这引发了李德的好奇心。事实上,那会儿李德还没有发现白酒的好,他在上海的时候也曾经喝过几次,但基本和我的感受一样:酒精度过高,入口浓烈、辛辣且苦涩,喝完还容易满身酒气。

不过约翰的中国冒险之旅始于2004年,他来到中国的目的其实就是在为瑞典的烈酒寻找中国商机。没多久,他便发现了中国白酒——它是世界上销量最大的酒,但是除了中国人以外却几乎不为外人所知。于是他认真研究了60多种不同的酒牌,还和本地某知名品牌联合打造了“混血”产品。

可惜好景不长,距离投入生产仅有四天的时间,汶川大地震发生了:酒厂所在地的绵竹市被夷为平地。250万加仑,四个奥林匹克泳池大小的高度酒精被释放到空气之中。在禁烟禁火一年半后,确保空气质量转为安全级别,小城才重新恢复生产。不用说,这场灾难的发生影响了约翰的生意,他的公司被法国某酒牌收购后,他也离开了中国。

听完了约翰的这段不可思议的经历后,李德对于白酒的兴趣酒这样被勾了起来,他想了解这种神秘又古老的东方饮品。

为了能更好的了解中国白酒,他为自己设置了一个入门门槛:喝完300杯白酒,应该就对中国的烈酒了解得差不多了。

他的第一次品酒之旅的机会很快就来了。因为妻子是外交人员,所以本地政府组织了一次驻蜀外交人员联谊活动。在晚宴上,他发现每桌的正中间都摆放着一瓶“国窖1573”。

李德看到其他外国人都对中国白酒敬而远之,他便准备自斟自饮起来。刚喝上一口,意想不到的事情便发生了:他的舌头首先被菠萝和李子的水果味击中,紧接着,混合着甘草和白胡椒的余味又涌了上来——口感平滑温润又复杂多变,喝完这一小杯,他的精神也随之一振。就在那一刻他爱上了中国(好)白酒。

周恩来总理在晚宴上祝酒

他去贵州茅台镇走了走。关于茅台,坊间的传闻已经很多,但茅台正式登上“国际舞台”还得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说起。它更为中美关系的重建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在晚宴期间,周恩来总理举起一杯茅台,向尼克松敬酒。两个人一起喝下。这一平常的举动,却被外媒报道为:是这一杯茅台,中国得到了返回世界舞台的入场券。同时,这一杯茅台也被看作日后改变了世界格局的象征,被称作近代史上最有意义的一杯酒。而前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更是笑称:“如果茅台喝得足够多,那么我们就能顺利解决任何难题。”

而对于李德来说,他当然同意茅台是顶级好酒:混合了发酵的豆子、野蘑菇、苦味香料、烘烤过的坚果的气息,喝上一口多种味道一层层涌来,让人应接不暇又回味良久。而且他还特意强调,喝得再多第二天也完全没有头痛、恶心等宿醉的感觉,反而神采奕奕,精神充沛。

李德正在品尝不同的白酒

随后,李德便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他的“全国寻酒”之旅,他去广西喝米酒、广东品药酒、浙江呷黄酒,山西啜汾酒……不仅见识到了本地人们的热情好客,更学习到了许多关于酒文化的知识和习俗。

比如他知道了酿酒人都会把酒里面的“曲”看作如自己性命一般宝贵。它也是做作酒最为关键的原材料。据说配方都是严格保密,样品更是小心保存,就怕有人偷去进行复制。事实也是如此,李德的一个美国朋友和他的中国合伙人一起工作了两年,才经受住层层“考验”,得以看到“曲”的配方。有时,李德也会问酿酒人关于“曲”的问题,他们要不假装听不懂,要不反应就好像是要求他们当他面脱掉裤子一样。

又比如,李德最后一站去了河南,这个中原的省份正是中国酒的发源地。他知道,一切都从那里开始:没有新石器时代的烈酒,就没有后来的黄酒,更没有再后来的白酒。

告别中原后,李德回到了成都,褪去长途旅行的疲惫,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医院抽血检查。因为很多朋友得知他要“身体力行”的学习中国酒文化的时候,都很担心他最终会肝衰竭或者失明,有一个朋友甚至直言不讳地让他的妻子赶紧给他买人身保险。

李德近年一直在尝试用中国白酒来调鸡尾酒

过了几天,李德的喝掉160杯的“寻酒之旅”的血检报告出来了,根据对比,从蛋白质到尿酸再到球蛋白都比上次出发之前明显健康了不少,肝功能显示甚至比以前还要好。他不禁想大声感慨:“喝中国酒改善了我的身体状况,让我变得更加健康!”

李德在书中最后乐观地提道:白酒一直是一种国际性的饮料,世界各国的酒中很多都有类似白酒的烈酒,其实认识中国白酒只是一个角度的问题。

看完最后一页,我突然有了一股品尝白酒的冲动。走到卖酒的商店一看,一瓶普通的二锅头在墨尔本售价为40刀(约合人民币200元)。我叹了一口气,还是等到疫情过后,可以回国的那天,买一瓶好酒,约上三五好友,慢慢品味它的美吧。

责任编辑:钱成熙

校对:张亮亮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