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芯片
“1929不开枪;
在三九区冰上走。
吴九六区沿河看柳树。
七口河驾着八口雁来了。
九九加一九,耕牛到处去。" "
到九九万,京芯片到达春天来的大地,今年的京芯片是九九第三天,京芯片,又名“桂芯片”,是农历四季中的第三个节气,在公历3月5-6日的校庆,标志着仲春节的开始。
惊蛰
二 十
四 节
气
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民间有谚语云:“春雷响,万物长”、“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惊蛰过后,阳春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萌动,生机盎然。
惊蛰
头一个在这万物复苏之际崭露头角的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开在百花之首的迎春可是名副其实的“先头部队”。
迎春花
百
花
之
首
迎 · 春 · 花
学名:Jasminum nudiflorum
原产我国北方,现今南北方均有种植,木犀科素馨属植物,落叶灌木丛生,小枝细长直立或拱形下垂,呈纷披状,先花后叶,气味清香,花期2-4月,独蕊、五瓣,花⾊⾦⻩,八九朵嫩黄色小花一字排开在翠绿色的枝干上,不论强光、阴暗,蓬勃的生机引人驻足,带给人无限的希望。
迎春花具有很好的生长适应能力,不畏严寒,各处湖边、溪畔、桥头、墙隅、草坪、庭院、路旁、山坡,房屋周围也可栽植,有少数作为花篱、切花插瓶、花坛配植、老桩盆景、编枝入室观赏,寓意着坚强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象征着生命、活力与希望,绚烂喧闹着披着一身的明黄挑开了繁重的棉衣,给大地增添了一抹明亮的颜色。
惊蛰
现代工笔花鸟画家金鸿钧(1937年生)所绘
古今中外遍布着迎春花的足迹也流传了许多关于她的美丽诗词、传说与趣谈,更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绘画大家,乃至小朋友们的心头好。
小朋友手指点画迎春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来自唐代宰相、文学家令狐楚的《游春词》;“黄金偷色未分明,梅傲清香菊让荣。依旧春寒苦憔悴,向风却是最先迎。”清代诗人赵执信的《迎春花》写出了她初春使者的身份;“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的《迎春花》赞赏了她崇高的风格。
迎春花鲜切瓶插
“秾李繁桃刮眼明,东风先入九重城。黄花翠蔓无人愿,浪得迎春世上名。”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刘敞的《迎春花》、“万千花事从头起,九十韶光有底忙。岁岁阳和先占取,等闲排日趱群芳。”南宋诗人董嗣杲的《迎春花》均肯定了她立春首花之美誉,万千花事花开,迎春花后姹紫嫣红百争春,迎春花也因此得名。
“欺梅压柳肯相然,佳号迎春岂浪传。细叶茸茸垂绿发,繁英璨璨簇金钿。”北宋词人韦骧的《迎春花》细述了她的美;“锦作薰笼越样新,迎春犹及送还春。花时色与香如此,花后娟娟更可人。”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曹彦约的这首《迎春花》描绘了迎春的习性。
惊蛰
迎春花是木犀科的落叶灌木。先花后叶,小枝细长有角棱,纷披 下垂,舒展如带。花冠通常六裂,形似喇叭,未开时略带红晕,开放后呈金黄色。既可露植,也宜盆栽。原产我国中部、北部各省,为各地常见栽培的观赏植物。由于它耐寒性、适应性强,常在早春带雪冲寒开花,故名“迎春”。
郭沫若先生的 《迎春花》诗云:“春天来了,我们的花开得比较早, 金黄色的小小喇叭压满了枝条。花多,花期长,或许是我们的好处, 缺少香气,认真说是有点儿单调。” 这可以说写出了迎春花的特点。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行七的贾府二小姐“迎春”,颇具迎春花凌寒开放的性子,善良而没有丝毫锋芒,行事低调,温婉无争。除了名字与迎春花相同外,在品性方面几乎很难找到共同点。
如果说,迎春花是最早开放的花朵的话,那么迎春恰恰是大观园里最早出阁的闺女。可惜她迎来的不是明媚的春光,却是金风萧瑟的晚秋。这不由人想起宋代刘敞的一首咏迎春花诗:“ 李繁桃刮眼明,东风先入九重城。黄花翠蔓无人顾,浪得迎春世上名 。”
迎春花根部萌发力强,枝条着地部分易生根,它耐寒、耐旱、耐碱、耐瘠薄,不择水土,可在山坡与石缝中生长,大面积种植野生的迎春花,可以修复生态,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美化荒山荒坡,具有很好的生态功能。
迎春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极具药用价值,我国中医利用迎春花调理身体。迎春花的花、叶、枝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尿消肿的功效。常用于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小便热痛,跌打损伤,防治心血管疾病等。迎春花还可以做成迎春花茶饮用,对解表散寒,利尿解毒非常有效。
惊蛰
迎 · 春 · 花
迎春花初春开放,气质非凡,不畏风雪,不惧严寒。多姿多彩,清奇秀逸。
二环迎春
迎春花在早春开放,寓意着坚强。迎春花先百花而盛开,意味万物复苏,象征着渴望与生命活力。迎春花的花语为永久的友谊与爱情。
迎春花,春的信使,最早知晓春的气息。迎春花的盛开,意味着春回大地,迎春花的怒放,预示着充满期待与希望的美好未来指日可待。
阅
读
链
接
京华植物“迹”
二十四节气篇 | 小寒惟有蜡梅俏
二十四节气篇 | 小寒惟有蜡梅俏(下)
二十四节气篇 | 大寒载雪 谈古论“松”
二十四节气篇 | 东风第一枝 梅花
二十四节气篇|松竹梅与冰墩墩
作者:王梦涵
摄影:车少臣 摄于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排版:孙 凯