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历史悠久,是人类的智灵,有“翎海明坊”、“滨海早楼”的美誉,被专家学者称为“中原古典文化橱窗”。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文物众多,全市现有文物古迹76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是广东文物古迹荟萃之地。在全省仅次于省会广州。广济桥在潮州市之东,广济桥是中国古代著名桥梁之一,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历时57年建成,全长515米,分东西两段18墩,中间一段宽约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桥,只用小船摆渡,当时称济州桥。广济桥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曾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许驸马府位于广东省潮州市中山路,为宋英宗德安公主驸马许钰府第。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建,明清两代曾修葺。三进四合院式布局,宽42米,进深47米,主体建筑为硬山顶,五柱穿斗式梁架结构。建造做法、装饰保存宋代府第建筑的规制和特征,上盖部分具有明代风格。
笔架山潮州窑遗址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城东笔架山西麓。其年代为北宋,偶见唐、五代常见器型,未见南宋风格瓷器,废弃时间应在北宋晚期。产品主要有青白釉瓷器,还有白釉、青釉、酱褐釉瓷器等。种类有瓶、壶、罐、碗、盘、盏、杯、灯、炉等日常生活用器和狗、马、狮等动物玩具及人像等,造型工整,胎质纯净细密,釉面光洁。有些器物还以刻花、划花等技法做出装饰花纹,纹样以莲瓣纹最多。
潮州开元寺位于湘桥区开元路。占地约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80平方米,南向,是一座宫殿式的四合院建筑群。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历代多有修葺。现存建筑保留了唐代布局及宋、元、明、清历代建筑风格。主要建筑有金刚殿(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阁、地藏阁等。其中金刚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为明代建筑。
已略黄公祠,位于市区义安路铁巷2号,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是一座二进院,面宽15.4米,进深25.7米,被誉称为“潮州木雕第一绝”。已略黄公词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文公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庙。位于城区东面的韩江东岸、笔架山中峰“双施石”下。笔架山或称东山,又因韩愈而称韩山。唐元和十四年(819),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在潮州8个月,询民疾苦,重农桑,筑堤防,兴学校,祭鳄鱼,开潮州文风,给潮人留下深刻影响。后人敬仰韩公,将笔架山称为“韩山”,将亭称为“侍郎亭”。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知军州事丁允元认为韩公尝游于此并手植橡木,韩公之祠应迁建于此,所以将城南七里的韩文公祠迁至今址。韩祠主体建筑分前后二进,古朴典雅,肃穆端庄。祠内梁间遍挂名家题写匾额,沿壁则环列历代碑刻40面,其中不乏书法珍品和研究专访文史的珍贵资料。
道韵楼,位于饶平县三饶镇南联主村。始建于1477年,由黄氏族人三代人历时100多年才完工,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建成,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此楼为正八角形古堡式楼寨,三进三环构成八卦的形状,总面积约为1万多平方米,公认是中国最大的正八角土楼。道韵楼在造型设计、建筑格局、实用价值等方面体现出了“古、大、奇、美”的特色。
从熙公祠始建于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至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结束,共十四年。由旅居马来西亚柔佛洲侨领陈旭年兴资所建,为私家祠堂。其潮州石雕、潮州木雕艺术十分精湛华美。其石雕双面镂空,雕有梅、竹、菊等植物及各类鸟兽,构成“喜鹊登梅”等喜庆画面。祠分前后两进,附有天井、抱厦、两廊及后包,四厅相向。
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筑群位于南门十巷历史街区、许驸马府历史街区和旧西门街历史街区,包括辜厝巷林宅、郑厝巷蔡宅、甲第巷外翰第、甲第巷大夫第、德里旧家、辜厝巷王宅、兴宁巷大夫第、红栏杆、东府埕儒林第、卓府、马使埕闫宅、青亭巷大夫第、黄尚书府和铁巷陈宅。这十四座古民居分别为明代、清代、民国时期建筑遗存,是三个时期建筑典范和代表,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